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新内涵

2019-04-01刘婷

神州·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劳模劳动者劳动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全体学员回信中做出的一个重要的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也给劳模精神赋予了新内涵。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积极效应在于对广大劳动者产生的先进示范作用。新时代劳模要以其干劲、闯劲和钻劲作为新时代的价值引领,带动广大劳动者努力培育优秀品质;在劳动实践中,努力学习和亲身践行劳模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重要的保证。

一、时代性是劳模精神中应有之意

劳动模范,是适应国家和时代发展而产生的,他们怀着对祖国、对事业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在自己岗位上辛勤劳动,以超出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国家、民族、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华民族、为中国工人阶级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说到劳模精神,大家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的就是诸如“踏实、奉献、不怕累、勤勤恳恳、钻研创新……”等词语描绘的形象。实际上,劳模精神不适合某种简单的总结,它更接近一个专业课题,它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永不落伍,其实质就是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自1950年劳模评选开始以来,每个时代劳模评选体现了不同精神指向——

上世纪50年代,“学习毛泽东思想,听党的话、忠于职守、勤奋工作”等是劳模精神的鲜明特色,“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等是其楷模;60年代,雷锋和焦裕禄所体现劳模精神内涵是“只求奉献,不求索取”;80年代,“实现四个现代化”口号被唱响,那时劳动者充满理想,劳模更富激情;1988年,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陈景润、蒋筑英等为代表的知识精英涌现;实行市场经济后,劳动的含义变得丰富,劳模入选者的范围也在拓宽,2005年的全国劳模评选大会上,私营企业主和进城务工人员第一次被纳入其中;新世纪之初,许振超的“振超效率”成为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缩影。2010年,在第14次全国劳模代表大会上,“抗震救灾”精神和“航天精神”成为劳模精神的新注脚。

二、创新永远是劳模精神的体现和要求

毛主席说:“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25页)“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就是创新。人类的劳动处处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劳动创造世界,辛勤劳动本身就含有具体的创新过程。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发明了钻木取火、打制石器、活字印刷、桑蚕养殖、针灸疗法、航海技术等等,他们在不断的劳作中慢慢发展并一点一滴的创新,最终有了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史。没有发现、发明、创造的劳动是因袭性劳动,创新性的劳动才能在劳动价值上实现质的飞跃,才能推动社会发展水平。

劳模,作为劳动者的楷模和典范,是推进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先进文化发展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领跑者。从时传祥、王进喜,到倪志福、郝建秀,从李素丽、徐虎、王选、袁隆平,到李斌、许振超、李银环、于凯等。尽管每一时代的劳模群体也都呈现出多元的组合,以体现对不同劳动价值的肯定,但总的趋势,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评判,正在从“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巧干”,向知识型,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向转变。每一个时代所推举出的劳模,都代表着该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和健康向上的力量。

资料显示,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五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其中50%以上具有大专学历,近3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这些数字说明劳模精神不仅没有丢,而且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

苦干和巧干,无私奉献和开拓创新始终是劳模精神永恒的体现。张秉贵那一代劳模并未过时,张秉贵不仅有“一团火”的服务态度,还有“一秤准”的服务技能,这在现代商业服务中也是一种先进性的体现;时传祥的“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劳动态度则是对“劳动分贵贱”传统观念的颠覆,实质也是一种创新。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是劳模精神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更需要劳模们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创业、创新。

三、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

每个时期的劳模,都是时代的精神符号和力量化身。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被赋予着越来越多的时代内涵和元素,但无论是生产者还是创业者,无论是比表现还是比贡献,无论是讲精神作用还是讲经济效益,劳模的核心价值都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它体现了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强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既应该包于其中,又应该赋予它时代要求。这关系到劳模生命力的问题,表现为劳模文化的价值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劳模文化的价值趋向。

(一)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是“解放思想,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绩都是靠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而来。各行各业的劳模勤学好思、勇于进取,不断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打破一切束缚创新的精神枷锁,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并且在自己的工作中创新业绩。如果说,劳模的老精神应是辛勤劳动,那么劳模精神的新内涵还应要求有科学劳动,智慧劳动,创造劳动,文明劳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成为当前对我国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这对广大的劳动者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展示才华、为国贡献的契机。劳模作为各行各业劳动代表、劳动典范更应该是创业的排头兵,先行者。新时代的劳模在新的挑战面前,应当开动脑筋研究新常态,拓宽思路挑战新常态,以積极的态度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很多地方创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的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辐射了劳模影响,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员工创新作用的品牌亮点。

(二)新时期的劳模精神,是“顾全大局,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每个劳模都十分爱自己的岗位,对待工作始终保持着一份热情与执着。劳模的闪光点就在于他们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在辛苦的劳动中寻找乐趣,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劳模意味着奉献,他们的奉献精神引导、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步。劳模不计回报是他们值得称颂之处,但奉献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回报,全社会应该体察劳模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充分关心劳模、尊重劳模、爱护劳模。基于这种理解,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首先要对劳动应给予公正评价,而不是向以往那样让劳模对社会的付出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身体、幸福或者其他权利的过度透支上,我们更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的劳模积极创新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行业研究,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优化劳动条件,或减轻了劳动强度,或增加了产业价值,用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诠释劳动带来的价值、劳动带来的快乐,劳动带来的荣誉。其次对劳模的奖励应该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给予物质奖励不是对劳模奉献的否认,而是对其劳动价值的认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奖励可以避免造成劳动和价值相背离,使诚实劳动具有吸引力。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没有普通劳动者的敬业奉献,就没有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在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创新的今天,敬业应该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的人生体验,把自己的劳动岗位作为创造人生价值的最佳平台,用生命的倾情投入去书写劳动的辉煌、享受劳动的乐趣。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勤奋、主动、认真、负责、高效,就是节俭、意志、自信和创新,彰显劳动的丰富价值、展现了劳动者的崇高境界。今天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面对我们祖国的日益强盛,人们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更加强调技术含量、知识的价值。新时期劳动模范不仅要求讲奉献,还必须讲贡献,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包含着热爱劳动、追求知识、努力创造的价值取向,是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

(三)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英雄顽强的斗争精神。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先辈们以苦为乐,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把民族振兴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资料极大富足,艰苦奋斗也有了他的时代内涵。作为劳模就必须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不是某个时代特有、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精神,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就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要艰苦奋斗,就必须脚踏实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就是实现梦想的方法。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可以说,凡是做不到脚踏实地的人,就根本谈不上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大量繁琐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更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可能成功。作为一个劳动者,只要他通过诚实的劳动对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只要他的事迹和价值可以作为他人的楷模,那么无论他是为谁劳动,在哪里劳动,以什么方式劳动,都可以作为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宣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切实增强全民创业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唱响全民创业主旋律,让劳动者都投入到脚踏实地地创新创业的时代洪流中去,在实干中树立信心,在实干中促进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使中国梦梦想成真。

(四)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是“奋勇争先、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

拼搏精神是指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驱使下,人的一种拼命争取、全力搏斗的意志品质。例如,中国女排在世界级大赛中曾经获得“五连冠”,她们那种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排球事业的发展,拼命争取、全力搏斗的意志品质就是拼搏精神;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的品质也是拼搏精神。拼搏精神,体现了一种积极的态度、追求和境界。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拼搏精神的原动力。劳动模范们虽然各具行业特征和时代风采,但无不凝聚和体现着拼搏进取的精神。正是凭借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不懈追求,始终保持着争创一流的自强光彩,才能在岗位上创一流业绩。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应当具有危机意识,增强发展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比学赶超、顽强拼搏,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成就。

当然,新时代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也应与时俱进,这既是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劳模精神得以传承的必要。一是要保护、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尊严生活。要通过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执行好有关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好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维护劳动者的民主权益等,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让劳动者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翁。二是要注重对劳模的培训,加大培养力度,提高劳模素质,只有让劳模保持先进性,才能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以劳模的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激励全体职工把聪明才智全面展示出来,把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它必须依靠亿万职工群众用劳动来创造,来推动。正确把握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用创新的思维弘扬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对于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劳动模范为榜样,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积极作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重大。

作者簡介:刘婷(1976-)女,汉族,山东济宁,本科,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劳模劳动者劳动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模没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致敬最美劳动者
热爱劳动
为劳模“SPA”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