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教学拓展策略

2019-03-20张灶瑾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拓展策略

张灶瑾

【摘   要】古诗教学拓展要根据所学内容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进行。拓展的内容要少而精,要简单明了。本着拓展是为理解诗意和感悟诗情服务的理念,教学拓展要适时、适度和适量,所选资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可在词句疑难处、典型意象处、情感喷发处、积累运用处予以拓展,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体悟语言,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古诗教学;拓展;策略

古诗教学拓展要根据所学内容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进行,拓展的内容要少而精,要简单明了,并且教师要明确拓展在古诗教学中的辅助地位。那么,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应该在何处进行拓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在词句疑难处拓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诗往往是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因此,在学习古诗时,我们经常需要了解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诗人“喜欲狂”的原因,执教者补充了这样一段文字:“‘安史之乱是唐代从繁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战乱中,黄河中下游的人民遭遇了空前的劫难,北方地区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洛阳周边数百里都变为废墟。郑州等地的百姓当掉了自己的房子。衣服没得穿,就穿纸做的。百姓的生活极为困苦!当时,诗人带着家人和其他逃难的人群来到四川梓州,曾不幸被敌军俘虏,和家人历经了磨难和生离死别。”将这一历史背景告知学生后,学生便能深入了解诗人“喜欲狂”的原因,也能更好地理解诗人因“喜欲狂”而作出的反应。

又如针对《回乡偶书》一诗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学生能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但如果教师能在此处增加诗人的一段背景资料——“贺知章年轻时就离开家乡,之后在京城做官,一直都没有机会回去,直到八十六岁才辞了官,回到家乡”,对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当然,拓展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类的背景资料,也可以是为理解某个难以解释的字词而呈现的图片资料。如学生在学习“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时,不知道“香炉”是什么样子的,此处教师可以出示几张“香炉”和“香炉峰”的对照图,帮助学生通过图片进行感知。

词句疑难处的拓展是必不可少的。它既对学习诗句起到化解疑难的作用,又对理解和体悟语言有着画龙点睛的功能。

二、在典型意象处拓展

诗人通过不同的意象表达不同的情感,托物言志便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解读古诗时,教师要有抓住经典意象进行解读的意识。如戴建荣老师在教学《静夜思》一诗中的“明月”时,拓展了节选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通过对“白玉盘”“瑶台镜”和“明月”的认识,最后得出:所有的诗人里李白最爱“月”, 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之情,一轮明月也安慰了他此刻的思乡之情。学生下次再见到“月”,就能想到“思乡”了。

再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游园不值》。在讲到“红杏”一词时,她拓展了陆游描写“杏花”的相关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让学生一边观赏红杏的图片,一边诵读,进而感受“红杏”的春意盎然和春天的勃勃生机。这几句拓展诗并不是用过一次就弃之一边,一闪而过的,而是在后面的学习中可多次呈现。通过还原和对比,学生感受到《游园不值》一诗的精妙。

意象是作者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相互碰撞的产物,在文学创作和鉴赏中的作用与地位均不可忽视。教师要对每一次遇到的经典意象做足功夫,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而且也是在教给学生紧扣“意象”读诗的方法。

三、在情感喷发处拓展

古诗意蕴深远,学习古诗不仅要了解其中的诗意,更要感悟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情韵。每一首经典古诗都有情感的喷发点,有些情感含蓄,有些情感外露。要让学生体会深藏其中的诗情,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拓展做铺垫。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枫桥夜泊》一诗时,抓住诗眼“愁”,进行了两次拓展。一次是围绕“钟声”,拓展了宋代陆游的《宿枫桥》、明代高启的《泊枫桥》、清代王士祯的《夜雨题寒山寺》、当代词曲作家陈小奇的《涛声依旧》,节选部分诗句,并且让它们在整节课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这三次呈现,使情感层层递进。另一次是围绕“月”,拓展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幾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诗句。这两处拓展看似没有联系,实则都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埋藏在诗中的“思乡之愁”。

再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一句时,执教者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真切体会诗人的“狂喜”,创设了这样的诗境:“假设你的爷爷遇到一件事情突然激动地放声歌唱,纵情喝酒,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通过交流,学生纷纷表示,他们会觉得爷爷简直是“疯”了。此时教师告知学生,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年龄就跟你们的爷爷差不多大,再让学生回到诗中读一读,学生便能读出诗人蕴藏在诗中的那份豪迈与狂放。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诗境,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喜欲狂”,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情的体悟。

一首古诗,情感的喷发点可能不止一处。此时,教师也不必平均使力,而要根据情感的强弱进行处理,选取诗中情感最强的那一处进行拓展。如《枫桥夜泊》处处体现着愁,王崧舟老师便重点选取“钟声”这一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处处体现着“喜”,而“放歌纵酒”则是“喜”的高潮,因此在此处进行拓展,将这一“喜”推向情感的更深处。

四、在积累运用处拓展

古诗中的经典名句值得反复涵泳,也值得积累和运用。如一位教师执教《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在解读了诗句中几个难以理解的字词后,为了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作了以下拓展:(1)古人认为天是最高的,因此写一样物体特别“高”,笔下经常会出现星星、云之类的事物。如“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用表示高的成语填空,如:(顶天立地)的盘古、(高耸入云)的大楼。(2)当你看到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时,你会想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当你看到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时,你会想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当你看到其他高耸入云的楼房时,你也会想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通过这样拓展,学生对这两句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知道何时可以运用它们。

某位教师在教《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时,让学生想象“水光潋滟”的样子,拓展“水光潋滟”的图片,使学生对这个词有感性的认识,为接下来的运用做好铺垫。在运用环节,教师做了如下处理:“当你漫步在西湖边,看到西湖波光闪闪、景色宜人的样子(边说边出示配图),你想到了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晴日的千岛湖是如此鲜艳明丽,妩媚动人,你还是会吟诵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当你看到家乡那个有名的湖碧波荡漾、令人沉醉时,你会想到——水光潋滟晴方好。”通过多次创设情境拓展读,学生便能主动运用和积累。

拓展是为理解诗意和感悟诗情服务的。因此,拓展要适时、适度和适量,所选资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古诗教学中,教师切不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不顾所选内容的难易,一股脑儿全部传递给学生。这样的课看似热闹,实则无效。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317000)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拓展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