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我反对传统的感恩教育

2019-03-20张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父母感恩教育

张瑜

〔关键词〕感恩;教育;父母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7-0079-02

教学四年,我一直不敢触碰感恩父母这个话题,与其说不敢触碰,不如说我在抗拒传统的感恩父母的教育模式。

在我高二时,学校请了一个演说家,给我们演说感恩父母,当时听了演讲,我眼泪稀里哗啦地流了一地,旁边的同学也是如此,旁听的后勤人员,小卖部阿姨也是如此。过后,我听到有人谈论这个演讲“你看,这演说家好厉害,把人全部整哭了”,听到这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莫名的反感,他们那句话的意思好像是,演说家演讲的目的是为了把大家整哭。

可是,后来我发现,好像大部分的感恩父母主题的演说真的只是把大家整哭,而且还哭得很痛、很惨、很自责、很沉重、很无奈,很不真实。更加可怕的是,这种哭之后的结果极有可能是负面的,也就是让听者变得不感恩父母。

我稍微总结了一下,这些类似的课程或者演讲,首先大概会通过一些案例和途径告诉我们父母的不容易和伟大无私,为孩子们奉献出了大部分的人生,接下来会举几个惨痛的案例,比如汶川地震中的父母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再比如孩子忽略父母的爱,不懂得珍惜父母,当这些惨痛的案例直击毫无防备的听者的心灵时,大部分人会流下眼泪,而这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感恩父母课程到底在干什么?

首先,他们在宣扬一种观念——父母,就是伟大无私的!

其次,他们仿佛在责怪听者,你看,你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还跟他们叛逆,你知道你有多自私吗!

这两个观点相当可怕,听者听完一定是感觉肩膀沉重,后悔自责,好像自己做错了天大的事情,所以很多中国的小孩觉得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为父母做:读书是为了父母、找工作也是为了父母、结婚生小孩也是为了父母,简直是用生命在感恩!

我记得有一个小孩子跟我说他感觉父母不那么爱他,他很痛苦,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为什么自己就是感受不到爱呢。现实是,真的会有父母不是很爱自己的孩子,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伟大无私、默默奉献的,现实是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每天在家里吵架,有的父母更加看重自己的享受,并不是特别管孩子,有的父母特别放纵孩子,有的父母对孩子特别严厉,甚至会经常打骂孩子,还有的父母对待家里的几个孩子十分不公平,这些,才是真实的父母。不可否认父母的伟大,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父母都是不完美的,带着他们的不完美有了孩子,用他们的不完美教育着孩子。

而传统的感恩教育会让我们觉得天下父母都应该在晚上十二点自己睡觉前给自己送一杯热牛奶,应该在下雨天给自己送一把伞,应该在自己哭泣时温柔地安慰自己,应该在自己工作不顺时,不抱怨不焦虑,好好听自己的想法。

这种父母确实存在,但绝对是少数。

当我们给“父母”这个词语冠以伟大无私、甘愿奉献、超细心、超温柔、超理智、超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很好地引导孩子的印象时,那么我想,假如父母是一种职业,可能没有人能够胜任。所以为人父母内心的自责情绪、后悔情绪、甘愿为孩子付出一切的情绪可能是很容易被忽略或者被当作理所当然,当父母的人也只是平凡人,可能连自己情绪都无法很好处理。

在大的环境的教育下,“父母”二字被塑造得这么伟大无私,结果孩子们回家发现,不对呀,自己的父母怎么可以脾气这么火爆,这么不讲道理,这么不懂得倾听。

接下来,他们一定失落地想,我的父母就是不如别人家父母。大部分孩子内心也一定有一个完美的别人家父母,每每自己的父母不完美时,别人家父母就蹦出他们的脑海。而大的环境还在告诉他们,父母真的很伟大,你没感受到他们的爱是你的不对,是你的问题。孩子这下傻眼了,我父母明明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啊,但是在强烈的感情的冲击下,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可能应该真的很伟大,于是孩子一边把自己的父母跟别人家父母对比,不断埋怨自己的父母,一边又觉得自己的埋怨十分的自私,处于可恶的矛盾煎熬狀态。

写到这里,一定有人说,作者太不厚道了,难道父母不伟大吗,难道不应该感恩吗?我们确实应该感恩,但绝对不应该是家里在给下一代来带强烈的自责的情绪时触发的感恩。

真正的感恩首先应该是积极的享受父母给予的爱,而非觉得因为父母的付出而感到不安。沉重地接受爱本身是不快乐的,也辜负了爱。当一个12岁的孩子坚定地说,“我以后要出人头地,照顾好我妹妹和父母”时,我内心很沉重。孩子很懂事,但是,为什么她就不能先好好轻松地享受学习的愉悦、交友的愉悦呢?

孩子应该是能够理解和发现自己的父母就是不完美的,社会应打破对父母的形象的完美设定,他们就是可能不爱孩子,就是可能教育方式不对,就是可能不能理解孩子,就是可能脾气暴躁,就是可能不懂得如何表达爱。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你的不完美的父母,用了一些在他们的认知里很好的,但是可能不完美的方式在不完美地爱着你们。

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每次回家都唠唠叨叨问东问西的妈妈可能只是因为太想你了,想要急切地了解你的现状,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那个因为你的失败对你暴力相向的父母,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你的事情太上心了,太着急了,但是他们当年的教育导致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够,没法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果能够感受到这些,我们就是在感恩。有人一定会说,胡扯,那你的意思是,我爸打我,我还得不还手,感激他。不,我的意思是,在情感上能够理解。在行动上,我们的处理方式就不会显得过激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厦门,3610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洪

猜你喜欢

父母感恩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