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通脉汤联合阿司匹林防治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肿胀临床观察

2019-04-06宋朋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通脉阿司匹林股骨

宋朋飞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损伤,手术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但由于手术后机体受到二次创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风险增大[1]。本研究观察活血通脉汤联合阿司匹林对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DVT及肿胀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5例。联合治疗组男3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34±5.13)岁;平均病程(6.53±1.33)天。单一治疗组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14±5.16)岁,平均病程(6.73±1.35)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50岁;②X射线诊断显示股骨转子间骨折且临床有典型症状依据;③生活能够自理,无手术禁忌。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或者出血倾向;②服用激素药物;③合并恶性肿瘤、急性感染性疾病;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术后6~10h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每次1片,每天1次。

联合治疗组在入院当日加用活血通脉汤治疗。药用当归15g,黄芪15g,鸡血藤15g,丹参15g,苦地丁12g,蒲公英12g,天葵子10g,赤芍10g,乳香10g,没药10g,乌药8g。日1剂,水煎300mL,餐后服用,每次100mL。

两组均治疗至术后7天。

3 观察指标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评价标准: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3版)[2],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明确有无DVT。术前及术后7天凝血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迈瑞公司生产的迈瑞BC-55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7000血凝仪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取部分血液,采用枸橼酸钠抗凝,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术后7天肢体肿胀程度[3]。

用SPAA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考软组织损伤肿胀分级标准制定。无:无肿胀;轻度:皮肤正常,但较紧张,皮纹变浅。中度:肿胀较明显,皮纹消失,皮肤温度升高,无张力性水泡。重度:皮肤较紧张出现水泡。

髋关节功能[4]: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共有4个分项15个条目,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 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尚可,小于70分为差。4个分项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四个方面,其分数分配比例为44∶47∶4∶5。得分越高代表髋关节功能越强。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PLT、Hb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LT、Hb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LT、Hb指标比较 (±s)

组别 时间 PLT/(*109/L) Hb/(g/L) PT/s D-Dimer/(mg/L)联合治疗组 术前 232.52±44.43150.21±12.2311.81±1.32 1.20±0.22术后7d 173.63±33.24124.63±11.1915.34±1.37 1.75±0.33 t 10.172 14.654 17.606 13.416 P 0.000 0.000 0.000 0.000单一治疗组 术前 231.23±42.37148.45±11.8711.63±1.29 1.18±0.19术后7d 200.84±31.55131.51±10.6212.36±1.09 1.49±0.29 t 5.516 10.106 4.115 8.665 P 0.000 0.000 0.000 0.000 t 3.983 2.992 11.418 3.970 P 0.000 0.004 0.00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DVT发生比较。单一治疗组9例发生DVT,发生率20%。联合治疗组2例发生DVT,发生率为4.44%。联合治疗组DVT发生率低于单一治疗组(χ2=5.075,P<0.05)。

两组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时间 Harris评分联合治疗组 45 术前 65.19±6.33术后6个月 85.34±7.45 t 19.618 P 0.000单一治疗组 45 术前 64.87±6.21术后6个月 76.24±6.58 t 11.927 P 0.000 t(术后6个月) 6.141 P(术后6个月) 0.000

6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经手术后体内发生应激反应,凝血异常易导致血栓形成。因此,骨科手术后加强抗凝治疗,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已成为临床共识[5]。临床上对于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多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华法林、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口服药物抗凝的化学方法,下肢静脉泵、止血带等利用物理加压方法促进患肢血液回流增加也是其重要防治措施。罗春梅等[6]对物理与药物预防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药物预防明显优于物理预防,说明术后药物治疗对于防止DVT十分重要。

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中医“血瘀证”范畴。《备急千金药方》中提到“气血瘀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瘀而生热”,认为瘀血阻滞脉络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病机。给予行气活血,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疏其血气,令其条达,则痛肿自除,故活血化瘀法可作为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原则。研究认为,血栓形成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炎症因子可以激活血小板黏附、聚集,炎症递质爆发与凝血系统激活之间相互促进,可能放大炎症反应,促进凝血。活血通脉汤方中当归、赤芍、丹参、没药、鸡血藤活血化瘀,黄芪补气行血,乌药温通脉络,苦地丁、天葵子、蒲公英清热凉血解毒。

综上所述,活血通脉汤联合阿司匹林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后,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缓解术后肿胀。

猜你喜欢

通脉阿司匹林股骨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