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有效性视阈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9-03-20冯英娟李葛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人工智能有效性

□冯英娟 李葛明

从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随着新的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以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形成霸主地位。为了未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也开始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首先必须了解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要进一步分析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还需要注意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于21世纪的科技领域来说,人工智能可以说是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伴随着人类对人工智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另一方面人类也逐渐地认识并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大大推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总体上,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具体表现为在以下方面。

1.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工智能产品研发能力大幅度提升,市场空间稳步开拓发展。随着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加深,对其特点和优势的掌握和运用更熟练,因此,大幅度地提高了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力度,并更好地满足于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使人工智能产品的市场空间不断得以开拓。

2.人工智能企业数目不断增加,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球人工智能城市排名中城市最多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欧盟,其中美国有9座城市进入前30;中国进入全球人工智能城市排名前30的城市有6座;欧盟进入全球人工智能城市排名前30的城市有7座。可以看到美国人工智能企业仅旧金山、洛杉矶两地企业数量即达到1,155家,占全世界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19.13%。我国北上深3个城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球总数的7.4%,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别排在第3、第6和第8位,表明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基础比较雄厚。2016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100亿,增长率达到43.3%,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709家,居世界第二,位于美国之下。总体上,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毕竟刚刚起步,也存在诸多问题,诸如:人工智能技术薄弱、数据壁垒高筑、产业链条缺失以及人才供应不足等很多问题和劣势。

(二)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差距仍然存在。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晚,因此,在技术积累上还很薄弱,与主要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直重视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创新,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层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积累还比较薄弱,关键技术尚需突破,导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环节受制于人,这个问题亟需解决。

2.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较低。纵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实践,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需要大量数据资源和高效可靠的计算能力支撑。而在这一方面,我国的数据共享平台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各部门、各地方的数据均未实现共享。尽管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关于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政策,但是目前数据开放共享的程度仍然较低。这就使得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源支撑,影响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的提升。

3.产业链条缺失。从我国当前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目光还不够长远,尽管意识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出台政策推进其发展,但是存在企业短视行为和政府监管缺位的现象。如:个别政府部门单纯强调对人工智能产业炒作,而不注重人工智能产业业态的培育、市场的开发和资源的获取等。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讲,构成人工智能产业链条的最基本环节应该包括基础技术研发(包括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应用技术的研发、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产品的营销管理等,实际上也就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而从我国当前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成的产业链条,其中基础技术研发和应用技术研发并没有很好地连接,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也没有很好地结合市场需求,产品的营销管理也有欠缺,总之,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环节缺失,没有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完成的产业链条。

4.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的观点,人工智能产业是典型的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因此人工智能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智力资源的投入。而智力资源的载体就是专业技术人才。由于人工智能起步较晚,各高等院校近几年才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因此导致人工智能专业的技术人才严重的供不应求。

综上分析可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在于市场失灵。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和数据资源均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因此导致市场失灵;另一方面市场调节也存在“时滞”,由于供给和需求弹性的影响,市场主体往往无法及时对市场现象作出反应,造成上述问题的存在。

二、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一)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之争。从世界各国的产业政策实践来看,关于产业政策有效性之争有着丰富的案例。如英国《谷物法》的颁布是为了保护英国农业的发展对谷物进口征收关税,虽然保护了英国农业,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农业并没有因为保护而大幅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却不利于英国轻工业的发展,受到了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强力反击,最终《谷物法》被废除。而19世纪晚期,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德国,为了完善国民经济体系,发展新兴产业,赶超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保护幼稚产业政策”,使得德国在短期内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保护幼稚产业政策”取得了成功。可见,产业政策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万万不行”的。因此,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产业发展目标,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就需要考虑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二)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关于产业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应从时间、空间、产业和政府四个维度来考虑。

1.时间维度。产业政策的制定一是要及时,即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二是要适时更新调整。因为社会经济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政策的实用性也是在不断削减的,因此,政府需要定期(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根据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产业政策进行更新、调整,以保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2.空间维度。产业政策的制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政策制定,一般来说借鉴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发达地区该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没有问题,但是借鉴经验切忌盲目照搬的“拿来主义”,应该结合区域特色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有选择的借鉴,要考虑区际差异。

3.产业维度。产业有自身的特点,不同产业发展条件和要求也有差异。例如,关于产业的适度规模问题,汽车产业的适度规模与服装业的适度规模就不同,服装产业的适度规模要远远小于汽车产业。因此,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一定要考虑产业以及发展的特点和要求。

4.政府维度。产业政策的制定主体和实施主体为政府。由于信息不完全,往往导致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存在缺陷或者不足的地方;而由于制度安排不合理,存在越位或者缺位现象,则会导致制定的产业政策实施不力,达不到预期的政策目标,甚至可能会创租,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对产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三、基于产业政策有效性考虑的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通过产业技术政策解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向人工智能产业倾斜的技术政策,引导和支持研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如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指南导向,人工智能企业税负的减免以及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措施,引导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同时,由政府搭台,支持建立人工智能产学研平台,为人工智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人工智能产业数据信息系统解决数据壁垒问题。由政府出面协调或者牵头,组织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主体(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的信息咨询机构)建立人工智能产业数据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以解决数据壁垒问题。这个系统建立可能涉及资金以及系统维护等问题,可以采用由政府和受益人分摊的办法来解决,并且需要考虑受益人的受益比例。

(三)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延长。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产业链越长,附加值越高。企业的生产规模如果过小,可能造成资源浪费,资源配置效率就会低下,产品的价格就会提高,那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弱化,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产业发展缺乏后劲甚至产品可能会退出市场。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使其获得规模经济效果,并通过溢出效应带动同类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政策鼓励人工智能企业不断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者向上或下游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延长,获得较高的附加值。具体措施:一是可以通过专项扶持,对符合政策目标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和利率优惠的金融支持;二是可以通过财税补贴等转移支付手段予以鼓励或者引导,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延长,拓宽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领域。

(四)加快人工智能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解决人才缺乏问题。政府一方面应通过政策引导或者鼓励高校开设并办好人工智能专业,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保质、保量地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制定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政策并向人工智能产业倾斜。专业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既要考虑薪资报酬,也要考虑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同时也要酌情考虑家人的安排。这样,通过自己培养+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就可以缓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总之,上述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定要考虑时间、空间、产业和政府四个纬度的因素,以保证所制定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最终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人工智能有效性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数读人工智能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