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

2019-04-01陈辰

神州·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私有财产异化劳动手稿

摘要:私有财产作为贯穿《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线索,对私有财产进行剖析,有助于更好解读《手稿》文本,也有助于更好厘清马克思思想脉络。本文主要是对私有财产的产生、来源、本质以及最终归宿进行探讨。

关键词:手稿;私有财产;异化劳动;积极扬弃;共产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探索、对共产主义进行系统论述的重要著作。它主要是由三个笔记本组成,涵盖了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劳动、异化乃至共产主义等方面的内容,而贯穿整个《手稿》的,是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批判及其本质的揭示和论证。

一、国民经济学家眼中的私有财产

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私有财产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国民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三个阶段。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重农主义注重自然秩序、注重农业生产,认为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来源且必须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到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时期,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同时也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指出一切物质生产都创造财富。自此,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找到了财富的主体本质,即劳动,社会的、一般的、普遍的劳动。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本质,并赋予私有财产法权的思想,声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从法律的角度来维护私有财产,亦即资本家的利益。国民经济学家认为私有财产制度永恒不变,私有财产成为国民经济学的事实规律,一切理论观点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

二、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

马克思看到了国民经济学家的缺陷,即把私有财产作为一个不必任何解释说明的既定事实,马克思不认同这种观点,他指出,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即国民经济学将私有财产看作是一种先验的东西。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并不能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因而,他开始追问私有财产的历史性质是什么,从而论证私有财产作为一个历史性的存在,有其产生的一天,也必然会有它灭亡的一天。

为了论证私有财产的历史性,马克思从劳动出发,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首先,他指出,当前的国民经济事实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1)劳动本身应该是自由的,劳动的过程就是人占有自己本质力量的过程。而在国民经济学那里,劳动生产的产品,却并不属于劳动者本身,也就是说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同他的劳动相对立。其次,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这种劳动,违背了劳动本身的初衷,是异己的活动。再次,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类,也就是说,异化劳动使得人和人的类本质异化。最后,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自己的类本质都相异化之后,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人同人之间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资本家与工人、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指出了异化劳动使得人同劳动产品、劳动本身、人的类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都相异化,而通过异化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同劳动疏远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以及这个劳动的关系——资本家和私有财产。由此马克思得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是工人在劳动中生产出来的。到此,马克思完成了对私有财产是历史性的论证,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根源和结果。私有财产制度不是先验的、永恒的、非历史性的,它是历史的、生成的东西。由此,马克思完成了对国民经济学家认为的私有财产制度永恒不变的批判。

三、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本质的探索

在笔记本三中,马克思对于私有财产对真正人的关系,即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进行了探索。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是劳动,在这一点上,马克思肯定了国民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劳动创造财富的观点。然而,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劳动作为人类创造财富的源泉,应当是为人谋求生存和发展、占有自己的本质力量服务的,而现在劳动者生产的财富不仅不属于劳动者本身,反而重新成为了与劳动者对立、并对劳动者剥削占有的统治力量。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家虽然扬弃了财富的外在的、无思想性,但没有看到财富与人的关系。因此,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是劳动,但是这种劳动是异化的劳动。

从私有财产对社会财产的关系来看,私有财产的客体属性是资本,即客体化的劳动。最初对于私有财产的理解只是从它的客体方面来考察,以普鲁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把私有财产简单的等同于财富,即是“物”,扬弃私有财产就等于扬弃物,这是对私有财产形而上学的理解。财富问题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物的问题,资本一旦被生产出来,便具有了能动性:一方面它由劳动所产生,另一方面,劳动产生的资本又反过来对劳动产品、劳动者以及劳动关系产生影响。

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关于私有财产的主客体属性,即劳动和资本,它们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劳动作为人的生产活动,生产出的劳动产品一部分用来满足自身需要,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同时,它们两者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无产和有产的对立生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本逐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资本被用来购买劳动力,工人的劳动成为资本家获取财富的源泉。资本主義雇佣劳动制导致大量无产者的存在,它的根源是劳动和资本的对立,也就是私有财产中的对立,是根本的、内在的。

四、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共产主义

在论证了私有财产的历史性,阐明了私有财产的普遍本质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关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私有财产作为历史性的存在,是异化劳动的根源和结果,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起源和本质,要想扬弃私有财产,首先要扬弃异化劳动,只有扬弃了异化劳动,才能从根本上切断私有财产的制度根源。扬弃私有财产就是扬弃人的活动的异化状态,把人从异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在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过程中,马克思批判了若干异化形态的共产主义,一种是以普鲁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以傅立叶、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他把它们称之为“粗陋的共产主义”。另一种共产主义是不理解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而从政治上考虑问题的共产主义,这两种共产主义被马克思成为异化形态的共产主义,而他所提倡的是作为对历史之谜的解答而出现和存在的共产主义,即真正的共产主义。

真正的共产主义,首先,是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当作异化劳动的对立面而提出,扬弃异化劳动,就是要把劳动产品还给人、把人本质还给人,从而实现人对自己所创造的劳动财富和自己本身的真正占有和统治。其次,人的异化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积极扬弃私有财产之后,人不再受各种社会关系的压迫,人真正为了人自身去劳动,劳动创造的财富也归于人本身所拥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得到进一步缓解。这种复归是有条件的,它是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范围内生成的,即它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空想社会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要离开现有资本主义制度,而马克思主张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现有的财富基础,不能站在资本主义之外去打倒资本主义,而是在其内部发现某种力量,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再次,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2)这里的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是相应而言的,自然主义是感性的自然,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和自我异化的扬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性得到解放和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从而实现真正的人。人道主义是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异化的现实状况,完成了的人道主义就是在感性的层面上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在马克思这里,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与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是统一的,而统一的结果正是共产主义。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统一了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扬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异化,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统一。最后,真正的共产主义,“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3)这里的历史之谜,即人类本质之谜,完成了的共产主义,就是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的真正解决,人的存在真正的、完全的、彻底的符合于人的本质。

综上所述,马克思在《手稿》中,以私有财产为线索,从国民经济学的事实出发,以异化劳动理论为理论支撑,深刻阐明了私有财产的本质,进一步论证了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并最终得出共产主义是其最终归宿的结论。这是马克思首次对共产主义表达深刻理解,也为今后更深入地探究共产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线索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參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项洋.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本体论构建[J].求索,2015(03)

[3]张雷声.马克思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的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9)

作者简介:陈辰(1996.01),女,汉族,江苏省无锡市,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私有财产异化劳动手稿
作家手稿
天价手稿
罗丹手稿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
基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分析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