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2019-03-28潘丽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妇科下肢护理人员

潘丽君

(甘泉省金塔县医院妇产科,甘肃酒泉 735300)

下肢DVT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较大,影响患者疾病预后质量及正常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所以医院妇产科、外科、肿瘤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医护人员需要对该疾病涉及的相关内容多进行研究分析,以此对于各个科室受外伤、肿瘤患者及盆腔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产妇及长期卧床、昏迷患者容易患有的下肢DVT疾病做好预防护理工作,以此有效控制此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低并发症发病率[1]。基于此该文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术后护理方法分组进行应用,评价适用于该手术患者术毕下肢DVT预防护理的最佳护理方法。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患者,经检查属于妇科恶性肿瘤的6例来研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做以下肢DVT不同预防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每组患者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为32岁,最大为60岁,平均就诊年龄为(46.5±2.3)岁,其中2例为宫颈癌,1例为乳腺癌;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处于30~65岁之间,该组患者平均年龄(48.7±2.1)岁,肿瘤类型分别为卵巢癌、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对比两组患者以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干预,内容涉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术毕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协助患者尽快下床活动。观察组:该组3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手段进行系统的下肢DVT并发症预防护理,内容为:(1)环境干预:患者入院行手术疗法预后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患病情况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准确把握,以便每天可根据患者机体康复情况,从预防下肢DVT发生的角度入手,做以室内温湿度的合理调整,要求室温不可低于25℃,湿度则控制在50% 左右;(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整理下肢DVT并发症有关的知识,通过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并发症预防的健康教育,以此使得患者能够对该并发症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进而可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操作;(3)早期活动干预:患者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时讲解术毕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以此帮助患者在病床上多进行体位的调整,待下肢关节功能逐渐恢复后,可在患者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引导患者主动进行翻身或下床活动,以此借助于下肢肌肉的活动作用,刺激静脉血管,使得该处血流速度加快;(4)减压弹力袜干预护理: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穿着减压弹力袜,以此结合该种袜子的压力低度设计,来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慢、血运不畅情况进行干预缓解,穿着以后护理人员对患者露出的足趾每间隔2 h进行颜色变化情况的观察,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穿着弹力袜后的肢体肿胀感,按压患者足背部,了解血液流动情况,测量下肢皮肤温湿度,如果没有异常要求患者每天穿着弹力袜;(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术毕和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调查患者对于手术预后疗效的看法与下肢DVT并发症的了解程度,如果患者存在焦虑、紧张及恐惧等不良情绪,需要护理人员结合下肢DVT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与效果的相关知识、妇科肿瘤患者术毕成功预防下肢DVT的案例,来指导患者进行学习,以此疏导患者的相关不良情绪,使得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医护人员所关心,进而可以与护理人员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术毕康复护理干预;(6)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术毕多食用一些富含有丰富纤维素、脂肪含量少的食物,日常制作饮食时忌油腻、辛辣,要求患者每天多喝水,以此来对术毕患者过高的血液粘稠度从饮食方面进行降低干预;(7)用药护理:患者术毕如果出现肢体痉挛表现,要求护理人员采取调节室温至25℃及以上、应用肝素与潘生丁等药物干预方式进行痉挛的有效缓解;(8)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家属做以患者回家休养期间下肢DVT预防护理方法的指导,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加大运动量及定期回院复查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下肢腿围进行测量,计算术毕护理后患者腿围增长长度;对患者术毕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行准确记录;了解护理后患者是否发生下肢DVT及例数,计算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出院时向6例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于此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满意率为护理后患者非常与一般满意该次护理服务例数总和的百分率 (应用非常、一般、不满意三项指标来评价)。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腿围增长长度:护理之后两组患者腿围均有一定的增长,其中观察组增长(0.40±0.13)cm,远低于对照组(2.75±0.16)cm的平均增长值,数据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43 9,P<0.05);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为(21.9±1.8)h,下床活动时间早,而对照组为(30.5±1.7)h,该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稍晚,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6 3,P<0.05);患者护理后的这两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肢DVT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两项护理数据略好于另一组,数据作以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下肢DVT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发病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管内有着较多的静脉血液凝结,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站立及行走时肢体痛感强烈,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静脉血液流速缓慢、血管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静脉管壁发生破损等,其中前两个因素为主要致病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仅评估单一因素,不能得出患者患有下肢DVT的结论,通常情况下是由两项及多项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下肢DVT发生,所以该疾病需要引起临床医生与患者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2]。

护理干预手段的应用,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康复、并发症预防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涉及的护理内容较多且全面,可以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护理服务,从而从多个角度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避免发生相关疾病的治疗并发症,所以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完成后的下肢DVT并发症预防期间应用护理干预手段,能够对术后患者多发的此种并发症致病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从而使得下肢DVT并发症发病率可显著下降,促使患者能够尽快下地活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与常规护理手段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下肢DVT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发现护理干预手段应用价值高[3]。该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该组全部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护理结果,护理后全部患者满意该次护理,没有患者发生下肢DVT并发症,而对照组患者对于常规护理手段多持不满意态度,护理结束后1例患者发生下肢DVT,同时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下床活动早,腿围增长幅度不大,所以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进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工作时,需要多进行护理干预手段的应用及推广,从而可达到预期的降低下肢DVT并发症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妇科下肢护理人员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