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2019-04-01于尧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于尧华

摘要: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之一。为了弥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我们尝试引入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则是这项实践的关键所在。为此,从健全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组织网络、夯实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形成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C-0060-03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之一。由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加之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多、范围广,如果单凭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力量,难以实施优质、高效、便捷的教育服务。为此,自2012年以来,我们尝试引入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协同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拟就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进行探讨分析。

一、健全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组织网络

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无偿”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志愿者服务行为属于道德的范畴,无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也缺乏一定的外在约束力。如果没有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众团体等组织的介入,很多志愿者组织也属于一种松散型组织。为了充分发挥好这一松散型组织的作用,应加强组织网络建设与管理。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建立了“二三四”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管理网络。[1]所谓“二”,是指该组织由两个行政管理部门即卫生局和民政局管理,卫生局进行业务指导,民政局进行行政管理,通过民政和卫生两个行政部门共同协调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志愿服务作用;“三”指的是三个机构,包括街道管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学校,街道管委会是开展社区服务的主要组织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是实施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主要机构,卫生学校是提高志愿者队伍健康服务能力的教育机构;“四”是指四种类型的志愿者队伍、内部机构人员,即社区志愿者、卫校学生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及社区服务中心人员。其中,我们将社区志愿者作为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是将社区服务中心人员作为志愿者队伍的组织者。社区志愿者包括社区相关单位内部志愿者组织、社区群众团体和社区居民自发组织。之所以将社区志愿者作为主力军,因为这批人员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对象,他们隶属于社区,他们对社区其他人群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样有两大优势:一是容易将健康目标转化为群体行为。如果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就无法进行,利用这批人,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去,同时又可以充分动员社区居民,使社区居民人人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二是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只有确立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确保健康教育信息能够畅通无阻地传递。将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纳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之中,一方面是由于社区服务中心人员承担着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与领导。这样,一个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组织则是由政府、学校、社区居民自治等多种力量融合,形成松散型组织的战斗力。

二、夯实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

有效的活动平台是社区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高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其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和基本表现。为此,我们从两个维度打造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

一是常规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常规化志愿服务活动,突出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和日常化,将其纳入正常的社区日常事务管理之中。常态化社区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包括三大类型:第一大类型为宣传教育平台,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橱窗、板报等阵地,结合季节时令特点,从社区各种人群需求出发,重点开展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儿童免疫规划、地方病、慢性病、职业病、传染病防治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社区健康教育咨询室,安排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或有关专职人员,随时接待个体和群体健康咨询工作。第二大类型为主题活动平台。从社区实际出发,确立宣传主题,在社区内组织开展面对面的大型健康咨询、义诊活动,开展家庭护理操作、家用医疗仪器运用、自我保健锻炼等活动的示范与培训。同时,利用标语、传单、展板、挂图、活页等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不断增进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的参与度。第三大类型为现代网络平台。網络是现代最好的知识传播和共享平台,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社区健康教育专题网页、社区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比如,我们借助于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网站,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了社区健康教育专栏网页,包括亚健康知识、卫生保健、诊疗指南、安全用药、科研进展、医改动态等栏目。

二是特色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社区的特色,力求服务项目精品化、品牌化。比如:以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主体的社区健康服务志愿者,针对空巢、孤寡、贫困老年人群推行社区“百老惠”服务[2]。开展亚健康防治等健康知识宣教活动,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活动安排如下:

——春之颂:拥抱春天

3月 幸福来敲门:结合“五民一线”活动,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连心老人。

4月 一米阳光: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走出去感受温暖阳光。

5月 健康促进:开展社区亚健康、禽流感防治等健康知识宣教。

——夏之韵:活力一夏

6月 科技之家: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带领老年人学习新型家庭电器等生活必需品的使用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7月 健康一夏:开设护理、营养学等讲座。

8月 “手拉手享幸福”活动,结合社区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老少互动为主要方式,让老人感受到孩子们的活力,让孩子们增强孝敬老人的意识。

——秋之歌:感悟七天

9月 银潮活动:开展趣味运动会,增强老人身体素质。

10月 手工绣:通过开展穿珠、剪纸等活动,丰富生活。

11月 生日不孤独:为辖区孤寡举办集体生日,让她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冬之曲:冬日暖阳

12月 送医到家:针对行动不便身体不适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1月 时光隧道:结合青少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邀请街道知名老人为孩子们讲述往昔岁月,共同感受社会发展等。

2月 欢喜过大年,开展春节慰问、新春座谈、文艺表演等活动。

经过精心打造,社区“百老惠”服务成为当地志愿者服务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形成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

确保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的长效,需要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在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包括三个方面的保障。

一是国家政策保障。在我国,尽管有一些地方性志愿者服务条例,但直至2017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才正式公布了《志愿服务条例》,并于2018年起实施。《志愿服务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和活动开展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定,由此而“推进志愿服务活动从道德规范向道德与法律共同规范的转化”[3]。《志愿服务条例》不仅对志愿者从事服务时的人身安全、个人信息等均给予保护,并对志愿者的义务和权利做了说明,同时也是本文所谓的社区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法律支持与政策依据,这将对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志愿服务整体效能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内部制度保障。制度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正常运行,同样需要科学合理的内部制度。对于社区健康教育志愿服务的内部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活动制度。以此规范志愿者的志愿行为,保障志愿活动有序推进。(2)培训制度。社区健康教育是一种专业性志愿服務,因此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十分必要,一般而言,我们既要培养志愿者的志愿意识与服务精神,还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比如,对新招募的社区养老志愿者进行专题培训,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培训方案和课程,以养老护理为核心,采取专题讲座、实践操作训练的方式组织培训,总学36学时。通过培训,志愿者能够较好地完成社区志愿任务。促进社区志愿者专业化、正规化发展。(3)考核制度。志愿者组织需要志愿者的支撑,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志愿者个人的考核,以不断增强志愿者志愿行动的责任感,提升志愿活动质量与实效。

三是良好环境保障。志愿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作支撑。 我们应充分发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基层社区以及相关非盈利性组织的载体作用,特别是各级政府应当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所需资金,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运营管理。还要发挥各级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群众团体的支持作用,以此获得相关服务支持、人员支持和资金支持,不断营造出适合志愿者组织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充分总结既有志愿服务经验做法,比如,目前盛行的“时间银行”时间累积制、“爱心储蓄”等机制,着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激励机制。认真执行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的相关规定,比如“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国家还应当对志愿者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嘉许或奖励,如,授予荣誉称号,加强舆论宣传,并将志愿服务情况作为晋级、升学、求职等的依据。

总之,在区域范围内有组织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一种创新,要做好这项事业,我们需要解决长效机制构建问题。

参考文献:

[1] 袁俐,朱亚丽,王晓敏.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构建模式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9).

[2] 王晓敏,袁俐.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研究报告[R].江苏南通: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通市卫生局.2012.

[3] 谢文静.建立上海市社区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4).

责任编辑:陈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