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思考
——以温岭市为例

2019-03-20

创意城市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企业

李 律

提 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温岭作为浙江省5 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市之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温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所在。 特别是2017 年以来, 温岭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级试点为引领, 以“最多跑一次” 改革为撬动, 打破“坛坛罐罐”,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在积蓄区域经济新动能、 构筑传统制造新优势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2017 年, 温岭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和亩均税收分别同比增长16.1%、 11.5%、13.2%、 13.4%和17.7%, 成功入选省振兴实体经济试点市、 “中国制造2025” 浙江行动纲要试点示范市。

一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做法

(一) 抓投资供给, 以产业项目为主战场, 加快结构优化

把加大工业技改投入、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作为主攻方向, 以项目建设年、 招商引资年“两年” 活动为载体, 加大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力度, 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加速传统动能改造和新动能培育。 2017 年, 全市“两化融合” “机器换人” 成效明显, 完成工业性投资193.5 亿元, 增长20.7%, 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7.3%。同时, 抗丙肝新药、 精密模具制造等11 个超亿元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全市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8.2 亿元, 增长11.5%,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5%。 能源环保行业工业产值、 新产品产值和税收分别增长14.6%、 22.1%和15.1%。

(二) 抓实业供给, 以实体经济为主阵地, 推动裂变发展

坚持“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 联动推进“个转企” “小升规” “规改股” “股上市”, 推动传统制造业“倍增翻番、 裂变扩张”。 2017 年, 全市新增“个转企”835 家、 “小升规” 80 家、 “规改股” 56 家。 在台州率先成立上市公司联谊会、 温岭民营企业投资有限公司, 引导企业加快走资本扩张的裂变之路, 全年新增上市企业2 家, 上市企业总数达9 家, 居台州首位。 行业发展后劲整体增强, 其中泵与电机产业全年工业产值、 新产品产值、 出口、 税收分别增长26.5%、 45.2%、19.6%、 19.8%; 机床工具行业全年工业产值、 新产品产值、 出口、 税收分别增长21.9%、 30.6%、 15.2%、 18.2%。

(三) 抓要素供给, 以环境革命为主推手, 强势“腾笼换鸟”

在全市开展环境大整治、 习惯大变革, 纵深推进“五水” 共治、 治危拆违、 城村“两改” 等专项行动, 全面启动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 真正腾出转型需要的“笼子”。 “低散乱” 特征明显的鞋业通过持续整治, 鞋企从上万家减至5000家, 鞋业从业人员减少37%以上。 原本高能耗的铸造业在整治后, 企业从500 家整治到30 家, 腾出用能空间14 万吨标准煤, 单位GDP 能耗下降15%以上。 同时, 全面实施企业绩效综合评价, 倒逼落后产能加快退出, 整治“四无” 企业(作坊)4455 家。

(四) 抓平台供给, 以园区建设为主载体, 全力“筑巢引凤”

以三大新区、 特色小镇、 小微园区建设为龙头, 推进工业进园区、 生产进厂房,完成工业园区供地超2500 亩。 富岭塑胶、 爱仕达股份等本地龙头企业通过向园区集聚, 生产技术全面升级。 在东部新区规划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 智能装备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热刺激光、 钱江机器人、 一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高新产业项目引进落户。 同时, 加快拆后利用工作, 规划建设4000 亩的小微园区, 目前竣工投产15 个, 入驻企业328 家, 其中规划建设专业化鞋业小微园9 个, 已投产3 个、 在建2 个, 入驻鞋企80 多家。

(五) 抓创新供给, 以人才科技为主引擎, 加速“凤凰涅槃”

开启科技新长征, 出台科技新政30 条, 加快科技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人才引进, “千人计划” 台州产业园建成开园, 新增“国千” “省千” 专家17 人。 科创服务中心已聚集高校院所10 多家, 服务中小企业近千家。 创新主体加快培育, 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 家, 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69 家, 新组建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 院士工作站5 家。 “三强一制造” 深入推进, 主导制定“浙江制造” 团体标准3项,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 件、 浙江名牌产品5 个。 同时, 通过推进“互联网+”“机器人+” “标准化+” “大数据+”, 泵与电机、 汽摩配件、 机床工具、 鞋帽服饰等传统产业加快向装备智能化、 设计数字化、 生产自动化、 营销网络化迈进。

(六) 抓制度供给, 以减负提效为主目标, 优化全程服务

着眼构建“亲” “清” 政商关系, 全力推进以“最多跑一次” 改革为带动的全面深化改革, 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藩篱, 推动清费降本减负工作常态化, 最大限度让企业享受制度红利。 深入推进“放管服” 改革, 累计为497 个投资项目完成代办, 投资额超500 亿元。 2017 年底, 全市投资项目建设审批代办服务规范通过国家标准立项, 成为全国第11 个、 全省县级首个政务类标准化建设项目。 进一步健全大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 成立大企业服务中心, 不断完善企业直通服务。 如服务本市百强工业企业就达86 家次、 100 个项目, 帮助53 家中小微企业破解发展难题68 个。

二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一) 存在的问题

温岭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级试点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作中, 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 去产能压力较大

鞋企(作坊) 高度集聚的区域, 过去多数发展民房办厂等所谓的“出租屋经济”, 长期依赖低端产业、 低附加值产品、 低层次技术、 低价格竞争、 低效益投入的发展模式。 对于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 一些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一时难改变。 因此, 正处于增速换档期、 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的温岭, 淘汰落后产能等专项整治工作压力仍然较大。

2. 创新主动性不足

企业家革新理念淡薄, 普遍存在“小富即安” 思想, 缺乏创新创业创优精神。“机器换人” 后劲不足, 由于工业技改投入回收周期长, 对中小微企业来说难以承受。 虽然与不少高校院所开展合作, 但招才引智成效尚不明显, “高精尖专” 人才紧缺, 尤其是制造业领军人物严重匮乏, 导致企业很难在产品上取得技术突破, 部分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无法争得主动性。

3. “低散乱” 亟待突破

眼下全市的企业现状是小企业很多, 大企业过少: 面上来看, 全市2 万多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8 家), 年产值超10 亿元的只有8 家, 2017 年全市工业企业平均年产值仅为700 万元左右; 分行业看, 如鞋业, 年产值超300 亿元,但规模以上鞋企仅占5%, 年产值超1 亿元的不足20 家。

(二) 破解问题须处理好的关系

1. 把握好“传统” 与“新兴” 的关系

工业革命的浪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世界科技产业发展实践证明, 只有夕阳技术, 没有夕阳产业。 传统和新兴是相对而言的, 新旧动能是叠加, 而不是替代;传统制造业与新型智能制造是融合, 而不是对立, 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传统制造业同样能够实现优化升级。 因此, 传统制造业这一温岭经济发展的“家底” 不仅不能丢, 而且要进一步做优做强, 既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同时也要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导, 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实现经济发展的动能扩张。

2. 把握好“抓大” 与“活小” 的关系

传统产业要想转型, 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 因此, 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带动技术、 品牌、 市场的整合, 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应给予重点传统制造业企业更大的政策优惠力度, 像对待招商引资项目一样给予支持。 同时, 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成长培育, 通过改造提升来丰富传统产业的“毛细血管”。

3. 把握好“倒逼” 与“激励” 的关系

一方面, 坚决打破低端锁定。 对一些改造难度大、 成本高的低端低效产能, 进行合理转移和退出, 尤其是那些存在安全隐患、 污染环境、 投入产出严重不匹配的落后产能, 坚决予以关停, 加快产能出清。 另一方面, 切实加大激励力度。 对培育的重点传统制造企业要像抓新兴产业一样去扶持, 加大科技创新、 品牌建设、 政策帮扶的力度, 促进资源要素向产出效益高、 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集聚。

4. 把握好“外引” 与“内育” 的关系

坚持“增量崛起” 和“存量变革” 并重, 既要引入一批大项目、 好项目, 带动现有产业发展, 形成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新增长点, 更要抓好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 以“提升一个企业、 壮大一个产业、 带动一个集群” 的勇气抓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把着力点放在本土产业、 本土企业的裂变发展上, 把留住本地企业作为最大的招商, 对本土的传统制造业给予更多的精心指导和关心呵护。

三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效益优先。 温岭是民营经济先发地, 拥有创新基因、 裂变思维和发展动能, 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 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紧紧围绕“实干建设新温岭” 的“六新” 目标破题开路, 坚决破除产业对传统路径的依赖、 发展对低端集聚的依赖和经济对本位主义的依赖, 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 改革,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力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 以扶工助企为导向, 全面开展“妈妈式服务”

有效推动全市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 企业、 产品” 发展的难点、堵点、 焦点入手, 切实做好“妈妈式服务”, 全力以赴抓好扶工助企。

1.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 改革, 着力解决企业审批难、 审批多、 审批慢问题

一是重源头主动式服务。 规范对比办事流程, 推进政务信息数据资源交互共享,优化“电话咨询一口说清, 网上咨询一键到位” 服务功能, 落实“减证便民”, 让审批对象精准获知办理要带哪些资料、 去哪个部门、 到哪个窗口, 实现即到即办、“一证通办” 和“零次跑” 办事。 二是重核心集成化服务。 进一步梳理规范部门办事事项, 整合优化办事业务流程, 纵深推进“多证合一、 一照一码” 改革, 推动全市所有办事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构建“一窗式” 体系, 探索窗口“无差别受理”, 推行“前台综合受理、 后台分类审批、 统一窗口出件”, 实现审批对象到政府办事“进一个门, 取一个号, 跑一个窗, 办一件事”。 三是重品质全程化服务。 充分运用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2.0 版本, 对重点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实行批测验联办、 全程代办、 上门服务等系列举措, 在探索土地出让方式“先租后让” 基础上, 逐步推行“标准地” 改革, 探索延伸企业承诺制改革。 围绕制定代办服务国家标准, 为企业提供全过程精准化代办服务, 让干部多跑腿、 企业家少跑腿, 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 天”。 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企业家的信赖和青睐, 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温岭。

2. 进一步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着力解决融资难、 土地贵、 人才缺问题

一是抓融资渠道拓宽。 依托台州小微金改国家级试点契机, 创新更多符合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让企业实现轻松贷。 鼓励银行针对科技、 人才企业扩大服务覆盖面, 实现科技型企业和人才型企业贷款5 亿元; 加大上市公司培育扶持力度, 鼓励企业积极上市, 进军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继续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 争取实现香港上市企业1 家, 新增报会企业3 家, 新三板或股交中心成长板挂牌企业5 家; 探索国资参股优质企业发展新模式, 实现国资利润增收与企业融资减负双赢局面。 二是抓存量空间盘活。 加大拆后利用力度, 盘活千亩闲置土地, 改造低产低效老旧厂区, 探索围海造田新增土地置换工业用地指标, 努力培育重点工业项目列入省项目库戴帽下达, 缓解企业用地难题。 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 改革, 加快工业企业ABCD 分类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差别化配置资源, 倒逼C、 D 类企业“争上游”。 进一步挖掘存量工业用地潜力, 加强零地技改、 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存量土地的产出效率。 三是抓招才引智工作。 坚持人才强市战略,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持续深化“招才引智” 活动, 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高层次、 全科型人才。实施高素质人才倍增计划, 积极争创省级“千人计划” 产业园, 着力引进“国千”“省千” 专家10 人、 “500 精英计划” 20 人。

(二)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坚持走好“科技新长征”

以全省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为导向, 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蹄疾步稳走好科技新长征。 力争5 年内泵与电机、 汽摩配件、 机床工具、 鞋帽服饰等制造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从制造向创造和智造转型; 电子信息、 轨道交通、 医药健康、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翻一番。

1. 力促创新主体培育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 朝着四个“新” 努力。 一是建设新载体。 大力创建从市级到国家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企业技术中心、 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联盟, 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开发新产品。积极组织开展从市到国家各级工业新产品、 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产品认定,打造更多更响的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名牌。 力争2019 年新增“浙江制造” 品牌培育企业6 家、 “浙江制造” 标准2 个、 中国驰名商标1 件。 三是推广新模式。 扶持推广智能制造、 协同制造、 绿色制造等现代制造模式。 四是应用新管理。 大力推进精益生产、 精细管理, 融合应用“互联网+” “大数据+” “机器人+”, 加快建设爱仕达等一批智能工厂, 培育上云企业1000 家。

2. 力促平台有效搭建

重点扶持搭建一批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多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根据全市各个行业实际需求, 鼓励本土企业“借梯登高” “借船出海”, 积极与国内外企业、 高校院所等开展深度合作, 构建更大平台的资金、 技术、 人才、 信息等高级要素共享机制, 促进双方共赢。 探索建立科技股权众筹创新平台, 分化企业技术创新风险。 充分利用好“千人计划” 台州产业园、 科创服务中心等, 有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3. 力促企业提档升级

坚持“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 加快培育“单打冠军” “隐形冠军” “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 努力打造行业领域内的“航空母舰”。 以“百企创强、 千企攀高、 万企升级” 为导向, 深入实施“凤凰行动”、 科技企业“双倍增” 等计划。 力争2019 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 家, 确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 家、 股改80 家、 上市2 家; 培育“航母企业” 2 家、“旗舰企业” 9 家、 “瞪羚企业” 2 家。

(三) 以乡村振兴为带动, 加快形成“裂变式效应”

严格“民房不能办企业、 生产生活要分离” 标准, 明确所有新增工业用地指标一律落到园区、 新上工业项目一律落户园区、 新批工业企业一律进入园区的“三个一律” 原则, 倒逼民房内生产制造类企业逐步退出, 引导企业入园规范发展。

1. 加快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

以“一年全力拆迁、 两年产业入园、 三年基本建成” 为目标, 在鞋业重镇横峰近10 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全域改造、 乡村振兴, 对改造后的15 个村全部“套房”安置, 节约建设用地1100 亩, 通过建设鞋业优化升级园区, 彻底解决鞋业“低散乱” 和环境“脏乱差” 问题。 同时, 有序推进城东、 城北、 泽国牧屿、 大溪潘郎、新河南鉴等区块的整体整治提升。

2. 加快龙头企业工业园建设

按照全产业链、 全价值链、 全要素服务的理念, 建设鞋业、 泵与电机、 汽摩配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鼓励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提高兼并重组的能力, 尤其引导兼并本市产业集群内或产业链上的本土企业, 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整个行业做大做强。 在园区中优先安排上市公司募投项目用地。 以东部新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抓手, 提速推进军民融合、 智能装备和整车制造三大产业园建设。 做精做深铁路新区泵业智造特色小镇, 启动建设泵业产业园二期, 完成国家级泵类质检中心主体工程。 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医养健康小镇项目。

3. 加快小微园区建设

以壮大园区经济为载体, 通过管现量、 遏增量、 减存量, 继续做深“腾笼换鸟” “筑巢引凤” “凤凰涅槃” 三篇文章, 深入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行动, 强化倒逼态势, 全力整治“低散乱”、 无证照企业, 清出僵尸企业, 坚决淘汰重污染、高能耗、 低效率、 多隐患的落后企业和作坊。 充分利用拆后存量用地、 旧厂房和老工业集聚点, 加快40 个小微园区建设。 确保2019 年新开工9 个、 竣工投产11 个、企业入园200 家。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马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将时尚思维融入手工艺传统产业——以衡阳竹木雕为例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