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固摄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漏症临床观察

2019-03-26汤伟玲

光明中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脾虚健脾针灸

汤伟玲

中医将女性在非经期时经血淋漓不尽称为“漏症”,属于妇科中较为常见的女性月经紊乱疾病,西医称之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多见[1]。患者多表现为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严重者可导致继发感染、失血性贫血,甚至休克、继发不孕等症状,对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中医认为脏腑亏虚,冲任失固是导致漏症发生的主要病机,根据脏腑辩病分为脾虚、肝郁及肾虚[2],其中脾虚型漏症尤为多见。近年来,笔者采用健脾固摄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漏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脾虚型漏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其中生育女性24例,未生育女性10例,平均年龄(36.03±6.20)岁,平均病程(0.38±0.13)年;观察组34例,其中生育女性25例,未生育女性9例,平均年龄(35.72±5.93)岁,平均病程(0.41±0.13)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脾虚型漏症诊断标准[3]:主症为经血淋漓不尽,血色淡,质清晰;次要兼症为面色发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小腹空坠,纳呆、便溏,舌脉为淡胖苔白,边角齿印;2)治疗前3个月未接受过激素类、止血类药物治疗;3)血红蛋白值>70 g/L;4)月经周期紊乱,经血淋漓日久不尽,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之漏下;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子宫内膜感染、病变等其他原因引起阴道出血者;2)严重肝,肾,心,脑,肺等器官疾病患者;3)造血系统和精神疾病等原发疾病患者;4)对服用中药过敏者;5)年龄<14岁或>50岁。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健脾固摄汤治疗。组方:太子参、白术、怀山药、芡实、续断、仙鹤草各15 g,荆芥炭、山楂炭、白芍各10 g,甘草5 g,水煮成汤剂约300 ml,每次150 ml,早、晚各服用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选取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常规消毒后使用环球牌0.3 mm×40 mm针灸针(苏州环球针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行轻捻转法,有胀痛感后留针30 min,选取脾腧穴,行热补手法,留针20 min,服药期间每隔1 d针灸治疗1次[4]。

1.4观察指标1)使用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2)参照自拟脾虚型漏症症状轻重评分表[5]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主症:分为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根据轻重依次为0、2、4、6分;次证:分为面色发白,小腹空坠,神疲气短,纳呆、便溏,面浮肢肿,根据病情弱强依次为0、1、2、3分。分数:0~30分,分数越低,说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3)根据症状评分判定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的临床疗效。

1.5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根据症状评分,症状评分减少率≥95%为痊愈;症状评分减少率≥70%并<95%为显效;症状评分减少率≥30%并<70%为有效;症状评分减少率<30%为无效。症状评分减少率=(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2组的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更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红蛋白变化水平变化比较 (例,±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2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改善幅度更优(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例,±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3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61校正,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学中“漏症”是生殖内分泌疾病[6]。其主要病机为气虚不固,导致冲任二脉失调,而脾虚型漏症患者,是由过度焦虑、饮食不节引起的脾脏损伤,导致气血亏损、运行不畅,继而发生冲任不固[7]。对于此类患者,应以升提气血,健脾助运,补中益胃,消补兼施,消中有补之法进行治疗。本研究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健脾固摄汤联合针灸治疗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健脾固摄汤治疗的对照组。

健脾固摄汤为笔者自拟方,由太子参、白术等10味药材组成,方中白术对脾虚湿盛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加太子参以增强益气健脾、摄血统血之效,二者共为君药,符合治血先治脾之意;白芍、续断、芡实补肝肾,续折伤,补脾止泻,以敛阴止血,养血调经,怀山药辅助主药补脾养胃,共为臣药;山楂炭止血凉血,荆芥炭、仙鹤草收敛止血,以使血止而不留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止血固本之功。

本研究通过对拟健脾固摄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漏症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2组的中医症状评分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血红蛋白水平大幅度增加。说明健脾固摄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漏症,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止血调经效果。中医辨证理论认为漏症是由肝、脾等脏腑和经脉的功能失调诱发的[8]。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脾统血,而脾为生血之源,易受肝木克乘。若肝郁气滞,易导致肝脾受损,冲任失调,故经血紊乱而下[9]。故治疗脾虚型漏症应以疏肝健脾,消补兼施,调理冲任为主。研究中取气海、足三里、脾腧为主穴,气海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是治疗崩漏常用效穴,加之足三里、脾腧可以固冲止血、生化气血,使统血有权,防止崩漏复发。再配以关元调理冲任、益气固摄,三阴交借助健脾益气的作用促进脾经经气运行,增强健脾统血的功效,以补养冲任[10]。诸穴相配,标本兼治,健脾益肾、固摄冲任、生化气血,以达到“澄源、复旧”的目的,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健脾固摄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漏症患者,可显著改善中医症状,增加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脾虚健脾针灸
自拟健脾除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汗疱疹疗效观察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