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教育与音乐

2019-03-30陈欢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情感艺术文学教育音乐

陈欢

内容摘要:文学是一种能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情感的语言艺术,文学教育具有精神价值。音乐也是一种能反映和抒发人类情感的艺术。音乐与文学教育的结合,对于推动和促进文学教育,发挥文学教育的精神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怀,端正文学趣味,提升文学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就音乐对文学教育的传递价值和发展价值、文学教育与音乐的功能,以及音乐与文学教育怎样结合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更好的推动和促进文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文学教育 音乐 情感艺术

一.音乐对文学教育的价值——传递与发展的价值

文学与音乐都属于艺术门类,文学的分类一般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四大类别。以诗歌为例,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来源于劳动人民在劳作中的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形式。诗歌合于乐,称为歌。不合于乐则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能更人带来美的感受和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音乐与文学所共有的精神价值所在。

文学这一人文学科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诗经》就是一大例证。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诗、礼、乐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有其不同的作用,同时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又如《尚书·尧典》中记尧所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意指诗是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思想抱负的。歌则延长了诗的语言,把诗所要表达的思想传唱开来。文学作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文学作品音乐化,音乐便是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特语言。《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我国现代文史学家钱穆先生谈到:中国音乐,常与文学相联系。中国古人常言礼乐,礼与文学、音乐,三者紧密相系,融为一体。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治国的主张,也关注到音乐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学根源,必然是出自作者内心深处的所感所想。因此好的文学作品能深入读者的内心,从中产生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音乐虽然与文学是独立的艺术形式,但两者是想通的,联系两者之间的纽带乃是人类的情感。此乃文乐和鸣,文乐同归。可见音乐对于传递文学思想,深化文学意蕴,拓展文学感染力的传递与发展价值。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引用诗、乐、舞三位一体这一综合艺术形式,使音乐与文学教育相结合,以其作为文学教育的教育策略,有利于发挥音乐对于文学内容的传递价值与发展价值,从情感上引领广大学生走进文学教育的广阔天地,实现精神层面的升华,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文学教育与音乐的功能——“文以载道,乐以教和”

文学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文学作品是作者用语言艺术表现其内心所感所想的作品。学生通过接受文学教育,去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就是文学教育的独特精神价值所在。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新时代,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塑造和提升。文学教育为人类传播丰富的思想和理念,文学教育所承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学生精神价值的提高提供了直接的取向,之所谓“文以载道”。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记载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乐的本质是对人们的主观思想感情作用于客观世界而产生情绪波动的一种描绘。音乐的社会功能,“审乐以知政”、“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因而“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可见音乐的教化功能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一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思想也肯定了音乐的教化功能,孔子指出“仁”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支柱,他十分重视音乐教育,他所设的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音乐居第二位。音乐教育是一个人成为完美无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不可缺少的。之所谓“乐以教和”。

文学教育与音乐这两大艺术门类,源于人的内心情感,抒发人的内心情感,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是最细腻的艺术形式,对于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涵养美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具有极大地现实意义。当代学生需要从音乐与文学教育中来丰富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从而树立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得以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音乐与文学教育相结合——文乐和鸣

如何使文学教育更全面、更深入的培养广大学生的文学情怀,端正广大学生的文学趣味,提升广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与音乐两大艺术门类的情感性、思想性以及所共有的精神价值证明,将文学教育与音乐相结合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文学教育策略。下面将以诗词与音乐、戏剧与音乐两个方面为例来展开论述。

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可见于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培养广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对《诗经》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诗经》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有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有祭祖与宴会、还有天象、地貌等各个方面,可谓是全面生动的再现了周代的社会生活。《诗经》就是由来与能反映民间欢乐疾苦的歌谣,采诗之官将搜集到的歌谣整理后交给乐官,由乐官演唱给周天子听,以观民风,作为施政的参考来治理国家。可见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渊源极其重要性。在文学教育中,对于《诗经》的学习,则可以采用入乐朗诵,入乐歌唱的方式来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使文学教育的过程具有音乐的流动性和生动性。比如《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就被作曲家们谱上曲,广大音乐爱好者和文学者来传唱,使文学经典永远流传。

诗词与音乐相结合还可见于我国的传统音乐——文人音乐中。文人音乐指的是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创作的音乐,即——词调音乐。这是一种配合着词来歌唱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此种体裁以姜夔创作的《白石道人歌曲》为典型,其中的代表作品如《扬州慢》、《凄凉犯》、《越九歌》等。对文人音乐的学习一方面既能体会到词的韵味,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音乐带给词的独特韵律。

文学中的诗词与音乐两者相通相融,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愉悦体验。以此来调动广大学生接受文学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学习文学的兴趣。由此可见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对于文学教育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行之有效且广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育策略。

文学中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及剧本。其本身与音乐就是密不可分的。有了剧本,要将其生动的展现在观中的面前,就少不了音乐的加入。戏剧就是将多种艺术形式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这些形式就包括詩、乐、舞。诗就是指文学,音乐就是伴奏、舞就是表演。以戏剧中的戏曲为例,戏曲以唱、念、做、打为基本手段,将各类表演艺术成分集于一体。因此在文学教育中对于戏剧的学习过程中,加入音乐的伴奏与渲染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比如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明代的李日华改编为南曲《西厢记》,在清代以后昆曲、京剧等各种地方戏都在演出。而且对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剧本(传奇)《牡丹亭》和曹雪芹创作的清代长篇人情小说《红楼梦》这些文学名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见音乐这一情感艺术、听觉艺术、时间艺术对于文学这一语言艺术、情感艺术的丰富化、生动化与形象化的渲染与烘托。

结语:文学是人学,是美学,是世界的学问,是精神的果实。文学中蕴含着生活态度,生活内涵,承载着生存方式。新时代的广大学生需要文学情怀,需要文学趣味,需要文学素养。音乐是生活,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是情感的产物。在对广大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过程中,使文学与音乐相结合,发挥音乐对文学的传递价值和发展价值,是行之有效的文学教育策略。文乐和鸣,奏出广大学生的多彩生命乐章。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论丛》钱穆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2].《丰子恺随笔精编》丰子恺著

[3].《通书·文辞》周敦颐著

[4].《乐记》刘德及门人等著《礼记》第十九篇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情感艺术文学教育音乐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情感艺术渗透研究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
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情感艺术研究
音乐
职校班主任管理中要合理控制情感艺术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