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导学策略,提升初中文言文课堂效益

2019-04-01李超顺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效益提升能力展示

李超顺

【内容摘要】学习文言文,可以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对如何教读文言篇章把握不够得当,以致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浓厚,课堂效益不显著。结合学生实际,从朗读、问题设计、合作探究、展示回答等方面展开导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有效地落实相关知识,提升课堂效益。

【关键词】课堂效益 导学 展示 提升能力

文言文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学习文言文,可以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对如何“教”与“导”的度把握不够得当,以致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益不显著。随着学段的推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消极、畏难的情绪,怎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提升课堂效益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侧重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导学。

一、以朗读为“导”,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文言文教学更应该以诵读作为课堂教学主线,通过诵读积淀学生语言智慧,培养学生语言表现力,提升学生语言品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与教材的实际,把诵读分解到课堂当中,具体为:第一,初读课文,读准节奏。在这一个环节中,以范读为主导,为学生扫清朗读的障碍,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准节奏,读出感情;第二,通读课文,理解内容。要求学生通读全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译文,并且通过反复的段落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知;第三,深读课文,体会情感。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尽可能地要求学生达到背诵这一要求;第四,精度课文,感悟特色。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精选文言文出彩语句,精细阅读,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以朗读为主导,既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又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增強语感。

二、以问题为“导”,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师往往过多讲授译文与课文内容,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所以,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就显得极其重要。每一篇文言文,我们都可以结合词义、翻译、内容理解等方面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讲授蒲松龄《狼》一文,在词义理解、文段翻译方面,我筛选了中考试题,让学生展开思考与学习交流。在内容理解方面,我设计了5个问题:①这篇文章可以概括为:遇狼——(  )——(  )——(  )——悟狼。②在文中分别找出:表现狼贪得无厌句子,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③“屠夫”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④文章最后的议论起到什么作用?⑤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获得了什么启示?问题的设计,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改变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调状态。

三、以探究为“导”,引导学生落实知识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这与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有很大的联系。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努力提高学生本身的素质,是促进合作探究学习顺利进展的基本策略。我们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落实相关知识、把握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教学上的枯燥、乏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

例如:讲授《小石潭记》一文。首先,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义,划出不明白的字词。其二,分组展开讨论、交流,其三,小组派代表翻译文段,师生共同纠正。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学生在愉快之中完成了文段翻译任务。在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方面,我们可以围绕内容核心、目标要求,让学生展开探究交流,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完成《小石潭记》文段翻译后,我要求学生围绕“景物特征”,“游览顺序”,“游览的总体感受”展开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小组代表展示答案。这样,令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落实。

四、以展示为“导”,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每个学生均有展现自我的欲望,在教学过程,适时让学生展示能力,既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可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角色扮演展示、内容评价展示等等,以点带面,驱动学生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与提升。

笔者在讲授文言文的过程中,首先,有意识地选择、分布不同层类学生展示回答,尽量通过一系列的文言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训练。其次,在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做到评价、鼓励、肯定相结合,令到每个学生均有成就感,从而更加激发他们自我展示的欲望。例如,讲授《出师表》,我有意识地先让一个朗读不是那么好的学生的朗读相关文段,并从语音、语气方面做出肯定,鼓励学生在节奏方面再作改进。然后再找两个不同层类学生进行朗读,通过对比促提升。讲授《桃花源记》一文,在学生围绕“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展开交流探究之后,让不同小组的代表展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扬。这样,让不同层类学生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令学生更加愿意表现、展示自我。

文言文教学的导学得当,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侧重从朗读、问题设计、合作探究、展示回答等方面开展“导”,提升了学生学习参与度,激发了学生自我表现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效地落实了相关知识,促进课堂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金海鹏.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思考和做法[J].读书文摘,2016(17).

[3]刘诚杰.课程.教材.教法[J].论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和策略.2007(3):22-24.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西江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效益提升能力展示
立足班级特色,预设有效课程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
让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益“问”出来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借力信息技术 助力物理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