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IP剧大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9-03-29苏钰婷张原邵璐郑洪南

戏剧之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粉丝经济

苏钰婷 张原 邵璐 郑洪南

【摘 要】近年来,以小说改编为主的IP剧占据了国内影视剧的鳌头,这类影视剧的剧本大部分来源于网络小说改编,因其广大的粉丝基础和众多明星加入而拥有较高的收视率。但不得不提的是IP剧大热背后隐藏的些许问题。例如IP剧利用明星炒作,造势宣传,噱头吊足胃口,但其内容乏善可陈,导致收视率高开走低。本文以近几年来最新的IP剧为例,探究其值得学习与思考之处。

【关键词】IP剧;内容质量;粉丝经济;明星效应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006-05

一 、前言

近些年来,以游戏、动漫以及网络小说为题材而改编的影视剧因为其有广大的粉丝数量基础而备受关注。IP热的流行,实际上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和金融资本的推动。在“互联网+”时代下,影视行业与新媒体、金融资本深度融合,为IP资源的内容开发和版权运营提供了条件。我国影视业的IP热潮发端于2011年左右,2012-2013年持续升温,2014-2015年可谓全面爆发 ①。《仙剑奇侠传1》《仙剑奇侠传3》《剑侠情缘》等是由大家耳熟能详的《仙剑》系列游戏改编而成的,可以说是90后一代人的回忆。此外还有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花千骨》《琅琊榜》《步步惊心》《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美人心计》《甄嬛传》《宫》《倾世皇妃》《微微一笑很倾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鬼吹灯之九层妖塔》《鬼吹灯之寻龙诀》等等一系列优秀剧作!这些剧作皆收视率可观。2016年最受欢迎的IP剧还有《青云志诛仙》,以及《鬼吹灯》《芈月传》《欢乐颂》《幻城》以及《云之歌》《翻译官》《匆匆那年2》等都创造了不小的话题热度。至2017年,古装玄幻类、爱情类、探险盗墓系列等各种类别IP剧各处开花,热度不减,2017年已经上映了多部IP剧,例如《大唐荣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创造了更多的热度话题。直至今日,《香蜜沉沉烬如霜》《如懿传》的火热播出无疑表现出IP剧已经成为一种影视剧中的定性模式。网络小说为主的IP剧几乎占据了近年来的电视剧热度话题。IP剧的热度使得各领域专业人士聚焦其成功原因,而在影视业IP热的背后,也出现了许多行业乱象,蕴藏着现实的风险因素。如今越来越多的相关文章开始分析其不足之处。北京大学的陆教授曾经表示:“IP剧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便是IP质量的提升。”

二、IP剧的定义

“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都开始与广播电视业相联系。IP剧便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关于IP和IP剧在百度上的解释是: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是知识产权,IP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种形象,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甚至一句话。但是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拥有一定知名度和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简单地说,IP就是指已经存在的作品故事、内容素材。不过,它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IP剧,是指在有一定粉丝数量基础上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为题材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依靠IP背后成千上万的狂热粉丝和他们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IP剧这个词在近几年提出频率十分高。电视机所播放的预告片大部分都打着大IP的旗号。

也有文章定义IP剧为购买了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文学和艺术等创意作品的版权后进行改编的影视作品。其实早在1969年“蓝本改编”就被列于好莱坞八要素之首。这与当下IP影视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是一致的。根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哈姆雷特》改编的作品就有80多个剧本,可以说是世界上改编次数最多的小说②。因此,IP影视就是以具有知识产权、富含情感共鸣、拥有价值导向的创意产品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影视作品。很多关于IP剧的定义大致都是相同的,只是在每位作者心中对IP的理解有一些不同。由于这是近几年的新兴名词,《辞海》中并无详细解释。

三、IP剧背后隐藏的问题

(一)劇本的“荒芜”带来改编网络小说的热潮。

根据清华大学《传媒蓝皮书》课题组编撰的《2016中国IP产业》得知,传统原创编剧数量大幅度下降,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影视IP的主要力量以及主要的编剧来源,并且动漫也将成为IP剧的下一个增长点③。原创剧本的“荒芜”使得网络小说成为主要来源。

当下,正是网络文学大热的时代。网络文学成为IP剧来源也不足为奇。网络文学以文字呈现,没有画面,没有音像,使得文字的内容无法全面生动地表现作者全部的情感。读者在阅读文字时容易不自觉地跳过某些文字,注意力可能无法持续集中。读者需要画面,音像来辅助文字的感情表现。许多忠实读者对于网络文学的视频版本也十分期待。他们希望这些生动的文字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明星演绎出来。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读者们都希望演员可以演“活”自己心中的主人公。正是因为这种期待,从而给IP剧创造了巨大的粉丝基础。

优质原创剧本的“荒芜”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④。韩剧每年的输出量惊人,而且经常掀起一股韩剧热。而韩剧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韩国拥有许多金牌编剧,比如金秀贤、金恩淑、洪氏姐妹(洪静恩、洪美兰)、苏贤晶。她们的剧作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常言道:“作家要坐得十年冷板凳”。这些编剧大多是家庭主妇,有大量闲暇时间可以进行创作。而国内许多编剧创作的同时需要做其他“杂事”,使创作过程无法专注。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编剧在一部剧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韩剧中编剧所提出的创作要求可以有70%的话语权,而国内的编剧几乎剧本一交便进入了失语的状态。导演,演员,制片人都希望剧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韩剧中的演员大多是由编剧选,或者为某演员量身定制,演员们挤破头让编剧可以选择自己。在国内,是以演员,也就是以明星为中心,演员可以改剧本,为了增加自己的戏份甚至自己专门请来编剧改动剧本,因此编剧在国内的地位并不高。优秀原创剧本的缺少,片面地促进了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的热潮⑤。网络小说改编为IP剧的同时,小说作家充当了编剧的角色。由于网络小说原有的受众基础,导演与演员都必须尊重原创,才会博得观众喜爱。IP剧的出现也间接地提高了编剧的地位。

(二) 内容质量的隐忧

当前IP剧泛濫,然而这些剧作多以爱情话题为主,创新不足,审美不足,剧情“狗血”,“雷点”满屏,“五毛钱”特效充斥荧幕,还有典型的“玛丽苏”女主,也就是说所有男演员都爱上女主。剧情是雷剧的一大看点⑥。IP剧中最不缺少的便是爱情话题。在这些剧中,总是会有美女被恶霸欺负,而此时便会有一白衣男子飞入,英雄救美,于是男女主角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又或者是主角失忆,爱上另一个人,后来又恢复记忆找回原来的爱人;又或者是出车祸,每一部剧中总会有人出车祸结束生命,令观众留下感人的泪水;又或者是女主角小露香肩在洒满花瓣的浴桶里洗澡等等。许多剧情令观众看了第一眼便可以猜到以后的发展,甚至可以预见剧情的高潮、冲突与矛盾。在许多制作人的访问中,他们都会称现在的观众要求高了。观众的审美品位的确在不断提升,但是只顾利益,不顾质量的剧作确实没有优秀之处,剧情老套,无法吸引观众,并不能责怪众人的要求高了,是这些剧作的质量没有赶上观众的要求而已。如今的娱乐圈,商业片充斥荧屏,只为了收视率、票房,而忽略了提高作品的内涵,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被网友们吐槽的IP剧《幻城》中,特效令人唏嘘。号称上亿的制作,却让观众有了“五毛钱”特效的感觉。演员们都带着五颜六色的美瞳,作为道具的血,却有一种“西瓜汁”的质感。有些IP剧如《亲爱的翻译官》中,剧情混乱,逻辑不通。女主角是一个家境贫寒的人设,家庭无法负担她的学费,然而,她的衣服和包却每天换。这部剧中,女主是一名大二学生,法语专业,然而却去了讲德语的学校做交换生。并且法语专业的网友表示,交换都是在大三才进行的,女主在大二做交换生实在是令人费解。这也提醒了作家们在创作时,要多调查,多走访,多查阅相关资料,以免闹出与实际不符的笑话。

IP剧的内容质量提升,需要各个环节的把关。作家所写出的剧本需要尊重史实,剧情符合逻辑,导演和演员在拍摄过程中不应是“拿来主义”,应将自己定位为把关人,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制片人在审阅影片时,也需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将每个环节的把关工作做好,环环相扣,紧密连接,才能有效提高IP剧的内容质量,为IP剧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环境。

(三)过于注重明星效应

从最近大火的IP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角都是拥有高人气的明星“小鲜肉”、“小花旦”在荧屏上活跃。IP剧的收视率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流量小鲜肉和小花旦的人气。利用明星“光环”,在前期宣传中迅速扩大影响力,知名度。由于受众对“偶像”的追捧,使得偶像效应和明星效应发挥最大的作用。

同时“粉丝经济”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粉丝经济”在百度上的定义:“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粉丝由于对偶像的崇拜,乐意去购买关于偶像的一切产品,并乐在其中⑦。当下的小鲜肉如李易峰,杨洋,鹿晗,陈伟霆等,小花旦如赵丽颖,杨幂,刘诗诗等都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央视曾经批评明星演员的天价片酬,正在热播的《如懿传》中,两主演的片酬相加超过一亿元。许多明星出场费动辄几千万,有些IP剧甚至打造豪华明星阵容,明星的片酬在电视剧制作经费中占据比例过大,将影响影片制作过程的经费使用,降低IP剧制作水平。这正是由于市场过分看重明星效应。并且在IP剧的拍摄中,对于明星的宣传占据很大部分。正片没有开播时,便有各种关于明星的小花絮,某某明星CUT(粉丝将完整视频剪切只留自己偶像的视频部分)。这些视频往往以“标题党”的方式吸引点击率,组“CP”(英文couple的缩写,中文即夫妻的意思,并且是不区分性别的)成为了热门,许多男明星在剧中的兄弟情会被宣传为“CP”作为人们的谈资。在娱乐圈中,还有一种典型的炒作,在某明星主演的影片上映前后,这位明星便会传出“绯闻”。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播出前,女主角郑爽的瘦一时成了热搜话题。网络上流传出郑爽瘦成“纸片人”的图片,同时这些照片的背景是在《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拍摄现场,这件事情已经达到了炒作效果。在这部IP剧播出结束后,又有许多粉丝呼吁这对游戏夫妻现实中在一起。在许多其他IP剧中都有这样组“CP”的例子,将明星效应发挥到最大的程度。

(四)收视率高开走低,粉丝效应弱化。

大部分IP剧前期宣传噱头吊足胃口,故意制造话题。正如前面提到的通过明星炒作“CP”,使得IP剧未播先热。IP剧的传播还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设置话题。在传统媒体方面,电视频道中震撼视觉的先期预告片,报纸中的话题制造,发布会,首映礼等都可以为前期宣传提供热度。在新媒体方面,占据微博的热搜话题是IP剧一大传播策略。在人人手握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用户可以自己发布关于IP剧感兴趣的地方。剧组的官方微博发布话题,网友和粉丝选择话题进行转发、跟进,进一步制造话题热度,营造一个讨论话题的氛围。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短视频以及微信公众号对该剧的消息推送中了解许多剧中相关话题。这种宣传造势,让人们处于尴尬的境地:如果不讨论相关话题,便会被看做是落伍。因此在IP剧播出前期,宣传力度大,收视率自然在开播时特别高。如《芈月传》在开播前打着《甄嬛传》姊妹篇的旗号,原班人马打造一代女君。观众抱着对《甄嬛传》的青睐与期待,从而观看《芈月传》。观看的同时自然会将《芈月传》和《甄嬛传》相比,稍有不足,便会令观众失望。因此收视率逐渐下降,存在许多人都知道该剧开场,却不知该剧结尾的现象。观众正是由于宣传的造势与播出后的影片形成差距,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部分人弃剧,随后收视率高开走低。IP剧有一部分原有的粉丝即“原著党”,他们各自有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一旦影视剧播出后,演员便将角色演成一种定式,这部分“原著党”作为IP剧固有的粉丝基础,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收视率来源,若“原著党”对影视剧失望,粉丝效应便会减弱。同时导致收视率走低。《幻城》开播时,“原著党”满怀期待开始追剧,但是开始看剧后,却发现与期望中的印象不相符合,因此多数人开始弃剧,走上了对《幻城》的“吐槽”之路。

IP剧这一缺点正是前期宣传势头过猛造成的,也与“原著党”对小说的期待有关。由此可见,原著党作为巨大的粉丝基础,是收视率来源的保证,却也有可能成为潜在流失的收视率。如何真正提升质量,将原著党留住,吸引更多的观众,才是IP剧制作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五)商业痕迹明显

IP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广告的植入可谓一家更比一家强。许多IP剧在视频网站或者客户端的播放中会插入广告。比如手机客户端的左下角经常会出现小方块,这里的内容常常是广告。前段时间火热开播的由南派三叔同名小说改编的IP剧《老九门》,引入了广告的一种新模式。就是在影视剧播放中间插入广告小短片,由剧中演员出演,与情景喜剧有些相像。这种广告模式十分创新。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真正进入了广告的狂轰滥炸模式。可以说是强行植入广告,同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品牌商的商品经常作为道具出现在镜头中,有时甚至会给特写镜头,持续时间在几秒之内。除了广告小短片和商品作为道具出现的形式,《如懿传》的广告还用了广告语的形式,即在屏幕下方出现与剧情相关的广告语,语言诙谐,十分有趣。广告商采用了观众喜欢的形式表现广告,但也有许多网友对于这种强行植入的广告感到反感。广告与正片的情感,节奏截然不同,使观众跳出感强。在剧中,陈皮阿四黑化时的片段氛围是严肃,紧张,演员眼神凌厉,而下一秒立马进入广告短片,陈皮阿四去找算命先生求姻缘。前后反差过大,观众前一秒酝酿的情绪顿时消散。视频中的弹幕在广告中多次出现“什么鬼”(“什么鬼”是网络用语,常用于见到不懂的名词或事物,发出好奇的感叹,有时也可以表达质疑,否定的情绪,看到了难以接受/太过反常的事物也可以使用此句)的评论。说明观众对这种突袭而来的广告十分不习惯。

IP剧强烈的商业痕迹还潜移默化地表现在选择演员的方面。主演往往会选择拥有较高人气的当红明星,这些明星的片酬动辄千万,但因其粉丝的庞大数量给IP剧带来的收视率也是极大的。这些粉丝对偶像的喜爱是不理智的,往往不会纠结于偶像的演技或者影视剧质量如何,而只愿意关注偶像本身。所以制片人宁愿减少对于影视剧质量的资金投入,也要花千万甚至上亿在演员的片酬上。演员的片酬高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市场认为这些“当红小鲜肉”、“当红小花旦”有这样的商业价值,自然将明星的片酬越抬越高。

当今的广播电视业少了一份平淡,多了一份浮躁。人人追逐利益,追逐收视率,可以说“无利不艺术”。只有当一部影视剧有其商业价值后,才会被投资,才有制作并播出的可能性。重视商业价值固然可以提高竞争力并促进IP剧的进一步发展。但过分注重商业价值,容易忽视IP剧其他重要的部分,因此出现了所谓的“商业片”比如电影版《何以笙箫默》,制作时间十分短暂,许多主演都是当红明星,演技不够精湛,其中还有黄晓明夫妇一同出演这一噱头,影片中随处可见广告植入。电影一经播出,差评如潮。人们口耳相传,去看这部电影就相当于浪费钱。这也警告了电视制作人,受众的审美在逐渐提高,一味追求商业价值也无法欺骗观众。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提升IP剧内容质量的提升上才是王道。通过对IP剧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IP剧对于“明星+宣传”的依赖,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摆脱商业痕迹,做观众真正喜闻乐见的IP剧,提升内容质量任重而道远。

四、优秀IP剧的借鉴之处

时至2018年,许多曾经大热的IP剧如今早已被众人抛至脑后。这或许正如尼尔·波兹曼在著作《娱乐至死》中所描述的那样:人们从一场狂欢中走出来,便匆忙赶往下一场狂欢。人们沉浸在虚拟社会的精神享受里不想出来,更对现实生活缺乏批判的能力。因此IP剧若要成为经典,不破坏原创小说为读者创作的书中意境,便要经得住观众们越来越挑剔的观赏目光。2017年播出的《人民的名义》与以往的IP剧有所不同,这部剧不是一部大IP,他的小说原型并没有庞大的粉丝基础。这部没有流量明星拉动收视率的电视剧,也没有靠颜值取胜,更没有前期的造势宣传。那么它是如何赢得了老中青三代的喜爱,拿下了全网收视第一,并成为2017年现象级电视剧?

(一) 制片人及制作团队素养是基础

一部影视剧的制片人可以说是一部剧的掌舵人。优秀的制片人及制作团队奠定了一部优秀影视剧的基础。从选定网络小说,到选定演员,再到整部剧的资金投入以及风格定位等宏观调控,都对制片人及其团队的专业素养有十分高的要求。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人民的名义》的制作人那样可以寻得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但这些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制片人及制作团队的专业素养体现在前期确定剧本,寻找投资方,负责项目的融资,制作和发行各个阶段中。

《人民的名义》投资1.2亿,可以说是高风险,高回报。整个团队通力合作来应对敏感题材的挑战,在艺术和商业上寻求一个平衡点。这可能成为日后许多电视剧的经典教材。这部剧的原著及编剧周梅森是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为响应当下的反腐工作,加强了对这种题材的创作。这部剧的总制片人李路为了寻得投资,甚至将自己在南京的房产抵押。李路寻找的投资方构成了“四驾马车”,“四驾马车”并驾齐驱,合作投资,共同承担风險,这也正是制片人的智慧所在。李路既是制片人也是导演,这样制片人可以很直接地与演员沟通,使得电视剧达到最佳拍摄效果。从宏观调控到细节拍摄,李路都参与进去,这也保证了电视剧的质量。在选择演员中,李路并没有选择具有高人气的流量小鲜肉,也没有选择长相姣好的演员,而是选择演技精湛的演员,众多老艺术家齐聚在《人民的名义》,较量演技。这些演员有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演艺经验,在刻画人物方面十分生动,他们都是敬业的好演员。并且这部剧中所有演员的片酬相加所占的成本不到40%,甚至少于一个“小鲜肉”的价格。在发行方面,湖南台用2.2亿的价格买断了这部剧五年间的台网播出权以及分销权,这同样是出于对制作团队的信任。可见制片人及其团队的专业素养是深受行内赞赏的。上述可见,制片人及制作团队的专业素养是一部剧成功的关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密的筹划,认真的执行,这才成就了一部优秀IP剧。

(二)制作精良,内容优质是根本

近年来,观众的审美有了很大提升,渴望出现优秀的影视剧。国产IP剧的质量提升,观众们便可不必通过韩剧或者美剧寻求安慰。《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正剧,一经播出便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受众观看。这部剧涉及高官的贪污腐败、基层群众与政府相对抗,以及中国各个省市及各个部门间的博弈,都精彩地在剧集中逐一表现出来。关于反腐的敏感题材,可以说牢牢抓住了老百姓的胃口。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年轻人在观众比例中占据多数,从这里可以体会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相比老一辈人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年轻人更多的是用娱乐化的方式来表达对这部剧的喜爱。比如“达康书记的花式表情包”。该剧直面社会黑暗面,剧中的群众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群众的心声,使得老百姓在观看电视剧时产生了共鸣。

在如今的IP剧中,大部分是仙侠、爱情、古装玄幻类,观众已经审美疲劳。看似新剧层出不穷,但已经出现了“剧荒”,观众期待出现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可以符合他们的高要求,这部剧的特殊题材正好赢得了观众的赞赏。

该剧的制作精良还体现在镜头语言中,被观众议论最多的片段便是剧中赵德汉被调查的片段。跟着主人公侯亮平(反贪局局长)的视角去赵德汉家中看到的破败景象与赵德汉家中隐藏的一捆捆钞票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视觉冲击,人民币甚至塞满了冰箱,布满了整面墙,数量之多令人震撼。私藏钱数巨多的贪官形象与赵德汉之前骑自行车,吃炸酱面的朴实土气形象完全相反,这个片段为人们津津乐道。制片人兼导演李路曾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这部剧拍完后便送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相关审查专家给出了八个字:“石破惊天,荡气回肠”。

《琅琊榜》也是一部好评如潮的IP剧。《琅琊榜》的成功就在于演员和制作团队的专业精神。一个镜头要拍很多遍,不满意决不罢休。这部剧让众多不凭“颜值”的戏骨们受到欢迎。观众对于演员的演技要求越来越高,这部剧从剧情到制作,到演员的演技方面都可谓精良,是难得的好IP⑧。因此“不是所有的IP剧都叫《琅琊榜》”这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可见内容优质对于IP剧的成功十分重要。

(三)演员的修养是关键

近日,有关部门联合强调:“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进依法纳税,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这说明演员的天价片酬已经成为行业的“绊脚石”,正在阻碍着影视业的发展。在IP剧《人民的名义》中被夸赞最多的便是剧中的老艺术家们精湛的演技,以至于观众们批评年轻演员们演技被“吊打”。年轻演员的演技在老演员的演技衬托下,的确略显稚嫩。对人物情感的深度挖掘,对人物心态表情的拿捏到位,都处处体现着演员的素养。剧中由侯勇扮演的赵德汉生动演绎了“小官巨贪”的形象,这段表演为观众们称赞已久。侯勇的戏份很短,仅仅两集。他身为国家的处级干部,住着普通的居民楼,吃的是面条,每天骑着自行车,却贪污赃款逾2亿,现金布满整面墙。在面临反贪局调查时,从表面安静到情绪奔溃仅仅三分钟,将“小苍蝇”的心理过程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如今各种雷剧横行荧屏,到处都是“雷点”,剧情狗血。演员为了名气,为了博人眼球,不惜出演雷剧。著名演员陈道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说过:“演员自我要求必须严格,神剧和伪历史剧坚决不拍。”陈道明也称,圈内一些演員的职业精神确实不够。央视曾发布微评:“演员有节操就不会演雷剧”。《人民的名义》中的演员们为年轻演员提供了教科书式的演技课程。这些好演员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敬业,什么叫“工匠精神”。有些“小鲜肉”因为演戏手破了便可以上热搜,粉丝疯狂转发,大呼心疼,甚至多次用替身来演戏。作为一位演员,演好戏,将人物变现得立体丰满才是真正的好演员。IP剧的发展与演员的演绎有很大的关系,演员的修养总体提高,才有利于IP剧日后的发展。

五、结语

以小说改编为主的IP剧仍是我国IP剧最主要的来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副院长崔教授曾提到过,在我国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的IP产业发展势头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他也对IP的价值被夸大表示了担心,过去十年可以说是我国的网络文学从兴起到高峰的发展期,在这个阶段所积累的优秀IP,正在被影视行业迅速消耗。因此IP价值需要正确的评估,不能过分夸大。众所周知,IP剧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内容质量的提升。包括剧情和演员演技以及制作质量的问题,年轻作家的生活积累有限,要创作出有影响力的作品,还需要更多知识文化的积淀。因此影视文化行业一方面需要提升原创作家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原创作品上,同时鼓励编剧创作好的剧本,为影视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不能单纯依靠IP,压榨IP的原创能力。按照如今的情势来看,我国国内的IP剧在剧情与制作之上已经有了较大进步,并且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以小说为主的IP剧也会在实战中积累经验,一步步走向完善。IP剧是我国影视行业的独特现象,终会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注释:

①李正良.影视业“IP热”的冷思考[J].传媒视察,2016(1).

②王米琪.IP剧的繁荣,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青年记者,2016(9)下.

③单明君.非理性繁荣:文化工业视域下的网络IP剧[J].西部广播电视,2018(6):66-67.

④王丽媛.影视业IP热背景下的冷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7):112.

⑤张允等.“互联网+”时代网络IP剧的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2016(6).

⑥罗奕等.热播IP剧审美效果的文本分析[J].传媒广角,2016(7).

⑦徐晓芳.网络IP剧的受众分析[J].电影文学,2018(5):24-26.

⑧王若扬.IP热播剧文化全产业链开发——以《琅琊榜》为例[J].新闻世界,2018(2):62-64.

猜你喜欢

粉丝经济
基于“粉丝经济”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