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湾窑釉色对石湾陶文化的影响

2019-03-27李燕娟

关键词:石湾釉色

李燕娟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广东 佛山528000)

石湾窑使用釉的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石湾生产的日用陶器中就已经上釉,虽然只是简单的黑、青、褐等几种颜色,但釉色填塞泥坯粗糙的表面,使陶瓷制品表面致密、易清洁而且美观,釉色的使用对石湾窑日用陶器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日用陶器这块土壤上发展起来的石湾艺术陶瓷,釉色自成体系,是石湾陶器的重要装饰手段,成为辨识度极高的石湾窑特色。

一、石湾窑釉色的特点

(一)品种繁多石湾的传统釉色按色系可分为红、黄、白、绿、蓝、紫、黑,又根据釉药配方不同,浓淡不一,呈色各异,细分为:红釉色系的有醉红、石榴红、朱砂红、枣红、钧红;黄釉色系有酱黄、鳝鱼黄、象牙黄、柚皮黄;白釉色系有葱白、月白、灰白、牙白;绿釉色系有瓜皮绿(冬瓜青)、蟹甲青、苹果绿、乳绿、孔雀绿、粉青、冬青(又称“豆青”或“东青”)、天青;蓝釉色系有蓝钧、天蓝、粉蓝、宝石蓝(鬼面蓝);紫釉色系有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黑釉色系有天目、乌金、紫金、铁绣、玳瑁、酱黑、酱褐等。[1]123除以上提到的单色釉外,还有大量的复式釉,上两层或以上的釉色,在煅烧时釉色相互渗透熔融,形成斑驳的色彩,仿钧釉就是一种典型的复式釉。仿唐三彩釉、虎皮斑釉等也为复式釉。此外,还有一些仿金属釉,如仿铜釉、仿铁釉等。

(二)变幻莫测石湾窑仿钧釉,不是纯粹仿河南钧窑的紫变釉,而是通过模仿学习,自己又创制一类新的釉色,这类釉色以“变”为特色,寂圆叟在《陶雅》中称赞石湾的仿钧釉“较之(钧窑)雨过天青尤极浓艳”“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变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石湾窑传统的釉色体系。清代学者李景康将石湾变釉分为两类:“一为意外之变,一为意中之变”。意外之变就是指釉因为受窑内气氛的影响,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意中之变,是指复式釉,上釉时先上底釉,再上面釉,煅烧底釉和面釉熔化渗透,自然变幻莫测。[2]198除了釉的色彩不同外,釉的表面效果也因纹理、光泽、乳浊等不同而千变万化,如仿哥釉,釉面因裂纹不同产生“鱼子纹”“百圾碎”“冰裂”“蟹爪”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开片。仿钧釉中的翠毛釉、雨洒蓝等,釉色都是蓝钧,但因为纹理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名称。

(三)浑厚古朴由于石湾制陶所用原料是黏土(包括白泥、黑泥和红泥)加上岗沙炼制,原料中含铁较重,泥坯烧成后色泽偏黄甚至偏褐;泥料不经淘洗,坯土颗粒较粗。所以石湾生产的日用陶器一般都施较厚釉,乳浊而不透明,目的是遮盖坯体粗糙的表面和填塞空隙,使产品装液体不渗漏、易清洁。形成石湾窑釉色浑厚的特点。石湾的艺术釉色根据不同的题材选用不同的釉色,譬如仿古器皿,高贵典雅,配上古铜釉或较深色调的釉色,以显示古器物稳重、古朴的特点;大量以仙佛罗汉、渔樵耕读为题材的作品,以深厚凝重的衣服颜色衬托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有时为了显示出衣服的纹理也有上较薄的白釉、绿釉或青白釉,但还是以浑厚古朴为主流。

(四)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后,石湾制陶业得到恢复。1958年国营石湾美术陶瓷厂成立,特意将民间优秀的制釉师傅招揽入美陶厂,挖掘传统釉色和研制新釉色,他们研制出的新釉色有:结晶釉、硒镉红釉、金光釉等,名贵而有新意,受到业内人士和收藏家的追捧。尤其是结晶釉,结晶釉的历史可追溯到天目釉,天目釉是以铁为结晶剂,新中国成立后,石湾尝试以钛、锌作为结晶剂,形成的晶体比含铁的结晶釉明显粗大,并且有多种颜色,其中堪称绝配的是结晶釉和铜红釉的结合,因为两种釉色对温度的要求都非常高,两者配搭一起很难烧制成功,但经过调釉师傅的调配,两种釉成功搭配在一起,科学而新潮,一面世即获省、市“四新”产品金奖。

二、石湾窑釉色多姿多彩的原因

(一)民窑的开放精神和市场意识石湾窑是民窑,与北方受官府诸多限制的官窑不同,能自由、活泼地发展,所以釉色与器型都非常丰富。而且作为民窑,市场的竞争力决定能否生存,石湾制陶艺人的商业意识强,他们大规模仿烧名窑器,开发新的产品和釉色,是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和市场的竞争力。石湾人仿名窑器,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有创新,钧釉以紫变釉为特色,但稍淡雅的蓝变釉更受南方人的喜爱,所以大量烧制蓝钧釉,取得了“钧窑以紫胜,广钧以蓝胜”的骄人成绩,还创制出翠毛釉、石榴红等珍贵釉色。钧窑的变釉是一层釉,而石湾仿钧釉是两层釉,这不但是工艺上的区别,还反映了石湾人的创新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湾制陶人研究了前人未有研究过的锌结晶釉并取得了成功,1975年12月,国家轻工业部科技司在石湾召开了结晶釉座谈会。

(二)善于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智慧石湾窑釉色调配主要考虑四大因素:一是温度,主要是原料的熔点,分低温(800℃以下)、中温(1180℃)、高温(1280℃)三个等级;二是表面效果,主要指裂纹、纹理(流动的纹理)、结晶等;三是乳浊度,乳浊、半乳浊或是透明;四是色调。所以配釉时选择原料都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①

石湾窑陶工配釉,主要是用各种植物灰、河泥浆、蚬壳灰,还有金属原料。这些原料都是唾手可得的生产或生活废料。如调白釉用稻草灰,桑枝灰;黑釉用河泥浆、稻草灰、桑枝灰;绿釉是稻草灰、玻璃粉、铜屑。稻草灰从农家收集,桑枝灰则从制碱的作坊收购,这两种灰先分别制备,然后混在一起制成一种称为水白釉的基础釉料,这种釉料烧成温度范围广、乳浊度好、色泽温润洁白,作为基础釉加入发色的氧化金属,就可烧出丰富多彩的釉色来。佛山明清时期手工业非常兴旺发达,手工业作坊产生大量的铜、锡、铁、铅等金属废料,成为石湾陶工制釉的上好原料。陶工们还将河泥浆挖出来用于调釉,因为河泥含有丰富的铁。这些原料虽然简单,但成分复杂,如果在制备过程中操作不当,这些原料的化学成分就会发生改变或者流失,但石湾陶工有丰富调釉经验,用“土办法”调制出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釉色来。

(三)传统工艺技术的结晶

1.手工操作的个性化 石湾的钧釉与河南的钧釉很重要的区别是上釉的工艺不一样。石湾蓝钧釉的釉方并没有发蓝色的氧化金属,发蓝色主要由其独特的工艺而成,它分两次施釉,先在生坯上施含铁量较高的黑釉(或星珠),再施水白釉。在煅烧过程中底面釉互相渗透,熔融流动,产生斑驳陆离的变化。底釉中铁含量越高,釉面的蓝色就越深,面釉的乳浊度越高,流动性越强,在底釉和面釉结合时形成的纹理形态越丰富。石湾许多的变釉,都是由设计者将釉色配搭叠加,由于釉料中含有多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在烧制过程中釉料在一定熔点温度时釉药熔融,在流动状态下引起几种釉药的结构组合发生变化,创造出许许多多的釉色出来。石湾陶艺制品多以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小,色釉调配量不多,在原料加工时,研磨的颗料粗细不匀,施釉采用浇、浸或涂刷等不同的方法,使坯体附着的釉层厚薄不一致,烧出来的釉色会产生差异。

2.龙窑的不稳定性 自宋代以来,石湾一直以龙窑烧陶器。龙窑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是一种较难控制的窑炉。一是窑的密封性差,窑身孔洞多,窑头两个挤火口,窑身上多个投柴孔,还有出入产品的窑门,容易造成吸风、喷火现象,釉受窑内正、负压力的变化影响不一;二是窑火无连续性,每一下火投柴烧窑都重复升温、降温的过程,造成釉熔融时急时慢,转化反应亦时快时慢;三是燃料直接影响窑内气氛的生成,龙窑以木柴为主要燃料,木柴的类别、干湿程度不同,投柴的快慢不同,造成含烟量的波动,形成氧化还原气氛浓淡不一;四是窑火流速变化,受烟囱抽力的作用,火流从下而上,遇窑内半成品大小不同,摆放的疏密差别,火流流速不一,釉受火不均匀。还有,温度靠睇火师傅通过肉眼观察火的颜色来判断,每个师傅的标准不完全一样,这些人为的因素也是造成石湾窑釉色变化多样的原因。

3.柴烧的特色 石窑烧制的釉色古朴浑厚,自然流畅,变幻淋漓,这是柴烧的特色,人们称为“龙窑效果”。龙窑使用木柴作为燃料,龙窑在高温烧成阶段,与其他窑炉相比需要更大的窑压,窑气在龙窑内转换速度慢,停留时间亦比较长。作为燃料的木柴含有大量的钾,它与石湾传统陶釉配方里极易挥发的材料硼砂、盐、草木灰中的碱及一些在高温状态下也会挥发的有色金属铅、铜、铁等,同窑内的其他气体混为一体并慢慢转换,与制品有较长的接触时间,使制品表面产生一种特殊变化,于是便出现了这种效果,有时甚至出现窑变釉。在窑中有一些区域是难以控制的盲点,灶上师傅称之为“死角”,这个位置在烧窑过程中,空气流通慢,造成碳积聚特别多,形成还原气氛(烧窑时氧气充足时为氧化气氛,氧气不足、一氧化碳特别多时为还原气氛),釉中的金属在还原和氧化气氛的交替和转换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例如氧化铜,在氧化气氛中烧成会呈绿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呈紫色或红色,龙窑常烧出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因为可遇不可求,所以有一窑一宝的说法。②

三、丰富多彩的釉色对石湾陶文化的影响

石湾窑釉色对石湾窑的陶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日用陶瓷的生产还是艺术陶瓷的创作,釉色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奠定了石湾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石湾制陶业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宋代已经出现大规模的窑场,但直到明清,石湾窑才开始在中国陶瓷史中崭露头角。在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里,在最后一章《清代陶瓷》出现石湾窑,里面对釉色的介绍尤为重点:“石湾仿钧釉色以蓝色、玫瑰紫、墨彩、翠毛釉等色为最佳。值得注意的是,石湾仿钧釉是仿中有创,如钧窑的窑变釉是一层釉色,而石湾窑变釉却有底釉与面釉之分。底釉一般为铁锈色釉,其作用是填充坯胎表面的小气孔,减少面釉的吸釉率,煅烧时底釉和面釉发生互相渗透,加深釉面颜色,使釉面晶莹润泽,产生更良好的效果。”[3]441这本权威的《中国陶瓷史》强调石湾仿钧釉以及仿钧所取得的成就,这是因为钧窑是宋代兴起的一个显赫窑口,它改变以往以青釉为主的瓷器装饰手法,入元以后,在黄河中游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但不久就逐渐衰落,以致最后消失。而石湾的仿钧器的成功制作,使得钧窑窑变工艺得以在岭南地区保存下来,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形成带有自己风格特点的仿钧系列,得到史学家的肯定和重视。“石湾仿钧陶器是本地技术与外来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在继承钧窑的窑变传统方面,做了许多新贡献,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从而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一项杰出成就。”[4]91

(二)提高陶艺品的档次

1.艺术器皿多以釉色为装饰手段 在艺术陶的五大种类(人物、动物、山公、器皿和瓦脊)中,较早出现的是艺术器皿。明代苏可松的《翠毛釉贯耳瓶》是现今保存较好的有作者姓名、年代确切的作品。根据记载,明代陈粤彩、杨升、扬名都是擅于制作器皿的名家,“陈粤彩经常使用酱黄釉、绿釉等制作器物,作品较为细致整齐”,“杨名传世器多仿古铜器,精制黑釉,常用黑白两种釉色,简洁朴素”,“杨升作品多仿汉代铜器式样,擅长粉蓝色釉”。[5]119可见这些明代的制陶艺人做的已不是一般的日用陶器,而是在造型和施釉方面都有一定追求的工艺美术品。石湾窑釉色中蓝与青、青与白、紫与红、红与黄等颜色的组合、调配,加上变釉的特点,这种色彩和变化使人感到融和、协调。一件普通的日用陶器,因为它的釉色漂亮而变成一件惹人喜爱的艺术品,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清代到民国年间的白釉行(石湾陶业二十四行之一),原来多生产枕头、筷子筒、盂、茶盘等普通日用陶器,产品大部分内上白釉外上绿釉,后来产品釉色渐渐丰富,“据父老相传,行内之釉色是石湾传统釉色之始祖,最为丰富多彩,可视为石湾窑釉色之代表”[6]61。釉色作为一种装饰的手段,对于丰富多彩的石湾陶艺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增强了人物造型的艺术感染力 石湾艺人喜做花鸟虫鱼、仙佛罗汉、渔樵耕读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象,他们不但追求造型的写实传神,还在釉色配搭方面也很讲究。例如做花鸟虫鱼,他们不但仿其形,还会仿其自然的色彩,有时会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做人物,讲究衣服和配饰的釉色与主题配合,以起到烘托或强化作品的艺术效果。清末民初的陶瓷艺人刘佐潮,他擅长于做书生、老者、罗汉等,他自己配釉,以乳蓝、乳绿釉为胜,表现出人物的缓慢、沉静、深远而耐人寻味。而梁华甫,擅长于制变釉,喜做钟馗、达摩、关公等形象,以变釉装饰其衣服,显示人物的刚烈、勇猛和无所畏惧。石湾陶塑技艺成为国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配合艺术造型的釉色及其相关工艺是这项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促进制陶业的兴旺 石湾陶业的鼎盛时期出现在明清时期。清代光绪年间抄本《南海乡土志·矿物制造》载:“缸瓦窑,石湾为盛……贸易过百万,为工业一大宗。”“缸瓦,由石湾运省……每年出口值银一百余万元”。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制陶业的兴旺使釉色变得越来越丰富,釉色的丰富多彩又促进了石湾制陶业的进一步兴旺。明清石湾因生产产品的不同出现了二十四个陶业行会,其中以釉色作为行会标识的就有白釉行、黑釉行、红釉行,白釉行和黑釉行的从业人员约300人,产品品种200多个。釉色丰富的花盆行有从业人员超过1 000人,产品超过300多种。“由于该行的种类繁多,器型各不相同,所施釉彩亦能因器型而异,且能集整个制陶业釉彩的大成,五彩缤纷,引人注目,成为赢得市场的重要砝码。”[7]18花盆行的产品销量非常大,尤其是瓦脊。瓦脊装饰在庙宇屋脊上及两头,上面塑有人物、鸟兽、花卉、亭台楼阁等,是陶塑艺术与建筑装饰艺术结合的产物,体量大,制作工序繁复,费用高昂,只有实力雄厚的寺院或者会馆才会订造。瓦脊的销售,与石湾其他“价廉物美”日用陶瓷的销售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里造型的进步是一个因素,但釉色的丰富多彩是吸引这些大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文化交流的意义 石湾丰富的釉色、独特的造型,使石湾陶器远销海内外,有些地方还出现仿烧现象。据《高丽史》记载,他们仿烧中国石湾的琉璃瓦,质量和颜色比石湾的还要好。[8]180瓦脊因其造型丰富生动,色彩艳丽夺目,特别受岭南地区和海外华侨的喜爱,在广东广西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现仍有不少的瓦脊保留。最近笔者对越南胡志明市进行考察,胡志明市有不少石湾陶工在胡志明市及周边地区制作瓦脊及日用陶器,它们的造型和釉色与石湾本土制作的非常类似,他们常用蓝釉、绿釉和白釉,是石湾花盆行所常用釉色。笔者参观了该市的会馆,不但广府客商兴建的穗城会馆和广肇会馆有石湾瓦脊,三山会馆(属于福建省)、琼州会馆(属于海南省)等都建有石湾瓦脊,说明了瓦脊并不是只有广州及周边的人所接受,它体现了海外华侨对华人身份的认同和思乡之情。石湾陶瓷发挥了联结海外华人、向外国人展示岭南独特文化的一个载体,也是对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贡献。

四、结语

石湾陶瓷是泥釉火的完美结合。泥是否练得好,烧窑是否够火候,全由釉表现出来。而绚烂多姿、色彩斑斓的釉色又最易吸引到人们的眼球。很多时候,第一眼吸引人们的并不是物体的形态,而是它的颜色,使我们在万千事物中把它择选出来,色彩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加的美丽多姿,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9]259如何进行石湾陶艺创新,釉色的创新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在釉色的配制和使用上多花心思,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多适合时代需要、受时代欢迎的好作品。

注释:

①资料由石湾原料加工厂副厂长霍启成先生提供。

②资料由烧窑师傅梁沛星先生提供。

猜你喜欢

石湾釉色
关于石湾陶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形形色色 艺术人生
如意
宁夏青龙山石湾沟南冶镁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石湾的遗产资源与特色小镇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西安市司法局:扶志扶出石湾村群众幸福生活
论宋代瓷器的艺术特征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