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时代图书编辑职业精神

2019-03-21

传播与版权 2019年7期
关键词:图书精神职业

宋 婷

(兰州大学出版社,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图书编辑职业精神的内涵

图书编辑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这一群体应富有知识,具有强烈责任心,拥有坚定的职业信仰和一定奉献精神。其编辑精神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从事本职业活动的精神、自觉、素养和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情怀操守、职业风范和行为能力。新时代图书编辑的职业精神有其特定内涵:既坚守出版传统,又有时代创新特征;既有较高品位的文化情怀,又有耐心细致的奉献精神。

二、图书编辑职业精神的重要性

(一)国家层面

图书编辑职业精神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版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图书编辑是出版的生力军。新时代下,图书编辑职业精神,必须首先与国家文化建设及主流意识形态之要求高度契合。如果没有编辑职业精神的支撑,就不能时刻坚持国家文化发展趋势、大政方针及国家关于舆论宣传和出版工作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弘扬主旋律,创造优秀的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用先进的文化影响和引导读者,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及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之需要服务,是对国家和社会使命的坚守,更是每一位图书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使命追求。

(二)社会层面

1. 图书编辑职业精神是人民精神食粮之需要。精神食粮,意指对国家、社会、人民有利的、健康的,且能满足人民思想需求、契合主流意识的精神产品。新时代图书编辑职业精神在此处的要义,应体现在生产出对人民负责、对时代尽责的图书产品上。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出版上力戒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学术造假产品,净化出版学术空气;同时,自觉抵制低俗暴力、跟风效仿、侵权盗版产品,承担出版社会责任。认真严肃地将图书产品的综合质量作为衡量其社会效益的第一要务,坚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出无愧于时代且能经久流传的传世佳作。

2. 图书编辑职业精神,是科学文化传承之需要。文化传承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上下两代人,甚至几代人之间传递和承接过程的总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通过文化积累、文化选择、文化创意、文化交流等途径传播,新时代的图书编辑在科学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元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图书编辑一是要承继老一辈图书编辑优良的职业精神,增加自身传统文化之底蕴,博古通今,扩大科学文化之受众;二是要将优秀的中国科学文化财富及宝贵思想承前启后,主动承担并充分发挥自己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继往开来。

3. 图书编辑职业精神,是文化创新之需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当代图书编辑肩负着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编辑职业精神更是文化创新之需要。新时代图书编辑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意识作为编辑职业精神的一部分,肩负起文化创新的使命,做文化创新的主要承载者和担当者。不断运用新形式、新角度、新变化、新思维、新理念发现新需求、发现新题材、发现新领域、发现新成果,不断为人民群众增添有益的且有创新精神的文化财富。

4. 图书编辑职业精神,是文化自信之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别明确阐释“文化自信”理念,他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梦的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图书编辑职业精神,亦是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这种坚定的文化自信所持有的坚定信心。表现在编辑工作中,既是编辑出版工作对我国文化产出和文化来源的高度自信,亦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同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出版事业层面

图书编辑职业精神,是出版事业改革发展之需要。出版是将人类世代累积的发现和智慧、情感和思想薪火相传、含弘光大,为公众创造“真、善、美”之传播的一项永不停歇的事业,需要从业者具备职业精神,既拥有情怀操守和实干精神,又能一丝不苟、潜心做事。出版亦是架起读者与作者之间桥梁的事业。图书编辑职业精神要求每一位编辑深刻体悟“为人作嫁衣”的恢宏胸襟,并以自己这种特殊社会角色和作为这份特殊事业的基层工作者和缔造者的身份而感到自豪。在努力为出版事业大厦添砖加瓦的征途中,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始终保有对这份事业的激情与热情。

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传统出版业迎来改革机遇和挑战,各出版社编辑策划的选题极大丰富了出版市场,读者也空前享受了出版改革带来的文化福利。面对出版市场异彩纷呈的盛世,图书编辑职业精神在文化空前大繁荣的新时代下,更需重新定位、更新理念,编辑工作势必被赋予更多新的外延和工作模式的转变契机,其职业精神的塑造亦注定成为投身出版事业之前提。

(四)个人层面

1. 图书编辑职业精神,是编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之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一生中对与其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态度、价值观、理想信念表现及愿望等的连续性过程的规划,也是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的规划;更是确定个人奋斗目标并由此选择实现某一目标职业的依据。新时代是人民的时代,更是实现自己价值、理想、梦想的新时代。图书编辑行业的职业精神要求编辑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及专业方向,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长处的岗位,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方向作为发展轨迹。从该意义上来说,塑造编辑职业精神是图书编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首要需要。

2. 图书编辑职业精神,是编辑成长之需要。成长泛指事务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蜕变,变得成熟、优良的变化过程。图书编辑的成长均会经历踌躇期、困顿期、成熟期。从对出版工作充满新奇、信心满满,到发现挫败感来袭,沉下浮躁的心;从不熟悉编辑流程,到基本掌握编辑工作要点;从编校书稿无从下手,到累不可支、摇摆犹豫在职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平衡之中;从不知如何策划书稿,到渐渐熟悉资源整合、对项目管理每个环节驾轻就熟……在能“操千曲而后晓声”之后,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亦是图书编辑职业精神的形成和践行的过程。

3. 图书编辑职业精神,是工匠精神之需要。工匠精神是一种杰出的职业精神,是从业者优秀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新时代编辑职业精神是工匠精神之需要,工匠精神是提高编辑工作质量的法宝。新时代的图书编辑要深刻把握工匠精神之内涵,让工匠精神“追求极致”的思维和行动自觉指导编辑的日常工作,并将这种卓越的工作理念发展成为主导意识,在工作中力求精益求精、专注严谨、追求完美,把编辑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做精,由此内化为编辑的内在品质,使其上升为一种职业信仰,有信仰,方能有力量。始终坚持工匠精神,让“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图书编辑职业精神的核心素养

(一)理想信念

出版工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多出传世精品,为国家出版事业贡献力量。理想信念在人生的职业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精神动力,亦是精神支柱。图书编辑追求人生理想道路上的重要经历,为其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一种光明向上的心态,一份做不好事决不罢休的执着精神,一场对事业充满激情的热爱,均是坚守理想信念的外化表现。图书编辑只有坚定职业理想与信念,提升思想境界,才能实现人生目标。

(二)责任担当

以不怕吃苦、勇于奉献、敬业勤勉、敢于担责的职业精神圆梦新时代。责任担当是对职责和任务勇于接受的一种能力和作为。新时代的图书编辑应该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必须意识到自身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具备不怕吃苦、勇于奉献、敬业勤勉、敢于担责的职业精神。一言一行、一岗一责,都能见责任、见担当。图书编辑在具体工作中,是面对紧急重大的任务敢于上阵,还是推脱躲闪?是积极认真、严细深实,还是漫不经心、粗枝大叶?是敷衍塞责、一时应付,还是举一反三,勤勉尽责?是严格要求,还是放任放松?责任担当,就体现在对这些“选择题”的答案中。

(三)道德作风

以共产主义道德准则作为图书编辑职业道德的最高规范,并以此塑造、培养自我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道德作风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格和思想作风。新时代必须以共产主义道德准则作为图书编辑职业道德的最高规范,并以此塑造、培养自我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把关心党和国家命运,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勇于和一切破坏党和国家利益的人作斗争,作为指导编辑工作的最高道德规范。在编辑职业作风上,要廉洁奉公、全心全意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防止不良规则进入工作领域。出版行业并非赚大钱的行业,只有带着这种意识自觉与使命感,才能成为一个志趣高洁、德才兼备的优秀图书编辑。

(四)专业技能

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编校水平,扎实的文字功底,良好的写作、交往能力四个维度综合支撑。图书编辑的专业技能是由编辑工作的特性决定的。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编校水平,扎实的文字功底,良好的写作、交往能力均是图书编辑的内在功力。“慧眼识珠”“点石成金”“精雕细刻”“画龙点睛”“明察秋毫”“秉烛达旦”“活百科全书”“活字典”“才高八斗”“为人作嫁”“社交家”……这些体现编辑核心素养的生动“称谓”,即对图书编辑专业技能的高度凝练与评价。新时代图书编辑一定要善于在实践中勤奋学习、不断历练、积累经验,不停止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追求,优化改进、勇于创新,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善于把学识与经验转化为优良的专业技能,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

四、塑造图书编辑职业精神

(一)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

既然要把图书编辑这个职业作为人生选择,就要用一生的实践来证明这个选择。真正做好一个图书编辑,是要用一生的努力去追求的,这就是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的主旨所在。伟大作家、编辑家季羡林先生曾说:“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是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人。”这句意义深远的话历久弥新,深刻揭示了即使我们无法绝对地说自己是在创造文化,但我们可以坚定地说,我们是传播文化的人,并因此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人,这是图书编辑的幸运,更是我们在心中一隅应对自己坚守的信念。信念是魂,理想是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去践行,拥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远大理想终会变成现实。

(二)须具备几种重要能力

1. 发现鉴别能力。首要能力。发现鉴别能力是图书编辑首要且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要求以获得专业底蕴为基础,在自己的出版专业领域成为“行家里手”。一方面,要具有独到眼力,善于发现和挖掘那些尚不成熟但又有良好出版价值的优质选题,包括发现有潜力的作者,为建立一支优质作者队伍资源做储备;另一方面,要具有鉴别实力,能捕捉图书选题的成长点和卖点,精准研判书稿价值。在大量庞杂的基础选题中,力争策划出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作品。

2. 沟通交往能力。必备能力。首先,要与同事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延伸知识面及扩大人际交往空间,共享行业信息,共获知识大餐,提升职业认同。其次,要与作者进行全方位沟通互动,把握作者创作构思脉搏,指引作者创作方向;同时,要真诚地与作者建立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的良性关系。最后,要提升与读者,乃至同其他媒体同行打交道的能力。出版形式的多元化,对图书编辑的沟通交往能力是个严峻考验,这种能力和社会活动家有些相似,也成为其必备能力。

3. 审读加工能力。基础能力。图书编辑做的是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考验的是文字功夫。一部书稿交到编辑手里,快速审读浏览,掌握其核心内容及体例文风,看出疏漏及不足之处,给出审读意见,第一考验便是审读能力。当书稿通过审读进入编校环节,经过编辑加工,改正语句及文法错误,理顺逻辑关系,润色修饰并完善体例,使书稿避免常识性错误,使语言、标点符号、引文注释等符合出版规范,前后文意文风连贯一致,一本书稿才等于完成整体蜕变。应该说,图书编辑最基础的能力便是审读加工能力,这是其立身之本。

4. 写作科研能力。加分能力。图书编辑的写作科研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作能力。要掌握各类编辑应用文写作方法和特点,如选题策划方案、营销方案、审读报告、三审单、书评等,勤学勤练。同时,博览群书,开阔思维,活跃文思。二是科研能力。不仅要对平时工作有较深入的研究,科研过程也是编辑自身知识积累和内化的过程,可以把工作中所遇问题及最终解决办法转化为经验之谈,并尝试将此过程和心得体会作为可待酝酿的创作议题,最终以撰写科研论文的形式予以发表。写作科研能力的突出,由此也成为一个图书编辑的加分能力。

5. 审美鉴赏能力。辅助能力。图书编辑不一定是艺术家,但一定是对书有一种特殊眼光和美感的人群。除了策划与加工书稿之外,图书编辑还应全面把握文稿的内容表现形式。根据不同文稿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恰当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及合适的开本,给内文版式及封面装帧设计提出美学意见,对插图、印制用纸等给出鉴赏看法。图书编辑不仅要当选题探索者、文字修理工,更应以美学思维转变并提升自己对出版物内容表现形式的理解,力争呈现出版物富有美感的一面。要具备将一本枯燥书稿通过自己富有美学意义思想的全方位介入,完成其华丽转身的美学意识。

6. 营销策划能力。复合能力。营销与策划相辅相成,图书编辑对图书出版态势及走势的精准把握,以及选题策划与产品营销过程紧密结合的能力,是众能力中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一种能力。成功的选题策划与产品营销过程密切结合。图书市场的实践表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具的图书,如畅销书,往往在选题确定、出版营销环节都有明确定位,都有其特定读者群,甚至有其独特销售渠道。选题策划不仅要求根据细分市场设计图书产品,同时还应考虑生产经营与市场营销各环节,更懂得算经济账,这种复合能力是新时代条件下对图书编辑提出的更高要求。

五、结语

塑造图书编辑职业精神,要在契合国家大政方针及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路径中去践行!要在热爱编辑事业及实现个人成长和自身职业生涯的理想信念中去践行!要在提升自身职业修养与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中去践行!要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力争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改革浪潮中去践行!

猜你喜欢

图书精神职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图书推荐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