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9-04-07徐建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测力计台灯弹簧

徐建芬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并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机械地教给学生,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自己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通过探究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达到“不教”的目的。

然而,当前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的“满堂灌”现状。这种教育模式严重限制学生的思维,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老师有严重的依赖性:一旦离开老师,自己就寸步难行。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项目学习就是一条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项目学习起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即“做中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项目学习就是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制作某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完成某一个特定的“任务”,在实际体验、探索创新、内化吸收的过程中,发展技能,培养习惯,陶冶情操,学会合作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观。

一、项目学习能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乐学、自学的原动力。物理是一门科学性、严谨性、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对于每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述务必要精准到位。通常在遇到理论性较强的概念规律学习时我们绝大多数同学会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学生面对不感兴趣的事物,自然会产生惰性将学习视为“任务”,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一般进行这一类型的知识教学时我会通过设置一个趣味性较强的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苏科版的《物质的物理属性》这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散,对于学生而言绝对枯燥乏味。在这一内容教学时,我采用了项目学习法:(1)布置项目任务: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愤怒的小鸟引入项目任务,利用所给器材(橡筋、棉线、电线、硬钢丝,钢丝钳)制作一把弹弓。(2)项目实施:由于所给器材有多余,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然会遇到了材料选择问题,通过小组同学热烈地讨论和反复试验绝大多数小组都拿出了作品。(3)项目评价:选出不同材料制成的弹弓进行射击比赛,发现以橡筋为发射器、钢丝为支架的弹弓效果最好。最后,老师抛出两个问题:①为什么使用橡筋比棉线射得远?②为什么用钢丝做支架比电线做支架的弹弓容易瞄得准?凭借这两个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得出弹性和硬度这两个物质的物理属性。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这两个物质物理属性的抛砖引玉,对于接下来其他物理属性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项目学习通过贴近生活、紧扣主题的任务性活动把枯燥的物理概念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换为主动的“我要学”。

二、项目学习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提倡开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其知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都是前人在反复实践不断探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因此,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用“验证性实验”来替代“探究性实验”的假探究居多,这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项目学习使变“验证”为“探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得以实现。例如,在进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前,先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个项目任务:自制一个小电动机。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自然会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电动机的构造。一部分同学甚至拆了自己心爱的电动玩具进行研究,通过拆卸他们发现电动机主要由线圈、磁体构成。于是,找来漆包线绕成线圈并将其通电置于磁场中,结果发现电动机居然不能连续转动而只是在某个位置附近摆动几次最后停在了这个位置上。带着疑问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深入探究:①提出问题(电动机为什么不能连续转动?)②猜想假设(可能与线圈在某位置两侧受力方向有关.)③设计并进行实验: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因素④得出结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⑤交流讨论得出解决方案。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自主探究过程,不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牢固,而且能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项目学习能激活学生自主思维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由此可见教会学生自主思维,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为防止学生多走弯路总是一遇到问题就急不可奈地去指导学生,左右学生的思维,这不仅剥夺了学生独立思维的权利,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由此产生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使之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新课程目标迫在眉睫。项目学习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可能是无法预料的,或是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只有在实践中自己想办法解决,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有极大帮助。例如:在学习《滑动变阻器》这节内容时,我首先讲述了台灯的发展史,接着布置了三个项目任务:①制作一个只有亮和不亮两档开关的台灯②制作一个有不亮、亮和更亮三种功能的台灯③制作一个可以连续调光的台灯。第一个任务比较容易学生普遍能独立完成,第二个任务学生通过思考在第一个台灯的基础上加以改装也不难完成,而第三个任务必须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思考:第二个台灯之所以能改变亮度,是在第一个台灯的基础上增加了定值电阻,从而改变了通过灯泡的电流。如果要使台灯能连续调光,必须要连续改变电阻从而达到连续改变电流的目的。于是,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铅笔芯和鳄鱼夹动手做出了“滑动变阻器”的雏形。再如,在苏科版8年级下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我不是直接让学生去阅读书本上有关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项目任务——自制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此时他们接到任务后,就很容易想到去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成正。这不仅纠正了部分学生的错误观念(弹簧长度与拉力成正比),也为接下来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制作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标刻度不太容易,于是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决定在弹簧上加一个小铁丝(这就是弹簧测力计中的指针)。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新问题的不断发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对产品的不断改进,既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海无涯”知识是教不完、学不完的。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具备自学能力,才能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好准备。项目学习不失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好途径。

猜你喜欢

测力计台灯弹簧
联合弹簧(天津)有限公司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析弹簧模型 悟三个性质
DIY书房小台灯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台灯的自述
西瓜虫台灯
两盏台灯辉映下的难忘岁月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