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7期
关键词:城乡要素融合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00)

一、引言

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一体化被看作发生在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的、渐进的、城乡互动的双向过程,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石忆邵,2003)。城乡之间是相互依存和互相补充的,通过在城市和乡村地域系统之间建立互动和耦合机制,实现协调发展、要素自由流动的过程(陈修颖,2013)。城乡融合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有效把“乡村环境”与“城市的生活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赵树枫等,1998)形成城乡之间良性互动,实现城镇空间和乡村空间有机融合。推进城乡关系协调发展,关键是促进城乡要素充分流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是生态文明背景下追求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缓和城乡矛盾的有益探索。

二、要素回流乡村的必然趋势

(一)经济发展阶段上,要素回流农村是必然

改革开放之前,城乡之间要素流动是严格限制的。1978年以后城乡人口开始流动,沿海开发引入大量外资企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成本投入产业生产中促进了经济发展,人口红利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在城市务工的比较收益远高于农村务农收益,农村人口大量流出,导致三八九九六一群体留守农村,农村土地弃耕撂荒问题严重,甚至引发粮食安全的担忧。同时在农村区域农民家庭收入倾向储蓄,于是大量农村储蓄转化城市建设的资本,农村资金也大量外流。在要素外流的过程中,农业的基本生产要素已被其他产业定价(温铁军,2016),要素外部定价远远高于农村务农收益,农村要素就不断向城市向沿海工业制造业密集的区域集中。但当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资本过剩、金融资本过剩和传统劳动力过剩叠加的现实状况,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着成本高和收益低的困境。因此大量过剩的资本需要寻找新的资源资产资本化以获得增值收益,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引导人、财、物等要素向农村回流。

(二)传统农业生产的思维突破,多业态发展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建设,农业是推进工业发展的基础,主要通过规模化形成的剩余价值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进一步用工业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发展设施化农业、工厂化农业,大量化学肥料农药投入追求产量高效益。由此带来了农产品的成本地板抬高和价格天花板空间不断压缩的困境,根本无法应对国外规模化产业化大农业的市场冲击,农业生产效益低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农业发展模式逐渐突破传统工业化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可持续的农业多业态模式正在形成,成为吸引和容纳城市资本以及人力的重要场所,引导要素回流乡土社会。

(三)新时代乡村资源的消费群体日益扩大奠定动力基础

长期追求高速城镇化,使得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成本呈正向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极大,大多数城市的环境资源消耗量超过了他们预期的经济规模最终导致的是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等“大城市病”问题突出。城市与乡村本就应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生命共同体,乡村由于其生态文化多样性,成为与城市互补的生活场域、投资空间,提供了与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城市中产对于资源环境和生活品质的需求,成为推进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得以显性化,促使乡村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城市中产阶层崛起形成对乡村资源的需求,包括山水田园风光、有机绿色的生态农产品、乡风文化等,这一消费群体需求的扩大形成了要素向乡村回流的动力基础。

三、要素回流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阶段,要素逆向回流农村助力乡村振兴是必然的。回流的要素不局限于返乡能人带回的资本,更有市民下乡和城市资本进入,因此在要素回流形式和规模上都会存在着更大的空间。但要素回流需要合理引导,促进农村区域以及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化解城乡二元矛盾,需要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原则,要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要素,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叶兴庆,201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破解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和农民增收难(魏后凯,2018)。乡村振兴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充分激活乡村振兴主体积极性,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构想,需要各参与主体充分协作、共同努力(刘合光,2018)。乡村产业振兴要立足乡村现实,依托特色自然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形成优势特色产业,打破传统工业化思维,推进乡村多业态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产业兴则百业兴,引导要素回流乡村建设乡村,促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方向。将农业农村产业多元价值拓展到地域空间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眼于“接二连三”、一二三产融合、功能多样、质量取胜的现代农业产业兴旺与发展。借鉴日韩等国乡村振兴经验,发挥六次产业中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促进乡村产业创造新供给,培育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从而发挥出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农业价值增值,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周立等,2018)。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必须立足自身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原则选准主导产业。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城乡关系发展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存在显著差异的地域空间并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互惠共生的、共存共荣的。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阶段,对城乡关系应该有新的思考和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是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协调融合发展,使得城市的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回流乡村促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城乡要素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城乡涌动创业潮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