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校园网络舆情特点及其应对管理策略探讨

2019-04-03白前永

读天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学校管理应对策略

摘 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移动网络的高速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成为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学生群体是校园网络舆情主体,个性意识强烈、对周边事物及社会热点兴趣浓厚、关注度较高,是网络社会较为活跃的青年群体。各类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认知校园网络舆情特征、探索应对管理策略对于学生管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从而更好地保证学校教育健康、有序进行。

关键词:网络舆情;学校管理;应对策略

一、 引论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移动网络的高速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深度融合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大数据”成为当前社会的热词和流行语。根据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网络由于方便快捷、信息丰富,日益成为现代人类最为重要的工作途径、行为方式,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如此庞大的网民基数所产生的信息量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其所带来的网络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二、 校园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对于当代校园而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群体学习生活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成为表达个体情感、思想的重要媒介。学生群体是网络社会较为活跃的青年群体,由此而产生的网络舆情主要特征如下:

(一) 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迅猛广泛。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学生群体当中普及率很高,学生可以凭借手中的网络工具,通过QQ、微信、微博等传播媒介,针对校园内外感兴趣的事物甚至社会热点事件第一时间进行“发声”,并在学生群体中复制、粘贴、分享,以迅雷闪电般的速度使得各种观点、思想汇集碰撞,从而形成强大的校园舆论力量并且广泛传播,造成人声鼎沸、声名远播,促使甚至左右某一事件的舆情发展。

(二) 网络舆情信息呈现多样化。首先,校园舆情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校园内外与学生群体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事件、也包括国家、社会重大热点事件;特别是与教育行业关系紧密的事件,例如近期的校园欺凌、校园贷及有偿补课等热点新闻,深受学生群体关注议论。其次,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善于发散性思维,面对同一事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吐槽”、各抒己见,舆论声音各不相同、尘嚣直上。

(三) 网络舆论信息负面隐性功能较强。长期以来,国家致力于推进网络安全,逐步推行实名制管理;但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学生发布评论可以匿名且不受身份限制,相关言论信息追溯力度较弱。相比真实社会的“口耳相传”,学生群体在网上“发声”相对隐匿,更易于发布负面信息。

三、 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管理策略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管控,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作为管理主体的各类学校,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正向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环境和谐。笔者认为主要应对管理策略有以下三点:

(一) 提高警惕、全面管控,提升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互联网信息传播快捷、即时,导致校园网络舆情环境较为复杂、难以管控。校园内舆情环境总体上说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信息,如校园官网信息公开及宣传报道等;另一方面是由学生群体或者校外人员通过网络发声形成的舆情总集合。因学生及校外人员参与范围广、舆论反响较大,且輿论内容多样性、缺乏引导,而成为校园网络舆情应对管理中的难题。因此,作为各类学校,一要做好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提升自己对负面信息的警惕性,将网络舆情危机控制在萌芽之中。二要在负面网络舆情事件爆发后,主动介入、全面管控,保证舆情危机应对的游刃有余。三要尽快采取科学分析研判,找到引发舆情危机的关键点,然后制定有效处置策略,尽快消除负面影响、以正视听。

(二) 公正公平、主动公开,提升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

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校园网络舆情真相报道或信息内容是否属实,是引导舆情走向的关键点。各类学校一是主动做好日常信息公开和事件本身的真实通报,保障信息畅通、消息真实。对于学生群体的知晓权予以保证,提高他们对于“校方声音”的信任感。二是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各类学校一定要端正态度,全面了解事件过程,勇于担责、客观公正,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告知事实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将负面舆情予以有效控制,赢得以学生群体为代表的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三) 正向宣传、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舆情环境。

校园网络环境无处不在,学生群体凭借手中的电子产品,人人都可能成为“自媒体”。在这种条件下,各类学校一是要加强正面网络宣传工作,不断优化升级校园媒体平台,争取学生受众,主动掌控宣传话语权。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号、校园论坛等网络官媒,并与校报校刊等传统纸质媒体有机结合,全方位报道教学管理、学生工作、招生就业等一系列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高频次、大范围的正面报道,对学生群体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爱学习、爱校园、爱生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维护学校形象、降低负面舆情危机风险。二是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辅导员管理学生工作的能力,在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变单一的道德说教和思想灌输为师生间主动了解和认知,畅通学生群体的网络沟通渠道,通过班级网络群管理、网络易班管理、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等信息化交流手段,让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得到现实关怀,让他们在网上有地方“吐露心声”,促进学生群体与校方、教师的网络关系和谐,从而遏制学生群体网络负面信息、思想的散播。

参考文献:

[1]王嫣,朱光彦,马文越.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构建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7(8).

作者简介:

白前永,上海市,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学校管理应对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