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启示

2019-03-20李城城

西部论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外化异化本质

李城城

摘 要:异化劳动思想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本文通过论述异化劳动理论的产生过程,阐述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基本规定,进一步指出异化劳动思想在新时代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 异化劳动理论 启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称之为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本文在基于《手稿》的探析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启示。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产生

马克思并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异化思想的人。青年时期,马克思受到黑格尔唯心史观的思想以及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中就包含着异化的相关理论。经过不断的钻研与探析,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黑格尔、费尔巴哈对异化理论的论述基础上,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了异化劳动的理论。

1843年初,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首次提出异化二字,生动形象地将“国家脱离市民社会变成政治领域的宗教”比喻为异化现象。之后,又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述,但这也只是停留在精神层面与政治层面上的异化研究。最终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做出了充分的阐述,明确提出异化劳动的观点。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社会生活条件,引申出异化,并将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指出异化劳动是造成社会中的压迫、不平等及阶级斗争的根源。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基本规定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一种劳动形态。马克思立足于现实情况,在阐述其异化劳动思想时,提出了四个基本规定:

(一) 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其作为劳动的结晶,应属于劳动者。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马克思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者相对立,劳动者并没有因其生产的商品越多,变得越富有,反而越来越贫穷,此因,劳动者不是其所生产产品的所有者,他所能获得的只是仅能维持其生存的报酬,工人生产的商品越多,他占有的产品就越少,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二) 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人怎么会同自己活动的产品像同某种异己的东西那样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因此,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就必然是能動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外化。”劳动本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其作为人的必备生活需要,本应是美好幸福的,劳动者在劳动中本应是实现自己价值、创造自身物质财富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劳动者并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劳动成为一种强制性和被动的活动,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马克思提出,人同其他动物本质的差别就源于人的类本质。这种类本质通过对象化即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产品而得到确证。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使人不能确证自己的类本质,劳动本身的异化则把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了仅仅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异己的本质,人变成了丧失自己类本质的人,被看作为简单动物化的存在,丧失了人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于是造成了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这是前两个异化的必然结果。

(四)人与人相异化。前三个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同这个劳动的关系。”马克思透过人与物的关系,看到了人与人的关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并把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经济关系”。在私有制条件下,虽然二者都处于异化之中,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使得无产阶级从中收到压迫,资产阶级从中获取利益。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启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表明了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异化劳动产生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又是异化劳动的存在条件。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放眼于我国的新时代,也有丰富的现实启示。

(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经济条件下,异化劳动作为一种敌视人的存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国家正在以客观的态度积极主动的正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采取措施进行化解,努力使人们劳有所获,在劳动中实现价值,收获幸福。

(二)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表达。马克思主义中所提到的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与我国当前的强国目标不谋而合,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而言,具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坚持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在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稳定尤为重要,结合异化劳动理论的观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增强人们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由点到线再及面,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M].人民出版社,2004

[2] 赵信彦.探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价值[J].历史传承,2018(1)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外化异化本质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基于隐性知识外化的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策略
放缩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