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9-04-01叶满球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叶满球

【内容摘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而展开高效的教学,促使学生的素质能力获得全面的发展。本文主要以初中历史与学会教学为例,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注入个性化班级机制建组、构建任务型主题探究模式以及建立开放性评价机制的三个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个性式建组 任务型探究 开放性评价

核心素养基础上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有效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能力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基于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个性发展”。即以“个性化教育”为根本,其基本含义包括:一是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提供符合其个性特征的“适应性”教育;二是全面和谐发展综合素质性;三是与学生社会性素质相统一。基于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也应该在三个要素的引领下,去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这一切的有效达成,不仅要借助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来引导,通过注入个性化班级建组机制、任务型主题探究模式以及开放性评价机制策略等多维思考与行动,来撑起有效的基于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与社会》课堂。

一、构建个性化的合作小组为有效课堂保驾护航

个性化的合作小组的建设,是基于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与社会》课堂的重要“硬件”部分。它直接影响社会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因为这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都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小组是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前提,构建个性化的合作小组为有效课堂保驾护航。

构建个性化的合作小组,首先需要用异质分组,确保学习的均衡度,我们根据各组成学员之间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背景等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全班而言,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的基础是平等的。在教育教学倡导改革,学生情况参差不齐的今天,通过异质分组,既有利组际间在整体实力均衡的背景下开展竞争,更有利于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帮扶来培养学生养成合作习惯和进取精神。在日常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总数将班级分四人小组,然后根据学生个性成绩表现,再根据身高要求和组内男女比例的平衡性等来确定人员。这样一来,学习小组无论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开展何种形式的竞争与探究都能确保每组同学的实力均衡,发展均衡。其次,用个性化的标签打造人际和谐度,基于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常用是一种四人小组为主的马蹄形座位形式,这一形式有助于学生在每一次合作学习中,及时、有效的加以讨论。教师对这个四人不但要关注整体学习上的优、中、差的成绩分层,还要关注他们的人际和谐度。考虑到让小组的每一次合作更有合力,就必须让小组成员对自身的小组有个强烈的认同感,这里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小组取一个个性化的名称。并在名称的含义引申下制定相关的小组学习目标、合作计划。这里的组名首先要有积极向上的含义,同时名称的由来能与组内某些同学的名字相吻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去记忆、同时更有助于学生对共同体的热爱与认同。小组里4位组员名字分别叫单梦龙、马欣淦、李开欣、向孖,小组名字称“欣欣向荣”取自于组员名字中其中一个,他们的学习积极向上,奋发拼搏。小组有人名字叫於轩帆,小组命名叫作扬帆筱筱,他们的学习目标为:用乘风破浪品质,争小组的荣誉。这样依次类推,班内分别设立了星河璀璨、希望之翼、至上励合、永远的First等即赋有寓意又具有个性的共同体标签。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学生在带有强烈的个性文化中,对自己的小组充满着归属感。

二、创建任务型的探究题型为有效课堂推波助澜

创建任务型的探究题型是基于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与社会》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模式最大的特色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生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由学习的接受者变为自主者、质疑者、表现者、探究者、创新者和成功者,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指导者,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点拨、激励的作用,让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以及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发展。创建任务型的探究题型为有效课堂推波助澜。

首先,基于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与社会》要求,建任务型的探究题型,为有效课堂推波助澜,特别是每次单元考试之后,我都会设计这样一个学习单。

学生在整堂课里,根据老师的任务单要求。先在组内展开合作学习,然后将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上交组际合作,如果还有难度,就由老师介入点拨。如此一来,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通过生生互动来达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课堂的实效也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升。而教师更不需要按照传统的试卷分析课那样面面俱到的讲授,而是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得以锻炼。可以说这一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凸显了核心素养与新课标要求的完美结合。

创建任务型的探究题型,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合作学习能力。例如《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一课的呈现方式改变了直接叙述定义或下结论的做法,而是提出一连串问题,层层设疑,让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亲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以真正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该课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这一教学内容特别适合在班里进行有分工的合作学习。为达成课标要求,在上课过程中我要求各小组根据之前所学内容,完成从嵊泗出发去上海参观世博会的一系列需要借助地圖和相关知识内容的任务单。在每一个任务项目中,每组根据讨论,把具体的任务进行组内分工,要求每人至少完成一项。如此一来,参与合作的同学之间既有个性化的方案设计、同时因为终极目标的一致性,他们在讨论时会特别注意每一种方式方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例如,学生根据区域地图,来确定乘船、乘车的路线,会讨论坐哪一班次最合适、最省钱,进入园区后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更多地参观展馆等等。这些任务的下达都是学生有兴趣去讨论,也有信心去完成的,讨论中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个性品质。

三、建设开放性的评价机制为有效课堂添砖加瓦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指出:“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件上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要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分享智慧的空间。建设开放性的评价机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自主的选择和承担某一学习任务完成后的展示,同时其他同学根据他人的展示内容加以个性化的点评与补充,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探究的任务更为完善与可行,为有效课堂添砖加瓦。

教师建设开放性的评价机制,一方面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则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价,评估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完《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五

认识台湾宝岛》一课后,我给全班同学设计了一个作业,要求各小组经过讨论后以ppt展示的方式,向班级其他小组介绍心目中最向往的省份,介绍的内容包括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以及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問题和区域未来发展的方向推测。另外再利用一节课时间来让各组进行3-4分钟的课堂展示。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尽其用的理念,把每一位同学的特长通过这一任务发挥出来。组织环节一般为,小组先讨论上报要展示的省份名称,然后开始组内讨论从哪几个角度去介绍该省份。讨论结束后,分工合作,有些同学上网查阅相关知识信息、图片内容,有些同学适合文字组织,就在课件准备时加以整体归纳,另一些同学则因擅长口头表达来担任本次的课堂小组展示任务。在各小组结束展示内容之后,其他小组均要给予充分的点评,说说同学听取这些介绍有什么收获,也可以谈谈对介绍的内容有什么补充或者不足的指正。一堂课下来,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对祖国各地的认识也开始具体了。

建设开放性的评价机制,用教师的教育智慧真正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与社会》课堂,评价机制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这里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非简单的学业成绩。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采用多元的授课方式和组织形式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个性发展。一定要杜绝一种评价模式通吃天下的错误观点,不能用不变的方式去应对万变的学生,而要用万变的策略去寻求学生持之以恒的对学科的探究热情和学习热情。同时需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用科学的方式确定开放式互动的最佳评价时限,是教师必须去不断观察与研究的课题。

有时,在课堂中的一句话语、讲述一个故事、观看一段视频、甚至聆听一段朗读的评价都能激发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产生无法估量的情感内化与价值树立。所以,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建设开放性的评价机制,开放性的评价机制也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这样为有效课堂添砖加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基于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抓住了“以生为本”这条主线,就能促使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发展;抓住了这条线,就能找到了实施新课程的钥匙。同时,小班化教学也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相信,大胆地、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朱海英.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教学——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8(27):102-103.

[2]李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8(13):174-175.

[3]王佩芳.培育初中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8(6):156-157.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泗县海星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生素养培养研究
提高农村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析谈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措施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