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小学老师的新“讲台”
——记广西青年农场主、灵川县九屋镇苏孛果蔬种植家庭农场主陈龙化

2019-03-28谢青夏莫嘉凌

农家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场主瑶族柑橘

本刊记者 谢青夏 特约通讯员 莫嘉凌

小时候,出生在农村的陈龙化一心想跳出农村做个城里人。大学毕业后,当了几年教师,却又在一片反对声中,力排众议重返农村当农民。如今,她把田野当成她人生新的“讲台”来辛勤耕耘,实现了自己人生新的梦想。

在第十五届广西名特优产品交易会上,陈龙化的柑橘大受客商青睐。

小学教师艰难变身果农

1980年,陈龙化出生在灵川县兰田瑶族乡。这里开门见山,风景独好。但是喀斯特地貌的特点也决定了这里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在这里出生长大的陈龙化饱受贫穷的艰难,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跳出农门。成绩优秀的她后来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当了一名老师,高高兴兴捧上了“铁饭碗”。

陈龙化是个孝顺的孩子,平时不管工作多忙,隔三差五都会回去看望在乡下的父母和兄妹。可每一次回去,她的心就多一份感伤,家乡的贫穷闭塞与城里的繁华真是天壤之别,这感伤慢慢在陈龙化心底里衍生出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回乡种果,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经过考察对比,陈龙化决定种植柑橘。当时她天真地认为:种植果树成本低易打理。

说干就干。陈龙化给学校递交了辞职报告,就收拾行囊回乡种果。“刚开始天天跟村民一起开山、整地、挖坑、种树,吃喝拉撒都在山上。”陈龙化回忆过往,辛苦历历在目,因为劳动强度大,适应不过来,整个人一下子变得又黑又瘦。而为了挑选到好的柑橘种苗,陈龙化拖着瘦小的身躯差不多跑遍了半个中国。

“在护理好的情况下,柑橘树苗一年一般能长1~1.2米,树冠1米左右。”但是陈龙化的柑橘,在种下去一年后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不当,根本长不高,甚至很多果树竟然处于“逆生长”状态。于是她又到处去拜师学技,找专家指导。

到了第三年,她终于盼到了柑橘树开花结果了。看到缀满枝头的果子,陈龙化满心欢喜,她谋划着,到年底丰收后,该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和家里人。可是好景不长,果园里一些果树叶子陆续变黄,开始陈龙化也没放心上,以为最多是缺乏微量元素,然而,2个月过去,情况越来越严重,最后县农业局的技术员来一看,确认这些柑橘得了黄龙病,需要全部连根拔掉烧毁。

“4年的心血就这么白费了,第一次创业以惨败收场。那时所有亲戚朋友都骂我是疯子,老公差点与我离婚。”那时的陈龙化可谓四面楚歌,心灰意冷。

正当陈龙化一筹莫展的时候,她遇到了现在的合作伙伴,当大家又聊起种柑橘时,没想到居然一拍即合,于是大家又找钱,重新找地种柑橘。陈龙化决心从哪摔跤从哪爬起,她静下心来,慢慢学好柑橘管理技术,发现一点小问题立马解决掉。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她们终于收获了第一批果。

近水楼台“卖”瑶乡风景

回乡种果是陈龙化的第一步。实际上,她最想做的就是:卖山、卖水、卖风景。

原来,距离柑橘基地不远,就是被誉为“华南第一湖”的青狮潭水库,因水库旁边有一座酷似狮子的青山而得名。该水库建成于1960年,是一座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规划的国家级大型水库。 湖水面积27.9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16倍。

青狮潭水库四周崇山环拥,岛屿罗列,夏日四季水色澄碧,风柔日丽,朝晖夕照,烟波浩渺,如诗似画,如同置身大海,被誉为“天然钓场”。这里可垂钓的有鲤鱼、鲫鱼、草鱼、青鱼等30多种。

每年来这里垂钓的人不计其数,同样喜欢来这里钓鱼的陈龙化,经常会跟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们交流,发现他们垂钓后,最喜欢品尝瑶族的油茶和当地特色菜肴。这给陈龙化一个新的想法:“既然那么多游客喜欢瑶族的特色菜肴,何不大力打造具有瑶族特色的竹楼和特色民俗风情留住客人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分析,陈龙化和朋友决定在水库附近的兰田乡仙女沟建设瑶族吊脚楼,把具有瑶族特色的美味菜肴推荐给游客们。

经过近1年的施工,2017年12月,在翠竹苍松的掩映下,一座具有民族风情的吊脚楼拔地而起。“这座吊脚楼全部由竹子做成,没有用到一点水泥和钢筋。”除了吊脚楼这种“硬件”设施外,陈龙化还把瑶族的“挂袋子”与“瓜箪酒”等典型礼节作为吸引客人的“软件”去布置。“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精度数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

浓厚的民俗风情和特色菜肴吸引了不少游客。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曾小姐说“我去过云南,住过傣家竹楼,但是你们这瑶族的吊脚楼感觉别有风味。”因为交通便利,曾小姐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和朋友坐动车从广州过来,有时候只为了在月华如水的夜晚看竹林摇曳。在曾小姐的带动下,很多文学爱好者都经常相约到此,寻找杜甫当年那种“致君尧舜上”的胸怀,文友们一边在竹林底下品酒,一边吟诵“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借农场主之梯更上一层楼

青狮潭库区是个“宝藏”。这里盛产竹子,除毛竹外,还有淡竹、斑竹、罗汉竹等17种,每到清明前后,就是采竹笋的好时节;这里生产山花,尤以杜鹃花最多;这里还有40多种珍稀鸟类,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这里还有很多香菇灵芝,到这可以体验背着大箩筐,做一回“采蘑菇的小姑娘”……

2016年陈化龙参加了广西青年农场主培训。提起这个她满怀激动地说:“参加青年农场主培训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没参加培训前,只会‘低头干活’,以为农民只要种好果,就可以了,但是如何短时间做好产品销售、如何长远规划却不懂。通过学习以后,才学会‘抬头看路’,同时在做决策的时候能有更全面、更高的着眼点,对我们农业企业的经营有很大帮助。”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要利用我们兰田作为瑶族乡的特点,好好打造民俗风情游。”陈龙化一边给记者倒油茶一边讲述自己的想法,瑶族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等支系,这些支系的服饰和风俗都有很大区别,如今民族服饰很流行,市面上一套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高达上万元。我们可以组建一个服饰团队,农闲时找村里那些绣工好的村民教刺绣,另外就是请别的支系绣工好的人来交流和指导,建立瑶族的服饰展馆,客人来了可以在这里体验到瑶族各个支系服饰特点,也可以订购瑶族服饰。另外瑶族人的称呼也很有特点,比如称呼已婚女人为“勉喜勉”,称呼已婚男人为“勉酱勉”,男孩为“面酱端”女孩为“勉喜端”。未出嫁的女子为“莎腰妹”,未娶的男子为“阿贵”,女游客们可以来体验“莎腰妹”待嫁的心情,而男游客则可以来体验“阿贵”的生活……

通过青年农场主的培训,陈龙化犹如醍醐灌顶,她已经学会用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撬动乡村旅游这块大“蛋糕”,如今在陈龙化的眼里,自己的家乡连呼吸的空气都充满着“金子”的味道。

“青年农场主这个身份是我人生新的舞台,乡村旅游是我人生的一出大戏,我一定要演好我新的人生角色。”陈龙化这种永不服输、热情向上的精神,给孩子们树立起了很好的榜样,同时也成为很多农业同行的骄傲。

猜你喜欢

农场主瑶族柑橘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柑橘家族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柑橘的秘密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阿尔及利亚将实现柑橘自给自足的目标
印度柑橘产业不景气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