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9-03-27黄雯霓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原著西游记名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于7-9年级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1],名著阅读试题也成为中考必考内容,且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然而,各种调查数据表明,中考有关名著阅读考查的得分偏低,初中生阅读总量低、阅读能力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名著阅读教学无疑成了一线语文教师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实践活动的角度,以自己对《西游记》的导读教学为例,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力求为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营造良好的名著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可塑性较强,因此,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名著阅读变得妙趣横生,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感受到阅读的魅力,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自然也就被激发了。

名著大多是鸿篇巨著,篇幅长,加之写作背景大多与学生相距甚远,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立足学生阅读实际,减轻学生对名著的畏惧心理。阅读初期,可选理解难度较低或趣味性较强的名著(如《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等),利用多种阅读形式尽量让名著“活”起来,贴近学生生活。

1.利用电子媒介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探究式学习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也并非全然是坏处,运用得当,它能促进阅读。与纯文学阅读相比,现代化技术更加直观形象,如电影、戏剧、广播、动画等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想象和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如今,大多数中外名著都已经被拍成了动画片、影视剧,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播放其中的精彩影视片段,给予学生丰富的视听享受,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比如《西游记》一书,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做成了游戏,还有很多相关的歌曲,但其中也有大量的颠覆式改编作品,如《大话西游》《情癲大圣》等,与原著主题、内容基本毫无关联,因此教师先要把好关,做好影视作品的筛选及推荐工作。

由《西游记》原著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中,以86电视剧版为公认的最经典版本,虽然仅有25集,但还原度极高,因此,我挑选了原著“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等章節与电视剧版进行比较阅读,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与评价[2],学生得出结论:改编是对原著艺术性的再创造,融合了改编者个人化的阐释和社会环境的时代印记,因此看影视剧并不能等同于原著阅读。

比如,原著的百回标题在电视剧中有了较大的改动,台词也有了一些变化,原著一些较为晦涩的佛偈被删去了,而原著中台词少得可怜的沙僧在电视剧中也增加了一些戏份。此外,悟空、八戒、沙僧三人的银幕形象与原著中可怖狰狞的外形也有所不同,八戒世俗化的形象具有时代特点,甚至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而最大的亮点,则是电视剧利用特效制作出神奇精彩的法术变化和打斗场面,化虚幻为现实,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该剧的特效效果还是比较粗糙的,但在当时已是技术上的极大突破了。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影视形式来解读名著,必然带动原著阅读,可加深学生对原著的熟悉程度,促进对文本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解,还能掌握一些改编故事的技巧,对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积极作用。

2.开展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或课本剧表演,激发阅读积极性,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初中生喜爱新奇有趣的形式,知识竞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因此知识竞赛这一形式能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能借机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

在初步接触名著时,让学生分享读书心得与感悟难度较大,因为要深入理解名著,必须先熟悉文本。而知识竞赛考查的主要是记忆力,适用于知识积累。因此在阅读《西游记》一书时我特意采用了知识竞赛这一形式,果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落实了文本阅读的任务。

初中生通常具有一定的表现欲和想象力,因此表演也是他们所喜爱的形式之一。文学名著里的人物大多鲜活耀眼,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带有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因此,对人物形象的重新演绎有利于熟悉故事情节,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更有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发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西游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塑造了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尤以师徒四人的个性最为鲜明,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原著片段大胆地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自行改编台词写剧本、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学生们分组合作,创作和表演热情空前高涨,重新演绎了吴承恩笔下的神魔世界,由此诞生了《现代西游记》《大话西游》《唐僧师徒的现代生活》《穿越西游》一系列优秀的作品,整个课堂洋溢着掌声、笑声,富有生气。

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不再惧怕名著阅读,主动积极地开始阅读,乐于阅读。

二、授之以渔——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学生不喜欢名著阅读,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读不懂,缺乏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因此自然会觉得作品无聊枯燥,难以阅读下去。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给予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方法这把钥匙去开启名著宝库的大门。

1.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专题学习,进行展示汇报,学会学以致用

阅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阅读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也就是细细品读,对文章的情节、词句、细节等加以揣摩、赏析,达到透彻的理解。跳读,则是广泛浏览、粗略阅读,达到快速获取信息,了解文章大意的目的即可。在阅读名著过程中,通常是两种方法交替使用。要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就必须加以训练,特别是精读,一定要让学生合作探究,在探究中体验,才能强化所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通过解读这三要素,基本上就能把握小说主题,领会作品魅力。因此,精读名著也应该从此入手。

阅读《西游记》时,我设置了取经故事会、话说唐僧师徒、西游美景再现、新西游故事四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要求全班同学用两个月时间熟读《西游记》,并选取自己喜欢的专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合作探究。于是,学生们熟读文本之外,利用图书馆资源或网络查找、整合相关资料,并进行组内研讨、交流,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学习。

在专题汇报课,每个小组各显神通,除了PPT解说,还有视频展示、经典情节表演、手抄报展示等各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小组的读书成果。

特别是“话说唐僧师徒”这一专题,同学们跳脱了刻板印象,结合原著对师徒四人进行了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一直以来,受各类影视剧的影响,大家对师徒四人都形成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唐僧善良仁慈、孙悟空不畏强权、猪八戒狡猾懒惰、沙僧忠厚老实,但结合原著寻情节、找描写、抓对比,分析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可得知“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可以偏概全,也给予了全体学生启发:即应该学会客观、辨证地看待一切人和事。

同学们在合作中掌握了名著阅读方法,在展示中收获了肯定,增强了阅读名著的信心,师徒四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坚持不懈的品质也能在无形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生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2.组织阅读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要求能够运用辩证的思维认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辨式阅读能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理性地分析,辩证地表达,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阅读《西游记》后,我调查了学生们的意见,发现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孙悟空和猪八戒,因此我选择了辩论赛的形式,确定了辩题“孙悟空和猪八戒谁更适合现代企业”,正方选择是“孙悟空”,反方是“猪八戒”,学生们踊跃参与,结合原著细节进行唇枪舌战。正方认为孙悟空在能力、态度等综合素质方面要优于猪八戒,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精英人才,而反方则认为猪八戒具有现代企业最需要的团队精神,而悟空桀骜不驯,显然不能服从管理,双方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赢得了评委老师们的阵阵赞叹。最终,正方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对手,赢得了辩论赛的胜利。

辩论赛这一形式化被动阅读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了学生敏捷的思辨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提高了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綜上所述,我认为以阅读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情景体验,引导、组织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阅读方法,学会交流、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闫玉荣.《西游记》从小说到电视剧改编中的传播机制探析[J].东南传播,2018(3).

[3]费靖静.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

黄雯霓,广东省广州市骏景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原著西游记名著
读原著学英语(三)
漂流瓶
拔牙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