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9-03-27王桂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文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打开知识大门的基础学科,对初中阶段的学习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初中语文整体教学在新课改要求下不断朝着新的方向发展,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借助新课改这一契机实现教学上的创新。情感教育能让学生跳出对文字表面性的认识,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将情感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是改进教学方式的必然选择。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适宜地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能有效激发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的作用体现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陶冶学生情操。情境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这种寻找学生与课文作者心灵契合点,从而产生思想共鸣和情感共鸣的方式是提升学生审美境界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体验到了难以言喻的愉悦感。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作者的创造情感融会贯通,连通情感碰撞的通道。在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尽情感悟的过程中,学生因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得到了审美能力的提升,陶冶了情操。第二,提升教学效果。情感教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让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们放飞思想、敞开心扉接受语言文字美感的前提,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基础保障。第三,优化学习效果。情感教育的渗透能有效的改变传统接受性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体验性、研究性和参与性,这样更能推动学生情感、技能和价值观方面的综合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度不高

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普遍情况而言,情感教育并没有落实到位,开展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不够重视情感教育。有些教师认为,随着学生的成长会逐渐构建自己的情感世界,没必要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化精力去引导,仍然将理论知识作为重点内容。这种认知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但存在很强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也并不重视或者说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普遍性的不愿意在课堂表露情感,这是顺利开展情感教育的一大阻碍。

(二)采用的情感教育方式不合理

情感教育不同于理论知识,其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没有具体表象的,这种没有实体与衡量标准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的情感素养,并对其进行培养。新课改中对教育提出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要求,但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在情感教育过程中采用传统千变一律的统一式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以讲读的方式传递课文内容和情感。这种无趣、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情感教育,完全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情感。

(三)过于局限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情感的教育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逐步渗透和感染,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的共鸣需要感受,也需要表达,但目前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仅局限于课堂,这对于学生情感的表露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因此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单一的从书本出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容易让学生在情感认知形成中出现偏差,课文情感更多的都具有高层次、抽象化的特征,与现实生活以及初中生身心成长特点多少有一些出入,所以很可能造成情感认知偏差。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要求学校教育方式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框架中跳出来,并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独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能力。

(一)善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大部分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但大部分内容靠单一的口头讲解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完成课件的制作,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和课文意境,这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中心思想,同时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寓言故事教学为例,本身具有一定生动性的课文,在教师用传统口头讲解方式下开展教学根本降低不了理解难度,学生对其仅有的理解也停留于表面,体会不到寓言的深刻含义,但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结合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将寓言中的故事情节再现于课堂,便能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掌握课文内容和主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锻炼及升华,比起传统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有利于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通过注重实践打破课堂局限,培养学生真情实感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除了重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人文意识和精神的培养以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体验不仅仅停留在课本和课堂上,将其扩展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更利于学生对情感的表达。打破课堂情感教学局限,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写作、阅读、口语表达等。实现语文情感教育的积累,教师要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善于在课外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充分利用各种课外资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能让学生的情感拥有真实的体验和锻炼,拥有更多的真实和贴切的情感教育机会和素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真情实感。以《喂,出来》这篇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一些与环境破坏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做展示,以这种实践参与的方式激发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欲望,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广告语或标语。这样的方式就很好地将传统课堂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很好地与课外实践活动联系了起来,通过真实情感的体验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搭建敞开心扉的桥梁

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一个轻松、活泼、愉悦的环境与氛围,因此需要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以及文章感情的基调营造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氛围,如此环境下开展情感教育才能顺利地提高学生积极性。就具体操作而言,教师在为情感教育实施营造课堂氛围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全面深入的研究教学内容,在正式授课前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情感朗读课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进行力度和节奏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为情感体验奠定基础。第二,直观充分的体现语言艺术的作用,即以故事或者续写的方式让教材内容以富含丰富情感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实现情感共鸣。第三,利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切地参与其中后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比如,以某一篇典型的文章为例,组织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利用这种方式使学生融人到具体的环境和时间之中,实现对其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教育。

(四)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建立情感链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就是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因为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阅读的关注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经之路,情感教育在多样的阅读形式推动中也得以更加顺利的进行。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诗文教学为例,教师可提前做好诗歌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的介绍和补充,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之后再在情感的角度上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进而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有着与课文作者感同身受,对蕴藏在诗词中的情感、表达的思想有更加正确的把握。一旦将情感化阅读发展成为常态化教学,教师就可以灵活的根据课文内容开展更加多元化的情感教育尝试,比如传统文化、爱国主义,进一步扩大情感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正确的情感教育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就能让其在特定的氛围中体会对世界的感知,树立积极正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完善的人格。尽管当前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还有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但只要以正确的方式,对症下药加以改善,定能完善情感教育,实现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志江.试论基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17(27):94-94.

[2]路华俊.感性课堂中的情感渗透——关于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融合思路研究[J].中华少年,2017(9):68-69.

[3]林丰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探析[J].知音勵志,2017(5).

[4]杨永发.立足新课改,落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18(6).

王桂玲,山东省宁阳县实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