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必须认知的输血误区

2019-03-28赵晓明

家庭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血制品受血者全血

赵晓明

到医院看病有时会用到输血这项治疗方法,如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会输注红细胞,凝血功能不好的患者会输注冰冻血浆,车祸、外伤、手术患者有时也会输注不同的血制品。输血在补充血液丢失、维持循环血量、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改善凝血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许多业外人士在“合理用血”方面还存在诸多误区。事实上,临床很多“安慰血…营养血”“人情血”等无效血液制品的输入,不仅浪费了紧缺的血液资源,还大大提高了罹患血液传染疾病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有必要动辄输血吗?疑问好多!

火火哩慢慢

爸爸因为意外摔倒骨折住院,术中失血有点多,医生告知可能需要输血。输血这件事儿嘛,我一直都觉得能不输就不输吧,虽然正规渠道比较安全,但在血液传染疾病方面也不是万无一失。长辈们都觉得血是“人之精气”,血液指标只要低于正常值,输血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很有必要,多多益善,并且随时做好了献血的准备,因为亲人的血用着最放心,匹配度也最高,而且比血库的血新鲜。最后大家统一意见,听医生的。但是疑问真的好多啊!

我有我的小确幸

同意楼主能不输血就不输的观点。我生宝宝那会儿因为产后出血有点多,医生也说做好输血的准备,后来医生看情况还可以,只开了补铁的药。

月兒

我只想知道,0型血真的是“万能血”吗?“成分血”和“全血”哪个更好?

一眼万年的深情

听过“窗口期”这个词吗?一些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呆一阵子就会烟消云散了。从这个角度看,新鲜血液反而更不安全哦『

安安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不推荐互相输血,因为发生某种很严重的免疫攻击、破坏的病的概率会更高。

误区一:血有“营养”,输注血浆可以增强免疫力,补充蛋白质

虽然临床常用的血浆类血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的本质多属蛋白质,但对提高血浆蛋白水平的作用非常有限。输注血浆的主要作用是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输血并不能预防体内血液成分的丢失,也没有抗感染作用。

事实上,每100毫升血浆中所含蛋白仅有7克,远低于白蛋白制品,其中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更是不足1克,因此抗感染方面不如浓缩的丙种球蛋白制品。

此外,输注血浆还有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同时可能引起严重的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输血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且大量输注种异体血液后,难免会刺激机体产生不规则的血型抗体,使配血变得困难,阻碍后续的输血治疗。

误区二:输血就要“输全血”,成分全才最好,一次输血可解决所有需要

血液是由占体积45%的血细胞和55%的血浆组成,经离心分离程序制备成悬浮红细胞、血小板、血浆或冷沉淀等各种血制品。每种血制品的保存条件不尽相同,其中红细胞类血制品需要2~6摄氏度保存,血小板需要20~ 24摄氏度保存,血浆和冷沉淀需要-20摄氏度以下冷冻保存。

全血的保存条件与红细胞制品相同,但在2~6摄氏度温度下,血小板保存6小时活性下降60%,保存12小时活性下降80%以上;凝血因子中的不稳定的V、Ⅷ因子保存48小时含量仅存10%~20%。

受保存条件的限制,全血中的丰要成分只有红细胞还有良好功能,而其余成分大都已经失效或失去功能。而且全血中的血液保存液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其他血液成分的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丧失,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更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此外,盲目地使用全血,很容易引发输血后的循环超负荷,尤其是心、肺、肾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和儿童。

事实上,多数情况下患者仅仅是因为缺失某一种血液成分,输入全血不仅导致了血液成分的浪费,也加大了患者心肺负荷与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现在临床都推行成分输血,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成分输血不仅可以防止血液浪费,而且降低了患者的输血风险和输血成本,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是目前最科学合理的输血方式。

误区三:血液指标低于正常值,要靠输血补上去

与输血相关的“血液指标”通常指血红蛋白(Hh)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分别对应的血液成分为“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此外衡量是否需要输血的指标还有凝血功能检测等,对应血液成分为“冰冻血浆”和“冷沉淀”。

对于是否需要输悬浮红细胞,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Hb<70克/升应考虑输注悬浮红细胞,Hh>100克/升不必输用,Hh在70~100克/升则根据病情决定。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输血指征可由Hb70克/升放宽至80~90克/升;而对于慢性缺血性疾病,机体已经耐受了长期低下的Hb值,如突然输注大量的悬浮红细胞使较低的Hb骤然提升至正常值,会导致机体不耐受,增加心、肺、脑部血管压力,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情况下,血小板的输注需要结合病人病情而定,如有无牙龈或鼻出血、身体有无出血点等,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如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升时需输入血小板后择期手术。各类血浆制品和冷沉淀的输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输血不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对症治疗,出血先止血,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绝不多输,并不是所有的低血液指标都需要输血。

误区四:越新鲜的血液越好,热血才有活力

血制品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像瓜果蔬菜一样越新鲜越有营养。其实,在符合保存要求的情况下,只要是在有效期内的血制品,均具有良好的治疗功能。相反,越新鲜的血液,因其含有的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数量也相对较多,如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增殖,将受血者组织器官识别为非己物质并进行免疫攻击、破坏,便会引发严重的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克VHD)。

此外,虽然血站的检测技术和能力一直在不断提升,但是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测“窗口期”始终难以避免,导致一些传染病因子未能及时地检测发现。但随着保存期的延长,一些感染因子会灭活,如梅毒螺旋体在4摄氏度保存72小时便可完全自行灭活。因此,刚刚采集的太新鲜的血液反而不好,会存在重大安伞隐患。

现在临床提倡输用保存血,血液在保存期间,某些病原体会失活,大大降低了感染经血传染病的风险,使输注更加安全。

误区五:O型血是“万能血”,什么血型都可以输

在战争年代血源紧缺的情况下,以抢救生命为前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0型血可以输给其他血型患者,因此其通常被称为“万能血”。但实际上0型血并不是万能的,0型红细胞膜表面上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但0型血浆中含有抗A、抗B抗体,输人大量0型血时,血浆中的抗体未被受血者血浆足够稀释,能致敏或凝集A、B、AB型患者的红细胞,使之寿命缩短或立即破坏,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现在临床输血主要采用同型输血,不同血型间输血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才会采用。

误区六:家人需要输血了,把自己的血抽给他,安全又放心

首先,从经血传播疾病的角度来说,自己家人的血液并不比其他人的更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定期的自愿无偿献血者是最安全的血液来源,而亲属间互助献血具有比较高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

其次,从免疫血液学的角度来说,除同卵孪生外,世上没有两个人的血型抗原谱是完全一致的,受血者多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状况,不能排异、清除输入的供血者淋巴细胞,当供血者具有较强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时,会反客为主,识别并攻击受血者的组织器官,导致TA-克VHD的发生,而亲属问可能携带相同的单倍体基因,受血者免疫系统识别供血者免疫细胞的能力大大减低,发生TA-克VHD的概率也成倍增高,甚至是其他人输血的几十倍。因此,亲属间不能互相输血。

猜你喜欢

血制品受血者全血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血制品行业 27倍市盈率的血制品行业现在值得买吗?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血小板及冷沉淀输注对创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新鲜抗凝全血对Sysmex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