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院的现代面相

2019-03-20立克阿妞

西部论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卫民法院现代化

立克阿妞

《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1]是左卫民教授所著的一部关于法院制度的专著。作者立基于现代化视野,表达了“对法院制度的现代性框架以及中国法院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情势与前景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序言)。本书在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借用类型学的分析方法,通过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对法院制度的变迁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从一个较新的视野审视法院制度。

在关照法院制度的改革实践时,作者曾谈到:法院制度的改革必须置于法院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予以考察和评判,一切改革都应朝向实现法院制度现代化之目标。[2]众所周知,现代化理论产生于二战以后,特别在20世纪60 、70 年代,学者们在持续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建构与发展了现代化理论。[3]但什么样的法院制度才称得上是现代化的,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本书对此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解答。对此,作者首先对法院制度进行了传统与现代的类型化分析,并阐明了现代型法院的特征构架。

《变迁》一书主要是针对中国读者寫就的,因此,理论构建之外的具体问题分析无疑也落脚于了本土实践。通过理论对照,作者一一检视了我国历史上的法院制度,并将清末前的中国法院制度定位为传统型法院制度,将20世纪以来的中国法院制度定位为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的法院制度,进而指出现代化在中国是一项艰难进行着的事业,虽然有利于发展现代化的因素是明显和具有优势的,但是阻碍现代化进程的条件也是赫然存在的(第171页)。作者认为,我国法院存在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的特征。一方面,当代我国法院制度的现代性表现为:审判职能已基本分离和相对独立;司法功能已从单一走向多样化;“依法审判”已成为司法的主要原则;程序规范体系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职业分工已经形成。另一方面,其传统性表现为:法院在人、财、物等方面难以自治,难以高度独立;法院延伸性功能发挥有限;依法审判在相当程度上被虚置或异化;程序制度化尚待时日;法官职业化程度不高(第171页-193页)。而这一双重性的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法院制度现代化道路的特殊。

对于中国法院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作者回归到了本书开篇提到的法院制度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性。认为未来的中国法院应当矢志不移地追求一种现代化的目标(第216页)。但对于路径的选择,带着达玛斯卡曾提出对法律移植应保持的审慎态度,作者认为,在法院制度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注重有效地利用我们的本土资源,发挥内生、渐进型改革的特有功效。不过,作者的分析并未就此止步,立足渐进完成现代化的理路,作者还对未来中国法院制度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与近期举措作出了一个现在看来都颇具前瞻性的指导与预测。大到加强司法独立的改革方向,小到废除审委会制度,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废除院长、庭长的审查案件权和法律文书审核权等具体措施。这些都无疑体现出作者功底的深厚和眼光的前瞻性。

综观全书,上中两篇着眼于理论体系的建构与诠释,下篇则将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为制度的设计与改革出谋划策。正如作者在导论中提及的,本书与国外学者的研究有所不同,不仅在于分析、思考现实问题时所适用的概念与术语有异,更重要的是认识框架不同。由此来看,作者似乎在强调中国的现实经验不能直接套用西方现有的概念工具进行分析,但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认为:本书虽然讨论的是中国问题,使用的是中国本土的概念和术语,但支撑性的学术资源是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和相应的学术传统,且这也并不妨碍我们运用其他成熟的社会科学理论方法来探讨亘古不变的学术命题(导论第11-12页)。的确,精读全书,作者不仅以西方现代化理论为基点,更借助了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并主要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对古今中外的法院制度进行了详细考察,在具体分析法院制度的特征时,结构功能主义等许多社会学分析模式也被作者运用得游刃有余。但这确也导致了本书的一个缺陷,对现实的描述和分析不足,结构稍显前重后轻。上中两篇对理论体系的架构与诠释旁征博引一气呵成,而下篇运用理论关照中国现实时,就略显单薄,特征概括式的描述既不能展现出我国法院制度的运行机制。也没能展现出法院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但对于一本成书于2000年的著作,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当时的分析未免显得有些苛刻。反观随后学界对法院制度进行的系列研究,从现代化路径研究法院制度的成果并未能超过作者当年的理论框架。[4]但随着我国法律社会学的发展,一系列着眼于本土资源,运用经验或实证研究方法的成果也屡见不鲜。如侯猛的《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5]、黄韬的《公共政策法院》[6]以及左卫民关于刑事诉讼运行机制的系列实证研究[7]都用扎实的资料支撑起了对现有制度的完整描述和分析,弥补了本书留下了些许遗憾。这些补充无疑是学术进步的体现,也更进一步说明本书视角的敏锐和主题的前瞻性。

参考文献

[1] 左卫民、周长军:《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为行文方便,后文凡是引自该书的,直接在引文后面标注页码。

[2] 左卫民:《法院制度现代化与法院制度改革》,载《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1期,P40-47

[3] (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4] 参见王燕慧:《现代化视野中的法院功能》,载《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P64-66;姚莉:《功能与结构:法院制度比较研究》,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P119-126

[5] 侯猛:《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以司法的影响力切入》,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 黄韬:《公共政策法院——中国金融法制变迁的司法维度》,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7] 左卫民等:《中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猜你喜欢

卫民法院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梦里水乡
晨雾
忍不住
我的女巫朋友
鸭子等
国外法界奇闻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