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检结果造假该担何责

2019-04-01张飒

法庭内外 2019年3期
关键词:行政部门执业医疗机构

张飒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定期体检,不少用人单位也会每年为员工安排体检。然而,最近某民营体检机构负责人提到,有的体检机构在体检时采取“护士充医生”“抽血后扔掉直接出结果”的造假做法,引发了人们对于体检结果真实性的关注。

目前,除在公立医院内设置的体检中心外,还有许多民营体检机构,对于这些体检机构的性质,不少人心存疑问,这些体检机构到底属于医疗机构吗?依据原卫生部在2009年印发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中的规定,体检机构在性质上属于医疗机构,因此在开设时需要满足指定条件。关于医疗机构的设置、登记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规定:“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医疗机构执业,必须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就是说,体检机构作为医疗机构的一种类型,其在设置、登记、执业等方面都有特殊规定,同时还要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人们在购买体检服务后,即与体检机构成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负有配合体检机构检查、交纳体检费用的合同义务;而体检机构也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负有按照双方合同约定的体检项目,为接受体检人员提供体检服务,如实出具体检结果的义务。如若某些体检机构存在“护士充医生”“抽血后扔掉直接出结果”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合同义务,属于违约行为,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与此同时,购买体检服务的一方属于消费者,其合法权益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体检机构如果确实存在上述行为,那就已经构成了欺诈,根据法律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如果因体检机构伪造结果导致患者未能及时就医,延误治疗的,患者可以向出具虚假结果的体检机构主张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

此外,《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规定:“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违反上述规定者,需面临罚款、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处罚。同时,对于在体检机构执业的医师而言,如果参与到造假行为中,会面临何种法律后果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医生,将面临的后果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还需明确的是,面对现实中部分体检机构存在伪造体检结果的违规行为,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体检机构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苛的惩罚措施,提高违法成本,使体检机构不敢造假。

猜你喜欢

行政部门执业医疗机构
行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及实现研究
江苏:对虚假鉴定“零容忍”
试论企业行政部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医师怎么看多点执业?
医师多点执业:2014再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