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茭白不同栽培模式的效益分析

2019-03-30杜叶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单季露地栽培茭白

杜叶红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4)

为提高浙江省茭白种植效益,在总结浙江省茭白产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单季茭传统露地栽培模式、单季茭高山栽培模式、单季茭收二茬栽培模式、双季茭露地栽培模式和双季茭设施栽培模式的茭白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1 基本情况

1.1 现状

茭白属禾本科菰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1]。浙江省是全国茭白最大优势产区,近几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7万hm2左右,年产量约80万t,重点分布在台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及浙中地区,是蔬菜淡季供应的理想品种。

1.2 发展特点

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求,利用浙江地理环境的优势,全省开发形成了以桐乡、余杭、德清等地为代表的浙北双季大棚茭白,余姚、黄岩、临海、温岭等地的浙东南双季设施茭白,嵊州、上虞等地的浙中双季茭白,新昌、磐安、缙云、景宁、庆元等地的浙中、浙西南山地茭白等生产区域;形成了黄岩剑山茭白、缙云山啦牌茭白、磐安玉山茭白、新昌回山茭白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通过单季茭、双季茭及早、中、晚熟品种科学搭配,栽培技术的改进以及冷藏设备的配套等,茭白基本实现周年供应,每年从2月下旬到12月初均有茭白上市供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 栽培模式特点

茭白按感光性和采收时间可分为单季茭、双季茭两大类,单季茭一年一熟,一般于10月至翌年3月定植,7—9月采收;双季茭一般于7月定植,10—11月采收一熟秋茭,再于翌年5—6月采收一熟夏茭[2-3],采用大棚栽培可使夏茭采收期提早,在5月中下旬采收(表1)。

2.1 单季茭白栽培模式

2.1.1 传统露地栽培模式

传统单季栽培一般春季栽培秋天收获,以后每年9月采收,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该模式主要分布在余姚、桐乡等茭白传统产区,种植规模不大,多以家庭农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其特点为资金投入少,产量、品质不高,面积正在逐渐减少。

2.1.2 高山栽培模式

夏季平原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茭白孕茭,而海拔500 m以上的山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茭白孕茭。在有条件的山区,利用夏秋凉爽、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栽植高山茭白,上市期在7—9月,可有效缓解夏、秋季蔬菜市场供应紧张,而此时产出的高山茭白,品质好、价格优,效益可观。

2.1.3 收二茬栽培模式

单季茭白收二茬栽培模式,是缙云县创新的茭白种植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缙云县垂直气候的特点,创新农艺措施,在原种植单季茭基础上,通过“两改三早”技术创新[4],在原单季茭白产区的单季茭白品种经栽培、肥水调控,使原单季茭白采收期由9月大幅提前至6月,为第二茬再生茭白创造条件。当年留的苗于田间再生长,10月再采收一次,由“一年收一茬”实现“一年收二茬”,使茭白产量大幅提高。

单季茭白收二茬模式栽培的茭白,上市期第一茬采收旺期处于双季茭主产区夏茭旺收期已过,而高山单季茭尚未上市;第二茬采收旺期处于高山单季茭采收结束与双季茭主产区秋茭尚未到旺收之间,填补了单、双季茭白的上市空白,且省工节本,价格优势也十分明显。

2.2 双季茭白栽培模式

双季茭白又称两熟茭白,在自然条件下于春季或夏秋栽植后可一年连收两季。该模式主要分布在黄岩、临海、余姚、桐乡、嵊州、南湖、余杭、温岭、衢江等地。

2.2.1 露地栽培模式

目前,生产上主要推广夏、秋栽植收两季模式,7月移栽,当年秋分至霜降时采收秋茭白,采收期较单季茭迟,产量稍低,一般667 m2产量1 000~15 000 kg,次年小满到夏至时采收夏茭白,产量较高,一般为1 500~2 500 kg。收获2茬茭白后即翻耕重新移栽,以提高茭白产量和品质。

2.2.2 设施栽培模式

在露地栽培的基础上,冬季采用大棚薄膜覆盖甚至大棚薄膜+地膜双膜覆盖的方式,有效促进根系和幼苗生长,促使茭白春季萌发时间提早,从而使茭白上市时间比露地提早1个月左右,效益明显增加。如桐乡市大棚促早栽培模式产出的茭白,比露地栽培茭白增效40%以上[5]。

表1 茭白不同栽培模式采收时间

注:√表示有。

3 经济效益

对黄岩、临海、桐乡、南湖、余姚、缙云等茭白主产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调查,结果如表2。由表2可以看出,茭白种植效益与其栽培模式密切相关:单季茭传统露地栽培模式无设施投入,但因病虫害发生较多等造成产量不高、品质一般,上市期缺少价格优势,经济效益最低;单季茭高山栽培模式生产成本比传统露地栽培模式成本略高,但因高山茭白产出时间正处于夏秋蔬菜淡季,市场价格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是传统露地栽培模式的3倍;单季茭收二茬栽培模式生产成本较其他单季栽培模式小幅增加,然其茭白产量明显增加,加上上市时间为其他茭白空档期,价格优势明显,效益较其他单季茭明显增加;双季茭露地栽培模式生产成本介于单季茭收二茬和双季茭白设施栽培模式之间,但因价格优势不明显,经济效益比单季茭收二茬略低;双季茭白设施栽培模式虽然生产成本最高,但品质好,价格高,每667 m2效益7 000元以上,管理较好的生产基地可达万元以上,是目前种植效益最好的模式。

表2 不同栽培模式茭白生产成本与效益

注:设施投入指架材、棚膜等设施投入,钢架费用按照10年折旧分摊,毛竹费用按照3年折旧分摊;生产管理投入指秧苗、农药、肥料、人工、土地租用、灌溉等支出。

4 对策与建议

4.1 优化栽培模式,降低劳力成本

在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本地栽培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劳动力日益紧张、劳力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6],应进一步优化栽培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单季茭收二茬甚至“一种三收”模式[7],以达到省工节本增效的目的。同时,应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茭白产量及品质,从而提升茭白整体效益。

4.2 完善冷链环节,避免集中上市

茭白成熟多在高温期,采收期集中,若不及时采收销售,茭白易变质,使商品性变差甚至丧失,导致价格偏低甚至不能销售。如 2018 年 5 月中旬受异常高温影响,露地双季茭白大量集中上市,产地批发价格仅 1~1.2 元·kg-1。通过对大量集中上市期的茭白冷贮,在茭白淡季供应市场,一方面发挥了冷贮技术的贮旺补淡、拾遗补阙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4.3 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加大推广应用杀虫灯、昆虫性诱剂等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开展精准施药、测土配方施肥[8]、茭白秸秆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示范,提升茭白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产环境安全;加强茭白贮运技术、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做强做深茭白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强茭田种养间套技术研究,探索示范茭田养鱼、养鸭等生态种养技术[9],提高茭田综合产出能力;加强茭白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降低劳力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单季露地栽培茭白
太湖茭白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不同栽培方式对太湖莼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