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细胞介素1β作为自噬的可观测相关指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观察

2019-03-29朱莹莹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2期
关键词:皮质激素白血病血浆

朱莹莹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河南 郑州 45001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进行性恶性肿瘤[1],其细胞分化以原始及早幼粒细胞为主,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等特点[2],以发热及出血等为主要临床特征[3]。尽管随着医学技术地不断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和缓解率不断提高,但对于ALL的研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血清检测指标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注意,例如白细胞介素、胰岛素、基质金属蛋白酶、前列腺E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4-6]。这些血清因子或者酶可能与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指导患者的疾病分型诊断和临床治疗。其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 IL-1β)的成熟、分泌与自噬密切关联,血液中大多免疫细胞都能大量分泌IL-1β(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等),而自噬现象的保护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可维持细胞的代谢稳态,阻止肿瘤的发生[7];而一旦肿瘤形成则导致自噬异常,从而影响化疗药物抗肿瘤细胞效应[8]。本文将通过实例研究,观察IL-1β作为自噬的可观测相关指标与ALL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AL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13岁,中位年龄7岁;其中急性B型ALL 40例,急性T型ALL 15例,T/B混合白血病5例。所有入住患者经过免疫分型、核型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检测确诊,符合WHO-2008 ALL分类标准[9],并结合患者初诊时年龄、白细胞数(white blood cell, WBC)及早期治疗反应[糖皮质激素反应(glucocorticoids,GCs)、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等]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并根据按不同危险度分层治疗。其中患儿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第7天和第8天时外周血中幼稚细胞数小于1 000个/µl则表明GCs反应好,大于1 000个/µl则表明反应差。所有患者均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测方法

血浆收集:取初诊时ALL患者的外周血约2 ml于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抗凝管中,并在24 h内于4℃条件下2 000 g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血浆,每例患者血浆分两管于-80℃保存待检测。

IL-1β检测:每例患者取一管血浆,冰上融化后用IL-1β Human ELISA Kit试剂盒测定IL-1β含量,用Multiskan FC酶标仪(Thermo Scientific)测定450 nm波长下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含量。

1.3 评价指标

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指标:第15天骨髓幼细胞水平、糖皮质激素反应、第15天微小残留病水平、复发无复发生存率以及死亡患者在入组确诊后的生存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独立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等级资料的Wilcoxon秩和检验或者χ2检验对临床特征与血浆IL-1β含量间的关系进行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浆IL-1β水平与ALL患儿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血浆IL-1β含量呈正态分布,浓度范围为2.46~80.23 pg/ml,平均(18.43±16.36)pg/ml。以平均浓度为分界将所有患儿分为高浓度组(26例)和低浓度组(34 例)。血清IL-1β水平与ALL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的血清IL-1β高低水平与性别、年龄、免疫分型以及第15天骨髓幼细胞水平和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水平等预后指标与无显著相关性(P >0.05),与糖皮质激素反应、危险度分级等预后好的临床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5)。见表1。

表1 血浆IL-1β水平与ALL患儿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例(%)

续表1

2.2 血浆IL-1β水平与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

从入组开始至患者随访结束,发现低浓度的IL-1β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为88.24%,死亡患者入组后的生存时间为(16.81±4.57)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血浆IL-1β水平与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

3 讨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作为一种恶性血液病[10],主要表现为淋巴癌细胞分化阻滞、增殖失控 、凋亡受抑。关于其具体发病机制尚处于进一步研究确证过程中。有研究表明不管是肿瘤血管新生,还是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免疫逃逸都离不开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因子的调节。IL-1β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机体内具有调控肿瘤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同时还能刺激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和释放炎症因子[11-12]。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细胞仅仅在接受刺激的条件下分泌IL-1β,而白血病细胞则可在无刺激条件下连续大量的分泌,可能导致体内IL-1β处于较高水平。由于IL-1β的分泌具有高度的自噬依赖性,即自噬可以调控多种细胞对IL-1β的分泌,且临床研究显示具有调控自噬效应的化合物与抗肿瘤化疗药物联用可以增加肿瘤的凋亡[13-14],以及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缓解期的IL-1β水平较诊断初期稍有降低,因此可将血清IL-1β水平作为ALL细胞自噬的观测指标,用以评价或反应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与IL-1β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

此次研究表明,血浆IL-1β水平与ALL患儿的部分临床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如糖皮质激素反应、危险度分级,而与ALL患儿的无复发生存率以及确诊后的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在ALL的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反应敏感性是重要的危险评估指标和自噬调控紧密关联的刺激因素,由于糖皮质激素可诱导促凋亡基因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促自噬药物可抑制抗凋亡基因活性而杀伤淋巴癌细胞[15],两者联合作用协同效应,可促进白血病细胞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从而增强白血病细胞自噬。由于IL-1β的分泌具有高度的自噬依赖性,且在无炎性介质刺激下白血病细胞也能大量分泌,因此一旦白血病细胞自噬行为被诱导,细胞结构而被破坏而凋亡[16],从而抑制IL-1β的生成,血液IL-1β水平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故而推测糖皮质激素反应敏感性与血液IL-1β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因为自噬作为中间过程而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或者反应ALL患儿的疾病进展。

尽管研究报道早期治疗反应是ALL预后的重要指标[17],但此次研究发现血浆IL-1β水平与早期治疗反应的危险度分级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与第15天骨髓幼细胞水平和MRD等重要预后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上对儿童ALL的危险度分层治疗有利于前瞻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开展[18],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避免过度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19-20]。危险程度越高,IL-1β水平相对越高,说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疾病进展与IL-1β水平存在正相关。尽管IL-1β水平不总与早期治疗反应的其他指标存在相关性,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结论,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肿瘤疾病治疗的综合性、评估的多样性、进展预后的复杂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医护人员应该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可靠的评价指标,研究每种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时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况、生理状态等,形成针对每一特定患者的特定评价体系,针对具体评估结果开展个性化用药。因此临床上对于ALL患儿的疾病进展和预后的评估,仍需结合其他血清学指标,以及考察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于提高疾病进展评估和疾病治疗效率,以及评价患者恢复情况和生理状态。

综上所述,IL-1β作为自噬的可观测相关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ALL患儿的临床症状和预后进展,对于评估患者初期的白血病细胞自噬水平和药物治疗效率需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皮质激素白血病血浆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糖皮质激素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