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追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019-04-01赵汝浩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文性工具性高中语文

赵汝浩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学科,这也是由语言的性质所决定的,由此语文教学也必须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但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語文教学还存在不少误区,有不少教师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开来,表现为只讲授工具性与只讲授人文性两种极端的教学现状,这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本文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分析了当前高中教学的现状,同时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作为汉语语言,决定了它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这是由语言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古人曾说过“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道统一”,都说明了文章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教育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融合与统一。

一、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

1.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与形式

工具性可以说人文性的载体与形式,语文文本中人文性的内容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才可以表现出现,没有工具性这一基础,人文性也变成了空中楼阁。学生要想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与思想,就必须有较为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文以载道”,如果对字词的用法不明了,文章尚且读不通,那理解文本蕴含的人文思想也就成了奢谈。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体味人文熏陶。特别是文言文的学习,现行教材中有大量古代文论与诗篇,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也蕴含着优秀的人文精神,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功底,不懂文言文的用法,就很难看懂,更不必说理解文本中的人文性,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不愿看到的现象。由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如常用的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深入分析文本深层的思想性与人文性,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人文性滋养着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一定的语文基本知识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但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实现,学生要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也必然是从具体的文本与语境中获得的,不能脱离人文性。人文性滋养着工具性,也给语言文字带来了生命力,学生阅读的目的不仅是掌握字词的用法,更重要的是理解文本内容,体味文本蕴含的深刻的思想理论或深厚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得到思想的启迪。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不能抛开人文性,单纯进行语言文字的讲授,这样的知识灌输有违新课改的目标,也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毫无益处。只有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以扎实语文基础知识来理解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学生们今后的发展起到深远的作业。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从实践来看,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两方面的极端误区,一方面为只讲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忽略人文性;另一方面则是只讲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略工具性的学习。

1.忽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听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教师更注重语言文字与语法、句法的讲解。在文本讲授中,教师也把完整的文本割裂开来,使得学生不能感受文本的美感与蕴含在其中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在古文的讲授中,有些教师完全将文本讲授变成了翻译课,逐字逐句的翻译与讲解完全违背了文本的内涵,也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完全提不起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效果也不好。

2.忽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近年来也有部分教师未能真正理解新课改的目标,而是走了另一个极端,只注重语文人文性的教学。这也在部分高考语文试卷中看到了端倪,有些试卷取消了字音、修辞、标点等语文基础知识的考题,以大量文章阅读来替代,整个试卷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也使得部分教师随之忽略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也是不妥的,失去了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对文本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也未必能深入理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与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要想卓有成效,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愿意去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同时真正体悟与感受文本的人文美感。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代入文本。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前,需要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与具体的课程内容来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创设的情境真实有效,可以真正为教学目标服务。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

例如,笔者在讲授《黄山记》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去过黄山,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了奇诡秀丽的黄山图片,同时配以清幽的轻音乐,很快学生们便被黄山的风景吸引,纷纷称赞。此时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学生们能更好地体味文本内容与作者的情感,笔者再对文本的一些重点字词与写作手法做一些讲解,让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与人文素养上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在讲授《孔雀东南飞》这首著名的乐府诗歌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孔雀东南飞》的音乐,以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导入文本的讲授。这篇文本文字部分比较接近口语,注释也比较丰富,由此笔者以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为主,辅以一些重点字词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积累文中偏义复词、多义词等文言词语,同时为让学生更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引导学生以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诵读文本,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代入,感受文本的悲剧氛围,体会文本要表达的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2.根据文本来选择讲授的侧重点

我们说语文教学要保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文本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对于一些文字比较晦涩,学生不怎么熟悉的文言文与古文等,由于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语言也与现代汉语差异大,不少学生连字词都不怎么能看懂,更不必说理解文本内涵了,此时,对文本的文言字词、语句句法等做较为详细的讲解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先侧重工具性,扫清理解障碍,让学生们通过学习逐步积累起语感,明白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增强语文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理解文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例如屈原的《离骚》一文,文本中的文言字词对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而言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也给他们理解文本内容造成了困难,由此,教师要对比较生僻的字词做重点讲解,如修姱、攘诟等古语,同时让学生掌握骚体诗的诵读特点,通过多次诵读来逐步理解诗中蕴含的内涵,体会屈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思想。

而对于一些语言浅显朴实、侧重于情感表达的散文类作品或比较浅显的文言文文本,学生在字词语句上没有太大障碍,此时可以以人文性的教学为主,辅以工具性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感受文本的魅力。例如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文笔朴实,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作者浓厚的感情与思念,如果教师在讲授时只注重工具性,将文本割裂细化为词句的讲解,将会破坏文本阅读的完整感与美感,由此教师可以以引导学生自主式阅读为主,通过阅读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对母亲的深厚思念,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学会感恩。这样也才能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语文教学真正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

3.知行合一,以生活化教学促进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大语文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学界的共识。要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就需要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知行合一,将生活化教学引入语文教学,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融合。语文教学也不是仅仅局限与课堂中的,语文作为一种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学科,我们的语文教学也需要有更开阔的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之美,培养学生敏锐的捕捉力,累积生活素材,为其写作等语文技能的提高提供基础。例如,在讲授冰心的《霞》一文时,考虑到晚霞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很近,为更好地扩展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能更好地应用语文这门学科,笔者在拓展作业部分要求学生们也观察一次朝霞或晚霞,写出自己对美景的感受与感悟,在之后的反馈来看,学生们对探究作业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有些学生写到“虽然美景就在自己身边,却从未认真观赏过,直到今天才静下心来,细细看天边的晚霞……”,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学生们既缓解了繁重的高中学业的压力,同时将语文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展了对课文的认识。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在看电视、书籍、电影等的过程中有想法就记录下来,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真正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教学要提高教学成效,就需要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融合,实语文课程的最终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深刻体验语文知识魅力,感受其工具性与人文性,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云.探讨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J].新课程导学,2015(36):1.

[2]崔庆莉.论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J].高考(综合版),2014(7):90.

[3]赵莉莉.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J].中学教学参考,2013(25):53.

[4]王丹晶.论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D].辽宁师范大学,2012.

[5]桑志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4):15-17.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性工具性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