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演练在提高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水平中的效果研究

2019-03-21刘亚楠臧舒婷芦良花王宏谦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急诊科演练灾害

刘亚楠,臧舒婷,芦良花,王宏谦

灾害是指对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的总称[1],灾害准备度是指有效应对灾害的知识和能力储备[2]。灾害护理被日本灾害护理学会定义为系统、灵活地应用护理学科的特色知识与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健康或生命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3]。国际重大伤亡教育护理联盟(International Nursing Coalition for Mass Casualty Education,INCMCE)倡议,护士不论临床经验的高低、工作时间的长短及所在专科的不同,都应具备应对重大伤亡事件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研究表明无论是灾前准备、灾中救护,还是灾后护理,急诊科护士都是医疗救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灾害准备度将影响灾害救援团队的效率[5],所以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水平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普遍存在护士灾害准备度不足[6,7]、未设置灾害护理相关课程及缺乏常规的灾害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等现象[8,9]。为了提高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水平,我院急诊科实施了应急演练培训并结合微信平台的学习方法,已取得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7-02,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我院急诊科的21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在急诊科工作的注册护士;(2)急诊科工作年限≥1 年;(3)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进修、轮转和实习护士;(2)休假半年以上护士。

1.2 调查方法 研究者分别于2017-02和2018-03采用中文版灾害准备度评估工具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灾害准备度水平进行测量。在护士晨会结束后由研究者先采用统一指导用语解释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填写方式及注意事项,然后由研究者向护士发放纸质版问卷进行现场匿名填写,并当场收回。前后两次均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2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应急演练内容及活动过程介绍

1.3.1 设定场景、编写案例 在充分查阅有关国内外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学相关的理论与技能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灾害医学和护理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结合我院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制作理论培训课程,并在科室业务学习时进行理论学习,让各层级护士熟悉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常用灾害救援的各种急救技能等知识;同时掌握灾害救援的常用急救技能,包括畅通气道、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心肺复苏、伤员转运等。然后由急诊科主任和急诊科高年资护士长设定灾害场景、编写灾害案例,并制定标准的灾害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大型车祸需多人同时进行急救配合等场景。

1.3.2 场景模拟与演练 急诊科主任和急诊科高年资护士长组成应急演练指挥小组,在确保护士掌握关键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利用护士休息时间,展开针对性的室外场景演练。根据设定的场景和编写的案例,要求护士合理协调分工进行场景设置、物品准备、救援实施等,并进行角色扮演。参与角色的护士胸前粘贴扮演角色名称的贴纸,根据设定模拟的特定场景,按照预先编写的应急预案进行现场演练,参与角色扮演的护士各司其职。其中患者和护士均由急诊科护士扮演,医师则由我院急诊科医师扮演,确保演练更逼真,配合更默契。通过室外灾害场景的模拟和医护角色的扮演,营造一个逼真的灾害现场和急救氛围,同时将灾害救援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接近实战,使护士对灾害救援现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真实的灾害急救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每个护士参与演练的角色和次数至少一次,同时要保证案例中每个角色从开始到结尾由同一个人扮演,中途不可暂停换人,以保证案例演练的完整性。

1.3.3 微信平台的应用 把灾害现场演练情景制作成视频,分享到科室内部的网络微信平台上,采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使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之余也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培训平台进行学习、交流。移动终端的使用不仅减少了护士频繁到院外参加培训的次数,也确保护士能够在休闲时间较轻松地学习,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护士对灾害救护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网络培训平台能够实时收集、整合、更新和发布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的相关信息,促进各医院间的互相学习,达到资源共享[10]。同时,在护士观看视频过程中设置不定时签到弹窗,便于从后台掌握护士观看视频的人数和次数。

1.3.4 应急演练时间 从2017-03开始进行,每季度一次,每次参与人数100人次。截止到2018-04已进行了4次应急演练,参与人次达到400人,已保证每个急诊科护士至少参与过一次室外应急演练。未参加本次应急演练的人员在科室业务学习时间或休息时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

1.3.5 评价指标及标准 中文版灾害准备度评估工具为护士灾害准备度调查表,该量表由李真翻译引进并调适,其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5,具有良好的信度[7,11]。该量表共45个条目3个维度,分别为灾害知识(13个条目)、灾害技术(11个条目)和灾后管理(21个条目),该问卷能够全面反映护士灾害准备度的情况。条目的选项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计1~6 分,分别为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中立(3分)、有点同意(4分)、同意(5分)和非常同意(6分)。其中条目均分1.00~2.99分表示护士灾害准备度差,均分3.00~4.99分表示护士灾害准备度中等,均分5.00~6.00分表示护士灾害准备度良好。问卷得分越高,说明灾害准备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与构成比表示,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演练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共有215名急诊科护士参与了前后两次的问卷调查,年龄范围23~44岁,平均(32.75±7.83)岁,其中女性119人(55.35%),男性96人(44.65%),一般资料具体见表1。

表1 215名急诊科护士的一般资料

2.2 应急演练前后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等级人数比较 应急演练后,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差的人数少于演练前,而灾害准备度为中等和良好的人数均多于应急演练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演练前后护士灾害准备度等级人数比较[n(%)]

2.3 应急演练前后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比较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在应急演练前后,3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灾后管理、灾害知识和灾害技术;演练后灾后管理维度得分提高程度最大,且演练后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演练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总分均值的差异为(39.37±32.60)分,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nal, CI)为(34.99,43.75)。

表3 演练前后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比较

表3 演练前后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比较

演练前 215 65.15±25.33 40.41±15.74 34.21±13.30 3.11±1.21演练后 215 83.61±23.77 51.76±14.73 43.76±12.43 3.98±1.73 t值 -7.794 -7.722 -7.697 -7.751 P 值 <0.01 <0.01 <0.01 <0.01

3 讨 论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灾害救援人员数量不足,且灾害救援的相关教育和培训仅仅停留在学习灾害医学的理论知识与简单的技能操作上,导致救援人员在面临真实的灾害现场时表现为救援能力不足[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给予应急演练前,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差的占50%,而仅有10.7%的护士灾害准备度较好,说明我院医护人员的灾害准备度水平较低,这一结果与Usher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对护士进行相关的灾害护理教育和模拟培训是除经历救灾现场外,护士能够获得灾害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14]。随着时代的发展,灾害也越来越频发,灾害救援对急救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救援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模式的急救配合、急救技能、急救理论框架难以适应现代灾害发生时的救援要求[15],因此仅靠传统模式的救援护理培训方式来培养灾害护理人才已不能满足当前救援的要求,因此亟需开展专门的新的灾害护理培训模式来提高护士的灾害救护能力[16]。本研究中开展的应急演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水平。应急演练后,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为中等和良好的人数均有所增加,所以应急演练应成为提高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培训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这一结果与许国锋[17]的研究结果一致。应急演练后,护士灾害准备度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应急演练前,说明应急演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水平。应急演练通过案例模拟、角色扮演方法在模拟情景中演练,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护士的参与热情。情景模式的方式使护理人员通过演练把理论知识和技能变得更加直观和真实,更加贴近实战,同时激发了护士主动参与的兴趣,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进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和培训目标,达到提高灾害护理水平的目的[18]。应急演练通过情景模拟和实地操作,避免了传统培训课程的枯燥无味,使护理人员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保证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另外在演练过程中,通过现场录像,并进行后期加工编辑、整合制作成现场救援视频,利用网络微信平台发布于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使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能随时随地浏览学习,从而使培训和学习变得更轻松,更人性化。移动终端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反复浏览学习,弥补了传统集中面授课程培训在地点、时间、学习次数上的限制;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发布地救援视频,还能够广泛的传播灾害救援知识,促进灾害救援人员的相互交流,达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4]。

总之,我院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水平尚处于中低等水平,需要给予相应的培训方案和措施来提高,而应急演练和微信平台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水平,可以作为一种培训方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本研究对参与应急演练前后的护士进行了灾害准备度的比较,但是对于参与1次演练或多次演练的护士没有展开分层分析,今后将针对参与演练次数不同的护士进行分层分析,比较应急演练次数对护士灾害准备度水平的影响。

猜你喜欢

急诊科演练灾害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