APP下载

真“观”点凝聚多方力量,共守光明未来
——真“观”点·近视防控专题讲座分享

2019-04-08张迎新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屈光眼镜防控

文 张迎新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樊泽民处长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态势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去年8月30日,由国务院部署、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在实施方案施行10个月以来究竟取得了哪些进展?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战略定位如何?如何让近视的“防”和“控”在眼镜零售行业真正落地?

7月13日上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樊泽民处长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战略定位与阶段性进展》主题发言中,详细介绍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从起草到最后制定的全过程,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战略定位及目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出了权威解读。

从实施方案颁布印发10个多月来,作为牵头部委,着力做了以下9方面的工作:

1.召开会议,加强组织领导

今年4月3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视频会议,推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责任书,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政治问题、是事关民族复兴和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民心问题,要扎实做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落实,签好用好责任状。

2.建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经前期多项议题审议研究,最终由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的函》,会同中央宣传部、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中医药局等八部门,建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和综合近视防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重要文件精神,审议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研究决定重大政策和发展事项,部署工作计划,负责规划和指导,检查督促工作开展情况,负责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负责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等。

联席会议是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的协调、议事和决策机构,定期召开年度全体会议,遇重大事项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担任召集人,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担任副召集人,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中医药局等九部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各成员单位设立联络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日常工作。

5月26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首批22个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并提出,省级人民政府从2019年起到2023年,在本省份2018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的基础上,力争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0.5%以上,近视率高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的省份每年下降1%以上。

3.完善减负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13日的重要指示中提出的核心“深化教育改革”在2018年12月29日《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已经取得国务院同意,现已贯彻执行。措施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加强统一部署、统一行动,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核心在于减轻用眼负担。

4.改革实验

2019年2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结果名单的通知》,命名北京市东城区等84个地区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天津市北辰区等29个地区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

5.宣传教育

中国眼健康的知识严重匮乏,为了唤起全社会关注眼健康的意识,将重点加强宣讲工作,面向教师、学生、社会等层面分别发表宣传教育的方案,分级建立国家、省、市、县4级宣讲团队,希望通过专家、医疗机构、学校、媒体等力量推动,加强全社会关注眼睛的意识。其次,创新宣传形式。通过录制近视防控的公益广告,呼吁全社会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6.规范和加强近视防控监管

中宣部成立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负责对可能或者已经产生道德争议和社会舆论的网络游戏作品及相关服务开展道德评议,为网络游戏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引导网络游戏企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推动网络游戏行业健康发展。另外,市场监管总局着力部署了关于学校和校园的采光和照明的条件检查,推动和改善学校条件,并对市场中存在的不良视光矫正行为开展整治活动。

7.加强资金投入

今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研究设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专项”,每年将投入1680万元,列入今后教育部的一般预算。同时,中央财政足额安排2018年、提前下达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着力支持近视防控工作开展。

8.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一,根据去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正在制定国家层面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发展的政策文件,核心要解决学校发展这方面的师资、课程、场地、运动防控等方面的保障。通过加强学校体育,增加户外活动,推动青少年强化身体、增加有效户外活动时间,促进近视防控;其二,发展校园足球,增强青少年的体质,重塑民族信心。第三,推动地方和政府严格落实青少年每天1小时的体育课及锻炼,鼓励和倡导学校布置体育锻炼作业,引导家长在学生放学后推动孩子完成1~2小时的户外锻炼;最后,抓考核,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将学生健康状况进行指标量化分解。

9.加强阶段性工作汇报

目前已向国务院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3次汇报。

眼镜行业如何在近视防控体系中更好地找准方向,樊处长总结道:

1.眼镜行业要坚定信心干实事,持之以恒抓近视防控工作。

在近视防控实施方案中,号召政府有关方面、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长、学生等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其中,虽未将眼镜零售业的角色直接写入,但是不得不说,眼镜零售行业作为整个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

2.眼镜行业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教育+经营+服务”每个环节的硬实力打造。

目前全社会关于眼健康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了解还不够充分,眼镜零售业未来可以将服务向前延伸到教育方面,从而提高专业服务水平,进而提升行业的专业性。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作为眼镜零售业的先锋代表,应该起到引领带头作用,杜绝片面夸大和虚假宣传,将专业、正确、合适的服务和眼健康理念带给消费者。

4.加强学习,紧跟形势,才能稳操胜券。

中国产业变革非常迅速,眼镜零售业30多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面临未来的不断变化,仍需不断学习。总之,如果说政府相关部门在整个近视防控体系中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那么眼镜零售业则是前进中必不可少的力量。目前,政府部门在不断推出政策,支持民商企业发展。在此,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在近视防控工作中为国家的未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路怡

作为真·观点环节的主持人,依视路集团中国镜片事业部首席商务官陈路怡围绕《近视防控生态系统及潜力》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

2018年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上,唐仕波教授指出,发生于近视眼的视网膜脱离是其他人群的8~10倍;临床上,在高度近视人群中,有10%的比例会出现视网膜病变。2017年博鳌国际视觉论坛上,瞿佳教授也指出普通近视量大面广,高度近视比率随之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致盲原因的第二位。这些数据均表明我国眼健康现状严峻,高度近视问题不容忽视。

陈路怡指出,目前,中国眼镜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在意识基础方面,缺乏眼健康管理的认知,缺乏品类与服务流程的标准,产品定位及差异化不够清晰;2.在触达能力方面,ECP专才的质与量不足,缺乏即时触达消费者的链接。对此,我们需要从4个关键的E(与权威共建专业标准、提升ECP的量与质、转变消费者体验之旅、打造高效运营的模式)出发,共建整个行业的生态圈。

2018年,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基本框架下,依视路光学携手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分会及众多知名眼科专家共同制定了《近视管理白皮书》,希望为全国视光工作者提供可信、可行、可及的近视管理规范方案,其中包含从近视管理的标准定义、屈光档案的建立、近视筛查和近视预防、非进展性近视的矫正及进展性近视的干预5个层面出发,希望通过专业的流程,为消费者提供适合的眼健康解决方案。

此外,还联动合力打造了近视防控生态系统:1.政府支持,教育部成为最重要的协调部门;2.专家共识,《近视管理白皮书》在学术期刊上发布,以建立坚实的基础;3.学校教育,将白皮书纳入学校教育;4.商业模式,S-C-P-P模式进一步推动眼健康专业体验;5.眼镜店联动,符合要求的眼镜店将成为“近视防控实践基地”。

吕燕云

《近视管理白皮书》专家组成员、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总经理吕燕云针对《近视防控规范标准的意义和内容》,作出更深层次的剖析。

吕燕云指出,《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首发于《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它是在对国家策略和实施方案等有关精神进行充分研究和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近视科学研究和我国近视发病特征所推出的,旨在保障近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推动近视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近视管理白皮书的意义在于:

1.赋能,帮助视光从业人员提高专业能力;

2.教育,提高全民眼健康意识;

3.回馈,提高全民人口素质,减轻国家负担。

近视管理的工作重点就在于“防”与“控”——“防”是让没有近视的人不发生近视或晚发生近视;“控”是让已经近视的孩子近视慢一点发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近视管理的标准定义是指:1.对未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进行眼健康管理;2.对于已经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应当通过科学宣教和规范的诊疗,采用规范化的矫正、干预等综合措施来延缓近视进展。

通过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及屈光检查最终建立完善的屈光档案。其中,病史采集包含:年龄及近视发病年龄;性别;眼部及全身病史、手术史;近视家族史;用眼习惯及用眼环境;既往近视进展史(如有);既往近视控制治疗史(如有)。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眼位检查、眼压检查、眼生物学检查、角膜曲率检查;屈光检查包括:客观屈光检查、主观屈光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参照《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要明确近视筛查是指通过简单、快速的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发现可疑近视或近视儿童青少年,目的在于早诊断及早治疗。近视筛查的方法有裸眼视力检查及非睫状肌麻痹性屈光度检查。

此外,吕燕云针对近视预防的相关要点指出:

1.近距离阅读(<20cm)和连续阅读(>45 min)与更大几率的近视发生有关;

2.户外活动与儿童近视发病率的降低有关,包括那些经常从事大量近距离工作的儿童;花时间在户外而不需要体力活动或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似乎对近视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但对近视的进展没有保护作用;每周至少需要8~15小时的户外活动才能获得有临床意义的保护作用;

3.有研究表明,可移动穿戴设备对青少年近视情况有明显的干预监测作用;

4.动物研究报告称,暴露在强光下会减少眼轴的生长,而光照水平降低则会导致相反的效果;

5.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近视与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之间有任何明确的联系。

近视管理白皮书中关于非进展性近视人群和进展近视人群给出客观定义。其中近视进展缓慢,小于等于0.50D/年的人群属于非进展近视人群,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有框架眼镜、软性角膜接触镜、硬性角膜接触镜,相比较而言,框架眼镜方便、经济、安全,但存在运动不方便,部分爱美人群认为不美观等缺点;接触镜美观,容易适应,运动时方便配戴,但如果长期不合理配戴则容易引起眼部健康问题。

近视发展速度快速,大于等于0.75D/年的人群为进展近视人群。可采取角膜塑形镜、特殊设计框架镜、多焦点接触镜及低浓度阿托品进行控制。但每一种近视干预手段都有自身优缺点,需消费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角膜塑形镜

据研究文献总结表明,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其一,夜间配戴,白天不用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其二,多个研究显示角膜塑形镜可有效减缓近视眼眼轴增长,减缓量约为0.15mm/年,近视控制效力中等(0.25~0.50D/年),约延缓35%~60%的近视进展;其三,角膜塑形镜分为以矢高理念设计的CRT角膜塑形镜及以弧度理念设计的VST角膜塑形镜。

2.特殊设计框架镜(双光棱镜)

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其一,镜片视远区与视近区有清晰的分界线,可以提醒患儿使用下方的近用区视近,从而更好地利用近附加改善调节反应;其二,镜片视近区的BI棱镜可有效补偿近附加所产生的额外融像需求,不干扰患儿的调节与双眼视功能平衡;其三,亚洲儿童青少年配戴双光棱镜后,眼轴延缓量平均为0.09mm/年,近视程度延缓量平均为0.34D/年,约延缓50%~60%的近视进展,近视控制效力属于中等。

3.多焦点接触镜

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其一,对配戴者年龄无限制,角膜塑形镜无法获得理想配适者、无法适应角膜塑形镜的异物感者或眼部较敏感者都可以配戴;其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三,研究发现,多焦点软镜具有一定的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约0.21D/年),多焦点软镜能控制25%~50%的眼轴增长(约0.11mm/年),近视控制效力低到中等。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对于屈光度数太高、散光矫正能力差(如角膜散光>1.50D)的人群无法适戴,另外,多焦点设计也会影响配戴后的视觉质量。

4.低浓度阿托品

近几年,低浓度阿托品对于近视矫正的说法有很多,但根据文献资料研究表明,其优点主要有:其一,与未使用药物相比,阿托品滴眼液使6~12岁儿童青少年近视增长平均减缓约60%~80%,近视降低约0.53D/年,眼轴减缓量为0.15mm/年,近视控制效力居于中至强,但对于浓度的限制,目前推荐使用浓度0.01%。其二,主要为每晚睡前使用一次,使用简单,价格较低。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控制作用尚不确定,在高浓度使用的情况下停药后近视回退明显的问题;主要副作用为畏光、视近模糊和过敏性结膜炎,且浓度越高副作用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中国大陆尚无临床注册用药,这也引起了家长们通过代购等多种途径盲目购买的风潮。

总而言之,对于进展性近视人群,在选择矫正方式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丁冬冬

天津万里路视光培训学校常务副校长丁冬冬以《近视管理白皮书零售版之剧透》为题,进行了精彩讲述。

他认为,近年来,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长近视发生率明显增加,其中高度近视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快。因此,我国国民视觉健康形势严峻,视力损害患病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屈光不正快速低龄化,近视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和未来人口素质的“国病”。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近视防控工作显得异常迫切。

近视管理白皮书零售版的意义在于:1.提高从业人员专业能力;2.帮助专业验配机构建立科学规范的验配流程;3.促进行业健康发展;4.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最终实现近视防控的目标;5.提高全民眼健康意识,促进眼健康发展。

近视管理白皮书零售版中,对零售店如何有效开展近视管理作了详细阐述:

1.初级培训

针对眼镜门店的验光师、配镜师、近视筛查人员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有:

眼睛基础解剖和生理眼睛屈光基础;常见眼科检查和常用屈光检查;近视成因、近视预防及注意事项;安全的屈光矫正方法 (如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等);针对零售店可以使用的屈光矫正方法具体有哪些,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等。

2.中级培训

主要针对眼镜门店的专业验光师、配镜师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有:

什么是双眼视功能?双眼视功能的检查方法。零售店可以采用的近视筛查方法有哪些?标准化客观、主观的屈光检查;视功能评估;特殊检查观察患者眼轴、曲率等参数的变化。

镜片设计不同所带来的像差差异及像差对日常用眼的影响。

3.高级培训

主要针对视光中心、大型连锁验配机构专业视光师、验光师、训练师、筛查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有:

视觉训练的适应症及人群选择;与近视相关视功能问题的视觉训练方法;视觉训练的方案制定;不同屈光矫正方式的标准及效果比较、日常用眼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复诊及随访观察在近视防控中的重要性等内容。

从初级到高级层层递进,并进行分级、分类且定位精准的培训,能够有更进一步的规范。在近视防控中,眼镜连锁店可以从科普讲座、校园筛查、屈光矫正、建立屈光档案、进行定期复查等方面开展工作,共同呵护孩子的眼健康。

猜你喜欢

屈光眼镜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青少年屈光不正合并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眼镜知识知多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某单位职工屈光不正患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