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贝尔文学奖视域下的莫言文学创作分析

2019-03-28王琪

祖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文学创作莫言

摘要:莫言近百年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以及所营造出来的文学世界是被肯定的。根据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视域来分析莫言的文学创作,要求能够从莫言创作的风格,莫言在全部作品中所创设的一个文化背景等方向来展开阐述。旨在能够推动我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文学创作

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次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其还有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丰臀肥乳》、《天堂蒜薹之歌》等作品,都在世界文学圈内获得一片赞誉,这也说明莫言的文学创作作品对于诺比尔文学奖实至名归。

一、诺贝尔文学奖视域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是一场综合实力的博弈竞争,其不仅考虑到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性是来源于民族、来郁郁审美视域,来源于文学评论的,这些问题。根据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情况分析可知,流亡和回乡主体受到空前的关注,所有获奖者或是入选者的作品中都以流亡和回乡为主要的基调内容,通过流亡的主体作家展开过度的创作,而在创作中有以及其真诚的民族意识的表达,为作品创造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如《百年孤独》中就是以南美的布恩迪亚家族的流亡故事为开端,开启了一个只属于这个家族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的历史。而回乡的创造主题,即作者在流亡的过程中,不断同历史产生连接,将作品中的情感全部寄托在历史当中。不论是作品还是作者都是依靠着“回乡”的主体而活。对于莫言的文学作品而言,流亡和回乡主题共同组成莫言的整个文学作品集中。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这是以这种绝对纯粹的精神创造和精神祈求意义上的作品特点为主要的选择目标。因而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视域下,莫言的文学创作正是在该主题所展开的。

另外根据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时的颁奖词“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力一个令人联想的感官世界。”中可以看出,诺贝尔文学奖肯定了莫言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乡土文学特点,对于莫言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西方现代主义、中国传统说书艺术以及暴力美学的相融合的趋势提出了肯定,也强调了莫言文学创作中将农村、现实、魔幻等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创造了一个独属于莫言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该世界也是当代社会的缩影,通过作者的文学作品,容易陷入其中,通过作者魔幻的描述,将这一切都完整的描述出来。

二、莫言的文学创作分析

(一)莫言文学创作中关于流亡和乡土主题的阐述

莫言的文学创作最根本的特色在于其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了山东高密的乡土精神文化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莫言的作品中的乡土性不再单纯,一方面是因为莫言因为当兵,迁出高密,另一方面是在新时期下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对于主流作者莫言的精神的影响,使莫言的文学创作中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特点。如对于《红高粱家族》而言,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描述一种自然崇拜,但是在小说中,却自然而言的流落楚一种对于生存自由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并且在人物的塑造中,也具有双重的矛盾性特点,如在小说中的余占鳌,他是一个土匪头子也是一个抗日英雄,他在保护家乡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践踏着家乡传统的精神信仰,(他枪毙了自己的叔叔,却又为叔叔披麻戴孝)整体而言,流亡是莫言这一创作时代下避无可避的主题内容,中国主流文学产生的变化,文学创作的背景以及文学创作的目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土文学。莫言在坚守高密传统信仰的同时却又不自觉的践踏这种信仰,在《蛙》中这种情感的精神上的流亡表现的淋漓尽致,高密农村对于生子文化的绝对信仰,在中国人口计划生育的同时,“姑姑”不断的践踏这种信仰,她拉着无数的人去堕胎,害死无数的胎儿、婴儿,而在后期,当信仰又回来的时候,此时的姑姑已经无能为力了,这种信仰已经逐渐远离姑姑,姑姑不得不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在信仰的世界外流亡。这种流亡的孤独性造就了莫言文学创作中丰富的精神世界,在这一世界内,一些精神在互相拉扯并且产生矛盾,从而使得作品中的所要呈现出来的精神世界更加的立体,运用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的表述“莫言的作品中利用讥讽和嘲弄的守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这种攻击是有力且强烈的。与此同时莫言文学创作中的乡土特点是作品的根基所在,正如《百年孤独》中所塑造这的拉丁美洲的马孔多镇一样,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全部都塑造了一个叫做“高密”的乡土文化。如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其对高密的民间信仰的创设和民间信仰的支持,并且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独属于高密民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高密拥有形式多样的自然神,莫言通过对这些乡土文化的打碎再创新塑造的方式,比喻一个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形象。这完成符合乡土文学创作中的意义和表现。在《蛙》中,关于蛙的意象贯穿全文,好像莫言知识在创造一个关于高密民间生子信仰的神灵一样。所以说,莫言在文学创作中的主题脱离不开流亡和乡土,在作品中流亡和乡土贯穿其中,奠定了莫言文学作品的最基调的同时,又实现对这两大主题打碎并且重新组装,从而提高其作品中的立体性。

(二)莫言文学创作中关于现实和梦幻内容的阐述

莫言文学创作中是关于现实和梦幻内容的交织的内容,其即站在现实生活,对于现实生活提出最辛辣的批判,又在现实中融合魔幻的内容,运用幻想来揭露人类生存的最黑暗额方面,在基于民间故事和历史的描述中,赤裸裸的描述这些英雄鲁莽的表现,无助的样子以及荒谬的行为。可以说,莫言正是利用在现实和梦幻的交织处,实现寻根文学、西方现代主义创作特色的融合,完成对中国的、对自己所生活生存的故乡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带有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的描写。第一是莫言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乡土描写,这方面的创作主要体现在作品中的创作地理、作品中的人物的形象特点以及作品中的一些意象内容。这些都是内容都是真实的,不论是在《红高粱家族》还是在《丰臀肥乳》或是在《蛙》中,都是基于东北高密家乡的。红高粱家族发生的地理背景在于高密,《丰臀肥乳》和《蛙》利用了高密的乡土信仰内容。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在小说中描写我的奶奶的现象,描写的高粱地翻滚的波浪以及唢呐声等等,都是一副高密民间风俗传统内容,这些内容实在的反衬出高密农民所具有的狂野、奔放、张扬的形象。在莫言的文学创作中,其文学语言的应用更是对于现实生活的直接缩影,在小说中莫言夹杂了大量的俚语、俗语、顺口溜以及民间歌谣等等,在《透明的红萝卜》中,提出的“哧哧地”、“喀哒喀哒”等拟声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而“吞食了刺猬的大蛇”等描述更是带来明显的高密乡村生活的痕迹,这种语言创作都是莫言基于在高密乡村生活、打滚过的印记;另外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红高粱中的“我的奶奶”的形象正是具有浓郁的高密的现实特点的任务。我的奶奶是一个丰腴且成熟、非传统贤妻良母的风流少妇的形象,她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她的性格敢爱敢恨,充满野性和情欲,正如高密这个地方一样“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同时最圣洁最龌龊,也是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以及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我的奶奶的形象同高密的形象是一致的。這是莫言在文学创作中对于其现实的创作。同时在莫言创作中,还突出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主要体现在其魔幻以及意识流这两个创作特点中。如莫言在文学创作中,借鉴了荒诞派小说中对于荒诞的创作,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嘲笑运用兔子敬业让母羊受孕的科学现象,描述渴望利用异体受精卵孵化出凤凰的女性,在《蛙》中描述利用蛙来代替“娃”的生育功能,在姑姑的梦中,满满都是蛙,是在讽刺其生活中满满都是“娃”。利用莫言在文学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的描写,如《蛙》中有大段大段关于姑姑的意识层面内容的描写,塑造了姑姑孤独且扭曲掉的人生。

三、结语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正是借由民族文学窥视世界人类文明的主要发展脉络。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如爱丽丝·门罗的《逃离》,这些文学作品都在浓缩着的中呈现出人类生存的困境,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现状,对于莫言而言,其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高密文化世界是我国人们在特定的时空中所呈现出来的扭曲的世界,借由该世界,莫言将一般的乡土描写转化为对于人的生存的领域和发现,最终使得莫言的作品中具有一般乡土文学的韵味的同时还具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在作品中同时兼具乡土、魔幻的、意识流的、象征性等内容,由此莫言的文学创作中具有着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綦天柱,胡铁生.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经典化——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为例[J].求是学刊,2017,(01):132-142.

[2]李晓燕.莫言小说人物原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朱丽君.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国内研究状况比较[D].山东大学,2016.

[4]聂竹萌.喧哗与骚动[D].渤海大学,2015.

[5]方守永.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莫言现象”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

[6]王井荣,乔玉伟,贾鲁华,等.诺贝尔文学奖视域下的莫言文学创作研究[J].戏剧之家,2014,(15):271.

(作者简介:王琪,洛阳市第八中学,高中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诺贝尔文学奖文学创作莫言
过去的年
梅卓文学创作论
爱如莫言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莫言的职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