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科技创新治理 支撑广东农业发展

2019-04-01王瑞军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特派员种业广东

文/王瑞军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于扩大开放、推进改革、深化合作、推动发展,陆续发布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工作方案、“揭榜制”重大科技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境内外和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科研团队来广东省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承担和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心态吸引全国各地的科研成果来广东落地。广东科技创新取得骄人成绩,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广东优质籼稻育种、分子育种、航天植物育种居于国内前沿,畜禽种业(特别是猪和鸡)发展水平全国领先,畜禽育种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海淡水养殖均衡发展、养殖品种多样化特色明显,养殖技术领跑全国。截至目前,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260家,其中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09家(含国家重点68家),认定涉农高新技术企业456家,涉农领域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2018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居全国第二位。以占全国约2%的耕地面积创造出占全国6%的农业总产值和10%的农业增加值。

围绕科技促发展

以种业为引领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培育种业创新团队和平台载体。近几年,广东省科技厅在科技计划中设置了“现代种业”重大专项,累计投入研究经费超过2亿元。培育了一大批在国内乃至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种业创新团队,构建了南亚热带作物种业创新中心、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等重大种业创新平台,建成居世界前列的中国国家基因库,基因测序能力居全球第一。优质稻、超级稻、鲜食玉米、花卉、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等作物育种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生物育种、航天育种和植物克隆繁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二是推进种业创新发展联盟建设。以现代种业创新提升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荔枝、香蕉、柑橘、菠萝、蔬菜、花卉、茶树和优质稻8类作物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创新发展联盟建设。全省已建设完善种质资源库24个,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种质资源圃8个,初步建立了具有华南特色优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体系。

三是积极推动新品种选育。2013年以来,育成通过省审定农作物新品种671个,通过农业部确认超级稻品种11个,占全国同期确认超级稻品种总数的15%。2013年以来,全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461件、授权量176件,分别占总申请量和总授权量的67%和73%。

以人才为核心 创建农业科研平台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梯队。目前,广东有135个农业科研机构,29所涉农科研院校,拥有副高级职称以上农业科技人员2522人。

三是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推进农村科技种养人才、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截至目前,全省有2329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技人员3431人、农技推广人员13863人;近年来组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量超74万人,新型职业农民4.5万多人,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1000多名,农业农村各类人才建设得到有效发展,农业科技力量得到不断扩充。

以载体为动力 带动农业农村发展

一是发展农业专业镇。农业专业镇是具有广东特色的产业集群表现形式,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公共创新服务中心等措施,推动科技资源聚集,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升级。2000年,广东省科技厅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末,全省农业专业镇数量共计148个,全省农业专业镇特色产业总产值达568.3亿元。农业专业镇以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带动农业专业镇向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迈进。

第18届广东种业博览会会上,8000多个新品种展览展示交易

水培叶菜生产装备系统

植物工厂立体栽培种植板物流输送装备系统

二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在科技部的统一部署下,广东已建成8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8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16家园区核心区入驻农业科技企业373家,其中涉农高新技术企业35家、上市企业11家,园区当年总产值达1040.6亿元,吸纳就业40万人,开展培训技术人员、职业农民等共61344人次,带动农民100万人。近期,广东组织了第五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又新增建设8家以县域为主体的园区。各园区通过与省、市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深度合作,逐步健全农业科技体系,科技要素已成为园区发展的内核动力,在引领广东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推进“星创天地”建设。截至2019年底,广东通过国家科技部备案的“星创天地”已达62家,通过省级备案的“星创天地”达到147家,形成了以企业为建设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建设模式多样的发展态势,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以项目为标靶 引导农业科技创新

一是开展重点领域研发和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为进一步破解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广东省科技厅近年来在现代种业、精准农业、食品安全、智能农机装备领域进行重点布局,2018年安排财政经费约5亿元支持70余个项目实施。目前,各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发表75篇SCI论文、申请170余件专利、申请动植物新品种10余个,研制了一批智能农机装备关键零部件。2019年,针对制约农业科技发展关键核心问题,广东省科技厅在“现代种业与精准农业”重点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设立“现代种业”(岭南特色农作物和家禽种业)重大专项、“现代种业”(岭南特色林业种业及资源开发利用)重大专项、“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专项及“草地贪夜蛾防控”应急专题,进一步推进林业、农作物和家禽急需的新品种创制,突破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提升食品制造水平。

二是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要求,广东省科技厅创新机制,加强与国家重大重点研发的对接,通过接续支持、联合支持、补齐支持、补充支持等方式,推进国家重大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在粤落地。结合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年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立项8项。其中,涉农项目立项5项,项目财政支持资金共计3350万元,吸引了省外优势单位20多家和国家级科研平台10余个。2019年,广东省科技厅继续推进国家项目对接工作,经过初步筛选,拟继续对接一批项目,作为本年度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的补充。此外,广东省科技厅还组织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省外专家牵头申报项目的出库工作,其中农业领域拟出库“精准农业”重点专项项目2项。

箱内最低温性能比较:当环境温度为30℃±1℃时,(1)碳氢冷媒的吸排气温度较R134a冷媒高,且开始运行时因系统负载过高排气温度可达82℃;(2)碳氢冷媒的冷凝温度较R134a高,系统稳定后冷凝器出口温度较R134a高19.2%;(3)碳氢冷媒在蒸发器出口温度的拉低速率与最低温度方面均优于R134a冷媒,系统稳定后蒸发器出入口温度较R134a冷媒低约14.8%和14.5%。

三是推动国家级和省级平台载体建设。2018年8月,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广东正式建立“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旨在推动形成以种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兼顾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创新的科技创新中心。此外,广东还先后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站/科研基地)41个,广东省农业类重点实验室46个;建成广东省农业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59个;建成温氏集团研究院、广东农村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现代农业研究院等一批研究院。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形成“一主四辅”五大研究中心。

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 推动农业科技下乡

一是实施精准对接,构建“三库一平台”。广东省科技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围绕省建档立卡的2277个贫困村和革命老区、中央苏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科技特派员库、科技支撑成果库、贫困村科技需求库以及科技特派员管理平台,组织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农业一线,围绕乡村产业和科技需求开展服务和创新创业,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

二是开展暑期大下乡推进行动计划。2018年以来,广东每年都组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活动,动员广大科技特派员利用暑期深入基层,多形式开展对接活动。2019年,全省25家单位共组织科技特派员840人次,为905个省定贫困村开展帮扶服务,共对接农业科技企业25家,在590户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培训农民和农村技术人员超过6200 人次。

三是支持科技特派员下乡发现问题科研项目。2019年,广东省科技厅发布《关于组织2019年度科技特派员下乡发现问题凝炼科技助农项目的通知》,支持科技特派员下乡发现问题,凝炼科技助农项目,发挥了科技特派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起广泛关注,此做法是新时期广东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探索,在全国属于首创。

为进一步激发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性,广东将科技特派员支撑科技扶贫工作的支持政策纳入《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科技特派员承担重点派驻任务视同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纳入职称评价、职务晋升考核体系。目前,科技特派员覆盖了全省1300多个乡村产业,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2190项,推广先进农业和农村适用技术4615项;培训农村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约63万人次,安置劳动力就业19.3万人,带动9.4万户农户增收,辐射带动824万人受益,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乡村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抓治理笃定前行

通过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治理,近年来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但在总体布局、体制机制、激励政策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急需改善的问题,如农业领域基础研究薄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偏少,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不完善,育种新技术、安全高效种养技术、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缺乏突破性成果,农业装备科技工程装备领域仍然依赖进口等。

今后一段时期,广东将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要求,不断推动广东科技、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平台 串珠成链

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和星创天地建设。以建设国家农高区为目标,推进广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引导广东农业科技园区对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要求提质升级,申报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导各区县根据当地优势资源禀赋,突出产业特色,建设县域特色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备案引导农业科技园区、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各类主体参与广东省“星创天地”建设,支持各“星创天地”提高专业人才队伍数量和素质,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推进农业专业镇和创新型县市建设。加强农业专业镇中小微企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现有基础,彰显科技与岭南地域特色,开展示范性标杆农业专业镇建设行动。通过申请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加强县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打造一批创新发展标杆,构建广东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三是加强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管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各类平台推广转化。加强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的管理,重点支持广州市核心实验室的建设,促进全球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汇聚,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引导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产业部门支持科技研发,在农村农业发展中加强科技成果应用。

抓人才 服务下沉

一是不断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围绕农业农村科技产业需求,继续建设并充实科技特派员库、实用科技成果库和乡村科技需求库,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科技特派员对接全省贫困村全覆盖。持续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寒暑假大下乡活动,以技术咨询、专题培训、成果推广等多种形式开展对接。

墒语—土壤墒情监测终端

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研究成功的无人驾驶主从导航水稻收获机系统

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荔枝新品种

二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开花结果。鼓励科技特派员队伍和其他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机构,根据不同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需求,整合科技、资金、信息与市场等优势资源,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三是加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培训。围绕“三区”发展的技术和人才需求,推动“三区”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三区”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着力解决“三区”“三农”问题。

抓痛点 凝炼项目

一是鼓励科技特派员下乡发现问题,凝炼项目。常年以项目形式支持、引导、鼓励科技特派员对接贫困村,深入一线调研,深度挖掘需求,发现并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

二是针对当前农民难点痛点,部署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针对当前农民的农业生产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以及制约广东农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部署创新链和资金链,强化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着重推进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三是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方式,由地市科技局解决当地“三农”科技问题。继续采取省市联动纵向协同、“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方式,大幅下放科技项目管理权限,提高基层科技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资金的有效性、效率性。

抓特色 科技引领

一是持续推进种业工程,占领农业产业科技高地。开展广东优势动植物种质资源的鉴评和利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以及种子种苗繁育,突破品质、高产和抗性等重要性状遗传改良的技术瓶颈,培育一批优良新品种,大幅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着力发展加工制造,推动“广东粮,珠江水”走向世界。以广东大宗特色优势农产品贮运保鲜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为重点,推进传统食品产业升级和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促进广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深入实施承接外引,促进广东农业技术全国应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联动作用,统筹利用全国创新资源,通过承接科技部项目和依托广东以及国内外的优势科研团队,汇聚现代农业研究的高端人才,攻克解决广东及国家在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抓机遇 入珠融湾

一是充分利用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政策机遇。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开展农业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实施。

二是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广东毗邻港澳地区的区位优势,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引领,促进全省农业产业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同时为港澳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三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广东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领域参与“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

猜你喜欢

特派员种业广东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