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写实油画人体线条的妙用

2019-03-23张雅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2期

张雅娜

摘 要:在写实油画尤其是人物肖像写实油画当中,人体线条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造型语言,是构成完整写实油画作品的基础所在,也是塑造人物形象及其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因此,文章将从简单说明写实油画中的线的表现形式入手,结合具体油画作品,重点针对写实油画中人体线条的妙用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写实油画;人体线条;造型语言;显性线条;隐性线条

把握人体线条在写实油画中的应用,是画家有效完成写实油画人物肖像创作的根本前提。本文旨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写实油画及人体线条,明确人体线条在写实油画中的运用价值与运用方式,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相应理论参考的同时,也能够为画家在写实油画中合理运用人体线条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与参考。

一、写实油画中线的表现形式分析

线条是写实油画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按照具体类型,写实油画中的线条可细分成两种,即显性线条与隐性线条[1]。在文艺复兴之前,以波提切利等为代表的写实油画艺术家普遍习惯在油画创作中运用显性的人体线条表现目标人物。例如在波提切利创作的著名写实油画作品《基督受洗图》,画中主要包括耶稣、圣约翰等在内的五名人物。画家主要利用各种人体线条完成人物造型,其在描绘人体形體转折(譬如在刻画画面中央受洗的基督)时,采用了诸多纤细、圆滑的显性线条展示出庄严、虔诚的基督人物形象。尤其是画面中借助显性人体线条对基督右腿微微弯曲、双手合十正放于胸前等细节的刻画和描绘,将耶稣衷心祈祷、神态安详的人物形象真实立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画家有意使用外露的线条,完成人物造型并充分表达自身思想情感,也通过充分发挥线条感,增强了写实油画画面的平面感与装饰性。

而在文艺复兴开始后,包括几何学、光学等在内的诸多科学领域得到极大发展。此时为了能够更加凸显出写实油画的逼真特征,画家在描绘人物对象时开始倾向于使用隐性的线条。例如在拉图尔创作的写实油画《牌场作弊》中,画家主要借助色块相互挤压、拼接中产生的边缘线以及面面交界的结构线等隐性线条进行人物造型,并通过明暗对比等方式将原本隐性的线彻底藏起来。在该幅写实油画作品中,画家基本只通过使用隐性的边缘性线条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刻画,如在减弱画面中人物皮肤明暗部对比的同时,使用线条刻画出主要人物的衣服造型,并由此构成一个中间色调,最后利用有空间的暗色背景,将牌场中的人物一并推至前景画面中。画面在有效避免使用大量显性线条令画面突兀之余,也可以借助光线、隐性线条的变化,使得写实油画作品丰富且极具层次感和真实感,彰显出写实油画独特的审美艺术性。

二、写实油画中人体线条的运用意义分析

(一)写实油画以人体线条为基本构架

写实油画人物创作需要同时具备形似和神似的特征,而正确把握人体基本构架则是完成写实油画人物创作的首要前提。合理运用人体线条有助于创作者对对象的形象、特征等进行真实描绘,并通过人体线条将人所具备的内在精神准确传达给广大受众。例如在尼古拉·费欣所创作的写实油画作品《妮娜》当中,在描绘人物衣服的时候便简单地使用线条寥寥数笔勾画出完整的衣物部分。而在其头发的绘画中,创作者则在使用人体线条确定基本构型的同时,采用反复揉扫的绘画技法,使得油画中人物的头发描绘更加逼真且具有一定的蓬松感。忻东旺在创作人物肖像写实油画《处境》时,同样也是运用人体线条集中刻画人物腹部,在真实表现孕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借助人体线条的勾勒与变化,体现出人物腹部的变化,表达创作者关于新生的想象。

(二)通过人体线条完成油画整体表达

不同于抽象油画,写实油画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便是真实性。人体线条不仅具有基础的线条感特征,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审美性,这与写实油画创作对于细节的刻画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在创作写实油画的过程中,对人体线条进行合理运用,借助线条粗细、疏密与虚实变化等,在充分发挥人体线条所具备的线条感、细致刻画目标人物之余,也能够进一步增强油画的写实性与真实性,完成写实油画的整体表达与情感体现[2]。例如在作品《室内裸女》中,创作者先简单使用直线勾勒出大致的背景,在细致刻画裸女时则大量运用了各种曲线作为主要人体线条,运用圆滑、流畅、连续的曲线,在有效塑造出描绘人物的细腻、柔美等形象特征的同时,也与棱角分明的背景线条形成强烈对比,进而更加凸显出写实油画的真实感与艺术性。

(三)人体线条增强油画的视觉冲击力

写实油画采用构造二维空间的方式表达三维空间,进而使得油画作品具有更优的空间构造。运用人体线条并进行界面转化,不仅有助于增强写实油画的空间感,同时也能够强化写实油画作品给受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与震撼效果。在创作写实油画时,创作者运用人体线条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虚实变化等,可以为写实油画作品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空间表现力,使得写实油画更加逼真,充满真实感。例如在写实油画作品《舞蹈教室》当中,创作者主要描绘了数十名女孩与一位老人。在人物描绘时,创作者使用了大量虚虚实实、粗细交织的圆润曲线人体线条,在细腻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使得写实油画具有一种强烈的三维空间感。在人体线条的勾勒下,画面显得十分立体并具有绝佳的真实效果。

三、人体线条在写实油画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一)借鉴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造型

线条尤其是人体线条作为写实油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绘画元素,具有强大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也是形成画家独特画风与艺术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我国当代写实油画在运用人体线条之初,受西方古典绘画中线条人物造型方式的影响较大。如在忻东旺与俞晓夫等艺术家创作的人物写实油画作品中,可明显发现其使用了大量的人体线条。以忻东旺创作的写实油画作品《明天多云转晴》为例,画家在塑造人物时通过对人物比例进行一定压缩,进而使得画面从视觉上营造出一种无形的压迫之感。在人物形体结构塑造中,画家则刻意使用了直线、圆曲线等线条使得人物形体结构既圆且方,令画面凸显出一种敦厚、凝重之感,并在众多人体线条中注入创作者自身关于社会的思考与想法。画家通过积极借鉴西方古典绘画中的块面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包括刮、堆等在内的众多油画技法适当挤压画中人物形体结构,由此产生了众多隐性线条,并借助此类线条对人物的位置与结构等进行真实刻画。事实上,在该幅写实油画作品中,创作者在塑造人物形体特别是在展现人物结构与形体转折时,采用的众多或虚或实的黑色线条,不仅没有破坏画面的整体感,反而使得人物形体在人体线条的巧妙运用下更加连贯、完整。

(二)借鉴中西方壁画中的人体线条

在我国敦煌壁画以及西方古希腊等神庙内的壁画中,也使用了大量人体线条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和塑造。而在写实油画中,创作者同样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巧妙借鉴中西方壁画当中的人体线条这一绘画语言,用以更加真实、立体地展现目标人物,并精准传达出创作者自身真实的思想情感与内在精神,为写实油画增添独特的艺术审美性。例如在朝戈创作的写实油画作品《两千年的两个人》当中,画家便是通过积极吸收古希腊以及古埃及壁画艺术中使用人体线条塑造人物造型的方式,适当压缩了人物立体的形象,并利用这一方式令平面的画面结构相互挤压,进而生成各种隐性线条。采用挤压出来的线条描绘人物,不仅使得画面较为单纯,同时也充分展现出线条的力度与严谨性,在人体线条的巧妙利用下令整幅写实油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与厚重的历史感。而在关良的《京剧人物》这一写实油画作品中,创作者对人物与背景进行简单绘画,即运用各种干练、流畅的线条描画人物形象,并借助线条的虚实与明暗变化,拉伸画面空间,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与视觉冲击力[3]。特别是在人物造型塑造中,画家所使用的线条质朴自然甚至略显笨拙,在描绘人物衣服及人物神态时,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如同儿童简笔画一般的简单线条。画家的此种用线方式正是借鉴于我国传统绘画当中汉代画像砖上的人体线条。创作者将我国传统绘画中的结构形式与人体线条相互结合,在将线条的情趣充分彰显之余,也更加准确地传达出创作者的审美理想,将蕴含在画面中的丰富内在精神融入在单纯简练的人体线条中,使得写意油画作品充满真实感、创造力、表现力。

(三)写实油画中人体线条的创新运用

在创作写实油画作品时,创作者还需要在保留油画写实性特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艺术创造力,巧妙运用人体线条塑造出新颖的人物形象。例如在俞晓夫创作的写实油画作品《古典橱窗》中,创作者选取真实的人物事件作为主要绘画对象,并力求通过写实的方式对其进行真实表达,使得画中人物极具真实性。而创作者在画面中重组人物形象的方式,则诠释出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意趣。在该幅作品中,创作者使用了大量带有金属质感颜色的简单线条,以类似简笔画、儿童画的趣味方式进行人物绘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则使用概括的人体线条准确、生动地勾勒出大致人物造型,而非对人物局部细节进行详细刻画,用显性直观的线条呈现出背景,从而使得油画作品增添了一定的空间感。创作者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独特创新,对原本单纯的线条使用进行真实描绘和升华,进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别具一格的写实油画风格。

综上所述,将人体线条合理运用在写实油画中,不仅可以确定基础的人体造型,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写实油画的整体视觉冲击力与审美艺术性,使得写实油画能够更好地完成整体表达与情感体现。因此在实际创作写实油画时,画家需要充分立足实际,积极借鉴西方古典绘画或中西方壁画当中的优秀人体线条运用方式,并主动融合自身独特的创作理念对其加以创新,從而在巧妙运用人体线条的基础上,实现写实油画的高质量、整体化创作。

参考文献:

[1]周扬.写实油画人物肖像的形象塑造[J].美术教育研究,2019(7):14-15.

[2]代沙日娜,刘佳.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7(11):63-64.

[3]吴昊.素描对写实油画创作的重要性[D].沈阳大学,2016.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