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地贪夜蛾

2019-04-01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黄淮海夜蛾抗性

2018年以来,草地贪夜蛾在亚洲逐年向北、向南扩展,已扩散至亚洲16个国家。2019年1月,云南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5月开始快速传播蔓延,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面积已高达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目前,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的作物为玉米,在其他17种作物和5种杂草上也发现了受草地贪夜蛾危害的迹象。

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农业、植保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多个机构联合发布了草地贪夜蛾基因组序列,首次从基因组层面揭示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群体的生物型遗传背景和抗药性 特征。

基因测序确认,入侵品种其实是一种以玉米型遗传背景为主导的“杂交型”。据介绍,这是一种特殊的草地贪夜蛾品种,携带了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除虫菊酯类有抗性的基因,对传统有机磷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较高的抗性基因变异频率。基因测序同时发现,入侵的草地贪夜蛾不携带对Bt基因和新农药的抗性基因,这意味着酰胺类农药、Bt(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和Bt作物可以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目前,这一发现已经用于草地贪夜蛾的应急化学防控中。

事实上,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之前,中国农科院吴孔明院士团队就沿中缅边界云南澜沧设立了监测点,并在草地贪夜蛾入侵之初在江城和瑞丽设立了草地贪夜蛾监测点,全面监测草地贪夜蛾境外虫源的迁入情况。农业农村部先后两次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布置工作等会议,推荐用于草地贪夜蛾防控的药剂,并印发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挂图和防治指导手册到县、乡、村。入侵前预警、监测,入侵后防控,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草地贪夜蛾的蔓延和危害。由于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门监测防治措施有力,南方玉米产区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黄淮海等玉米主产区没有造成损失,实现了“防虫害夺丰收”的目标。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昆虫研究室主任王振营介绍,2020年,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可能要比2019年更复杂,境外虫源的持续迁入和本地虫源的生长,会导致种群数量远远超过2019年北迁虫源。此外,2020年春季向长江流域迁飞的时间会比2019年提前一个月左右,相应地,其蔓延到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迁飞的时间也会更早,而此时正是黄淮海夏玉米的苗期、北方春玉米的新叶期,因此造成的危害预计会比2019年更大。

猜你喜欢

黄淮海夜蛾抗性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MEAM1烟粉虱隐种对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交互抗性及交互现实遗传力的分析
黄淮海地区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发展与实践探究
黄淮海夏玉米南方锈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