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BNP及心功能的影响

2019-03-25李世权李书辉董曜伟

右江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心功能

李世权 李书辉 董曜伟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年龄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相同年龄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由轻到重进行排序,偶数者作为观察组,奇数者作为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前30 min加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cTnI、BNP、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TnI水平均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NP水平均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LVEF、LVEDD及LVES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VEF、LVEDD及LVESD水平均改善(P<0.01),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高,LVEDD及LVESD较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7%(2/53),对照组发生率为18.87%(10/53),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χ2=6.014,P=0.014)。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可有效维持心肌梗死患者的cTnl水平稳定,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介入治疗;cTnI;BNP;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急症,主要指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进而引发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受到球囊挤压、血流再灌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最终影响治疗效果。替罗非班属于抗血小板类药物,其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主要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年龄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相同年龄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由轻到重进行排序,偶数者作为观察组,奇数者作为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43~76岁,平均(59.14±7.3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17例。观察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44~75岁,平均(58.86±7.13)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1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纳入及排除標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3];②均具备PCI术适应证;③发作时间<12 h;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②精神异常;③舒张压超过110 mmHg或收缩压超过180 mmHg;④伴有血液系统疾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手术治疗,术前口服300 g阿司匹林(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522),口服300 mg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18),术后口服100 mg阿司匹林及75 mg氯吡格雷,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皮下注射,100 U/kg,每天1次,连续5~7 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前30 min加用替罗非班注射液(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28),剂量为10 μg/kg,于3 min内完成静脉注射,随后以0.15 μg/(kg·min)维持剂量,微量泵持续泵入36~48 h。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cTnI、BNP、心功能及术后4周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①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 d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cTnI;②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 d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BNP;③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 d利用心脏多普勒彩超测定;④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恶性心律失常、血运重建、心肌缺血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W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cTnI水平的比较

术前两组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TnI水平均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两组BNP水平的比较

术前两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NP水平均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两组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术前两组LVEF、LVEDD及LVES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VEF、LVEDD及LVESD水平均改善(P<0.01),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高,LVEDD及LVESD较对照组低(P<0.01)。见表3。

2.4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7%(2/53),仅血运重建2例;对照组发生率为18.87%(10/53),其中恶性心律失常4例,血运重建3例,心肌缺血3例;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4,P=0014)。

3讨论

PCI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还可有效维持血流稳定,促进患者恢复[4]。由于心肌细胞受到缺血缺氧的影响,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且受到PCI手术球囊的挤压、血流再灌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血管进一步阻塞,进而对内皮细胞功能造成损伤,导致治疗效果下降[5]。因此,PCI手术中配合有效的药物治疗在提升疗效及促进患者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标志物在诊断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cTnI是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标志物,其通常在发生心肌损伤时出现,且不受骨骼肌损伤的影响。BNP属于心脏神经激素,其主要在心室中合成,由心室肌细胞产生及分泌。其波动情况主要与心室张力有关,当室壁压力超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时,其含量也随之升高,可有效评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不全,反映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情况[6]。目前,临床上常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术后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易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cTnI水平、BNP水平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LVEDD及LVESD较对照组低,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低,表明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在于,替罗非班属于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有效阻断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因子及缩血管物质的释放,改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缺血,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7]。张颖等人[8]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加入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提升左心室射血功能,降低30 d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罗长军等[9]研究指出,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情况,降低血小板聚集程度,改善左心室心功能,减少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均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可有效维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Tnl水平稳定,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参考文献

[1]曹慧丽,白子良,杨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7):1034-1035.

[2]李冬利,吕彤.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6):1135-1138.

[3]陈阳,徐兆龙,刘仁光.心肌梗死第三次全球统一定义[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22(10):951,953.

[4]王蕊,陈步星.高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30(1):27-30.

[5]吴海丽,李贤斌.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9):1025-1027.

[6]潘庆丽,霍本良,王立旗,等.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5):609-611.

[7]肖立运.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干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895-1897.

[8]張颖,魏显敬,王晓卿,等.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的应用评价[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5):662-664.

[9]罗长军,张敬,冯红兵.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4):108-110.

(收稿日期:2018-11-07修回日期:2018-11-03)

(编辑:梁明佩)

猜你喜欢

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心功能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芪参益气滴丸、双嘧达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