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环境下新媒体深度报道研究

2019-03-21石龙舟李寒清

记者摇篮 2019年2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新媒体优势

石龙舟 李寒清

【摘 要】新媒体的技术日新月异,曾经的“新媒体能不能做深度报道”的问题通过实践的发展已经得到解答。新媒体深度报道初试锋芒,并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就新媒体需要深度报道、新媒体深度报道具有的优势和新媒体如何做好深度报道进行分析。

【關键词】新媒体   深度报道   优势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很多习惯都在改变着。一边是受众倾向于接受“短平快”的信息,拒绝长篇大论;一边是传统的纸媒日渐式微,纷纷裁撤深度报道部门。在这样变化中,深度报道的处境相当尴尬。纵观深度报道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深度报道最初就是报纸应对电子媒介而产生发展来的,但深度报道生来就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新媒体也能将深度报道利用,电视深度报道——评论,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对于深度报道,学术界还未有统一的定义。援引20世纪40年代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的《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业》的定义:“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新闻学大词典》:“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安徽大学刘勇教授在《深度报道采访写作中》给出的定义:“深度报道就是深刻和全面揭示事实真相的报道方式。”从上面几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深度报道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全面和有深度的解释。

当下的新旧媒体之争中,新媒体利用其海量的信息和时效性的优势明显占据了上风。但是仅仅依靠海量的信息和时效性的优势,很难长久维持这样的优势。深度报道就是新媒体扩大优势的另一个突破口。

一、新媒体需要深度报道

由于深度报道能够提供对新闻事实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不仅反映新闻事实的表象,又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还能对新闻事实未来的走向作出解释。因此,深度报道的版面相对来说较长。社会环境和媒介生态受到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影响:纸媒中落,电视的开机率下降;媒介受众不仅遭受现实社会的压力,还要面临选择媒介接触的压力,新媒体接触的便捷理所当然地成为受众的首选。这就给新媒体做深度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受众的个体特征和喜好的多样性也给新媒体做深度报道提供了可能性。受众是实实在在有差异的个体,有些人喜欢简短的消息,也有人喜欢深度报道。有人这段时间喜欢看短篇消息,过段时间又会喜欢看深度报道。所以说,新媒体做好深度报道不仅有市场,而且对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履行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

1.做好深度报道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深度报道一直与“精英”相联系。一般来说,高质量报纸都是以严肃的新闻题材为报道对象的,而深度报道天然地与严肃题材相联系。在新媒体时代,做好深度报道可以提升新媒体的层次和价值。当下的新媒体的信息发布都在追求“快速”,新媒体发布的信息之间的间隔也越来越短,一旦某个新闻事件被报道,受众知道新闻事件之后,对新闻事件的重复报道就很难再吸引人了。但刨根问底的深度报道这时候的作用则有可能彰显,深度报道可以将受众关注的焦点引申到“为什么”“怎么样”的更深层次。通过深度报道,新媒体还可表明自身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争取更多受众。

2.做好深度报道是履行媒介社会影响力的需要。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信息的快速传播,由于新媒体之间信息的更新间隔越来越小,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不可避免地带来“三俗”的问题。新媒体在追求信息发布的快速的同时,对信息的报道往往浅尝辄止,对新闻事件的信息报道只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扩展。新媒体还会出现“标题党”:标题极尽夸张,有着“三俗”的暗示;文章的正文与标题严重不符。新媒体不断地有假新闻现象的出现。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新媒体的更进一步发展。

新媒体要想进一步发展,不仅要解决“点到为止”“标题党”“假新闻”的现象,还要重塑自身形象。深度报道是重塑新媒体社会形象的重要一步。新媒体从同质化的竞争中突围,深度报道是一个选择。

二、新媒体做好深度报道的优势

深度报道初始时的载体是纸媒,其形式基本上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当广播和电视成为深度报道的载体时,深度报道的形式就丰富起来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都可以被深度报道所用。新环境下,随着深度报道载体的变化,形式也有所变化,新媒体深度报道可利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新媒体做好深度报道的优势。

1.人才优势。深度报道是从传统媒体的纸媒开始的,传统的纸媒聚集着一批优秀的人才。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部门纷纷撤销,例如《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相继裁撤深度部,导致大多数的专业记者扎入新媒体,这样一来就充实了新媒体的深度报道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纸媒的日渐式微,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广阔,高校毕业生择业趋向于新媒体。高校也相应地开设了更多的新媒体课程,这对新媒体的人才储备都是重大的利好。

2.技术优势。技术不仅是推动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新媒体做深度报道的最大优势。当下的新媒体技术特点主要是“数据化”“可视化”和“交互性”,这些技术优势使得新媒体深度报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方式更为灵活,形式更为多样。

与数字有着天然联系的新媒体,对数据的重视程度更甚,新媒体可运用的手段更丰富,不仅可以利用传统媒体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手段,还可以利用HTML5和VR虚拟现实技术手段。新媒体深度报道更加注重图表和可视化的运用,这些技术的运用会使深度报道的形式更加活泼和生动,增强了受众的阅读体验。此外,新媒体深度报道在推送方面,可以依据受众的喜好,利用算法技术,精确地抓取受众喜好,实现深度报道的精确推送。新媒体的互动性对深度报道的发展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网络媒介和手机移动媒介都开设的评论区对新闻深度和广度的发掘起到了拓展的作用。手机移动新闻APP都有“问吧”设置,这对深度报道也是个有意义的探索。

3.资源优势。新媒体的类别主要有:传统媒体的衍变媒体、网络新媒体和移动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衍变媒体由于挂靠传统媒体而存在,在遇到重大的新闻事件时,常常会转载来自母报或其他报纸的深度报道,例如《人民日报》手机APP和《南方周末》手机APP。另一些独立的新媒体,如凤凰网和腾讯新闻有着比较成熟的报道经验,在遇到重大新闻题材时,也能比较成功地做出深度报道。

4.受众优势。新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多,我国的上网人数在不断增多并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宁怡楠在《机遇与变革:网络媒体深度报道新动向探析》一文中对我国网民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40岁及以上年龄的网民比例呈不断地波动上升趋势。而40岁以上的网民是深度报道的潜在受众。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青年为主的网民结构会被逐渐打破,以追求娱乐休闲为主的年轻网民在一定程度上会把关注的焦点由娱乐转移到社会问题上,这就为深度报道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三、新媒体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不是报纸的“专利”,新媒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深度报道也是当前学界和业界研究的热点,笔者认为新媒体做好深度报道离不开内容、版面这几方面。以下将会具体地从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内容为王。新媒体时代仍然是以内容为王的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原创和高品质内容的竞争。现如今新媒体环境,存在着新闻同质化严重、新闻选题娱乐化和新闻主题不鲜明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新媒体若要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从内容方面着手,提供高品质的原创内容,避免新闻的同质化。“澎湃新闻”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澎湃新闻”提出“时政”和“思想”的两大口号,而“时政”和“思想”必然与深度报道相联系。实践证明,“澎湃新闻”的传播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上海澎湃现象”。这足以证明,新媒体的竞争离不开内容的竞争。

2.版面力量。深度报道能够提供对新闻事实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不仅反映新闻事实的表象,又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还能對新闻事实未来的走向作出解释。因此,深度报道的版面相对来说较长。新媒体同传统媒体的版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新媒体尤其是手机移动媒体在版面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手机移动媒体可以无限翻页,而劣势是移动端的屏幕较小。

新媒体的版面编辑较以往的传统媒体更为活泼和生动。受限于屏幕的大小,新媒体要多管齐下,运用视频、音频、动画、图片和文字才能将优势发挥得更充分。新媒体更趋向于视频、动画等相对更直观的报道方式。为了避免同质化的竞争,新媒体应该形成一套自己的深度报道方式和流程。腾讯新闻的《活着》以图片加文字的方式介绍新闻事件,其中穿插着丰富的背景资料,报道的新闻事实却令人深思。新京报的《局面》则是利用视频专访和微博文字组合的方式深层次解释新闻事件,《局面》的官方微博载有文字对视频内容作进一步分析解释和跟踪报道。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每日人物》的报道方式则符合了微信的传播策略,每日推送1到3条报道。其内容基本上是文字为主,辅以图片解释,基本篇幅不长,这样简单的方式传播了深层次的思想。

3.数据的作用。“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可以增加深度报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新媒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数据展现给受众,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可以表达新媒体的价值取向,传递数据背后信息。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新媒体对数据的运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简单地堆砌和展示数据,而透过数据分析和揭示本质的能力还较弱。

新媒体的数据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通过数据和文字解释的形式,也可以将数据视频和动画的形式展现,但是,这些方式最终都是要揭示数据背后的本质,这是新媒体不成熟的一点,也是未来新媒体发展的一大优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的媒介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因此研究当下的新闻实务都要在“新媒体环境”这个前提之下,深度报道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张“王牌”但不代表是传统媒体的“专利”。新媒体如果利用好“深度报道”,将会从当下复杂的媒介环境中脱颖而出。

(作者学校: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M].展江,王征,王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紫,白天明.新媒体深度报道的特征与发展[J].军事记者,2016,(06):48-49.

[3]宁怡楠.机遇与变革:网络媒体深度报道新动向探析[J].今传媒,2016,24(05):78-79.

[4]崔明浩.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5,1(19):5-6. (2016-01-13).

[5]佘杨.当代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6(06):138-146.

[6]崔雯雯.浅析网络深度报道的困境与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5,(05):85-86.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新媒体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