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让初中数学课堂“沉闷”

2019-03-23胡春香

考试周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激情数学课堂

摘 要:传统的教法以讲解为主,过于枯燥和理论化,易产生沉闷式课堂。教师追求课堂活力显现,所以探索活跃式课堂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学的积极性。结合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活跃式设计,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迸发参与课堂的激情,树立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

关键词:数学;沉闷;活跃式;课堂;激情;设计;融洽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过于枯燥和理论化,易产生沉闷式课堂。沉闷的数学课不适合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性格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的教学方法提倡的是老师导和学生学和谐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需要一种生命活力尽显的方式,所以打造活跃式的课堂模式。“活跃式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堂参与积极、思维积极,为达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迸发的一种积极参与课堂的方式。

让同学们在数学课上活跃起来对于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和激励学生主动实验、探索、思考,树立课堂参与意识、责任意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教师在活跃数学课堂方面煞费苦心地进行设计、研究,也常常为课堂教学活跃不起来而头疼。本人结合在本校开展的课题研究所得对课堂活跃式设计同时结合教学常用的“三环节”教学法谈体会。

一、 课前预习——为活跃的课堂作知识准备

提前预习是课堂活跃必不可少的前提。使新知与学生已知进行联系契合。由于预习,听课时就感到轻松,精力侧重理解和思考上,同时有益于学生自己把握上课时的表现点,更好地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同时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增强自学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我们对学生一贯的要求。这边就不再赘说。

二、 课堂是舞台——活跃体现的场所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学生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精力充沛富有活力,充满激情,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不喜欢固化不变。用心设计新知教学和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带给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参与课堂的激情。

活跃课堂必须课堂形式的多样设计:

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我们对数学课堂进行多样化设计以达成本文所主导的活跃式数学课堂,如:

情境式设计:

比如设计“一定可以摸到球吗?”的课堂教学时,我微笑着提着一个装着球的袋子到教室就为该堂课带来一个好的引入。

情境设计多注意趣味性、生活性,好的效果自然显现。设计好数学引入情境,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平时教学中多思考,多细心总结,不断积累、优化,为学生顺利学习新知创设情景。

语言形象式设计:

如:课题《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开场是:2001年4月1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美撞机事件,(动画演示撞机过程)……师:在这一事件中,当我机奉命跟踪敌机时,我地面指挥人员如何准确地确定其空中距离,并指挥我机进行成功拦截的呢?教师既注意语言的形象设计,同时板书建立数学问题。当时制造的情境震撼人心,扣人心弦,问题开路。收到好的课堂活跃效果。

游戏模式设计:

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砸蛋”游戏方式我认为在我的数学课堂用来活跃气氛是挺好的借鉴。

展示式设计:

如:教学“三视图”是这样入课的:首先展示奥运会上从不同方向拍摄的刘翔夺冠的照片,接着师生咏诵苏轼的《题西林壁》,并观看其多个画面,在这个基础上引入新课,这样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确实存在从不同方向看的现象。用苏轼的《题西林壁》诗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如诗画的意境,从诗中提取出隐藏的数学新知,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人文思想,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美,体验数学课堂在“美”的享受中的“活跃”。

小组竞赛式设计: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课中表现好坏按小组计分,每星期评出表现好学习活跃的小组。这种教学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参与课堂和竞争思维,调动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在小组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

討论式设计:

课堂讨论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分层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适当的安排讨论对活跃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不无裨益。

抢答式设计:

教师将原本的教学内容改为竞赛的形式。如:“谁先把运算结果算出来,谁就赢,同时为本小组的积分加分”;一组填空题;一组选择题等等这样设计。可以随时使用,比较方便。

表演式设计:

如在“打折销售”这一节课中,让学生走上讲台,而教师是观众,老师把同学分成三组,分别是厂家一组、商家和消费者各一组,每组都有组长,大家课前准备好衣架子、衣服、标签牌等道具,组织打折销售,先由厂家向销售商介绍产品,推销产品,接着由销售商以30%的利润率定价销售,再由顾客选择商品,这些过程让学生比较容易明白利润、成本、利润率等概念并归纳发现“商品售价-商品成本=商品利润”等公式,我想这样的课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正如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教学过程布置一些“数学事件”,通过数学知识呈现方式的变化,用各种活动的形式探索,丰富各种互动方式,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内在激情。学生在探究数学的过程中设计“做中学”“用中学”“动中学”,这些过程就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活力四射的课堂。

活跃课堂必需安排“有效的思考”

教师在课堂留足思考的时间,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新知的探索。有效的做法是: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12+16+112+…+12008×2009

[解析]观察特点,它们分别可以表示为:

12=11×2=1-12,16=12×3=12-13,…,12008×2009=12008-12009

所以,原式=1-12+12-13+…+12008-12009=1-12009=20082009

[变式一]方程x2+x6+x12+…+x2008×2009=2008的解是 。

[变式二]方程x3+x15+x35+…+x2005×2007=1的解是( )

A. 20062007B. 20072006C. 20071003D. 10032007

通过变式训练,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达成思维的培养,让课堂有内在活跃的灵魂。

再如:求1+3+5+7+……+89= 。

本题用高斯法,能得出该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的思维又可得如下运算方式:

第一种:1=1×1 1+3=2×2 1+3+5=3×3 …… 1+3+5+…+89=45×45

第二种:由于1=1×1×1 3+5=2×2×2 7+9+11=3×3×3 …… 73+75+…+89=9×9×9

1+3+5+…+89=1×1×1+2×2×2+3×3×3+…+9×9×9=13+23+33+…+93。

設计一题多解,打造发散思维的活跃性。可让学生对数学解题思维有深入的感知。

通过一题几变、一题多解题型训练,培养学生多种思维的发散、活跃、创新。在平时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自编、自解数学问题,实际效果明显。当然,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长久性、系统性,还需我们在平时不断探索积累。

活跃课堂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

平时师生间的平等相处、关系融洽是课堂主体性发挥的人文前提。利用课间、闲暇和学生谈心、摆棋阵、做游戏、讲人生等等方式建立起平等、信任的感情,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主动参与学习便有了好的基础。罗斯心理学家也提到:“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教师平时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灵活地应用激励法,如一个赞许的手势、点头、微笑、热切盼望的眼神、安抚的动作都可让学生融入你情感中来。在课上创立开放的人文环境,包括超出课堂设计范围的思考,这些都是应鼓励的。

三、 课后需落实——明日课堂活跃的新起点

课堂目标的达成学生要有内化的过程。课后内化教师还应加以提出任务,指明明日目标,配合检查落实,为明日课堂打基础。

教师追求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形成良性循环的教与学效果,关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就会彼此相长。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教师自身个性,多借助现代手段,多方面灵活选择,就会实现最优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高效率教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2]任勇.年轻教师必听的讲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万祥.这样做,教师更幸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胡春香,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涂坊中学。

猜你喜欢

激情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