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共享发展理念

2019-03-20□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理念发展

□张 明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之相适应,对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新的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涵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加。在战争年代和饥寒状态下,面临着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危险和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窘境,生存是人们最紧要的问题,活得下来、活得长久成为人们普遍的需要。在解决生存这一头等大事之后,人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精神需要、身体需要、发展需要。改革开放40年来,国际环境总体和平,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粮食、物资不再紧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1]这八个“更”客观地反映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多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作了进一步提炼,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2]

(二)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凸显。其实,发展不平衡问题并不是新问题,而是老问题,只是在之前的阶段中表现得不太突出,而且党和政府一直没有忽视这个问题,出台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对口援疆援藏等政策。但由于起步晚、基础设施落后、地理位置欠佳、思想不够解放、内生动力不足,部分地区的发展还是受到很大限制,与同样处于改革开放洪流中的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不小,甚至出现差距拉大的现象。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地区之间,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也有体现。而发展不充分问题也有明显的体现,如简单模仿复制居多、自主创新创造不足,中低端产品居多、高端产品不足,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充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等等。

(三)本质上属于供需之间的矛盾。经济学中有“需求—供给”分析,以此为参照,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一个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以理解为“需求端”,而由于发展可以产生成果、发展是为了满足需要,因而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另一个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则可视为“供给端”,社会主要矛盾仍然属于供需之间的矛盾——之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属于供需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依然是“供给端”——生产方面,是由不发达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是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也就没有发生变化,这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也是相一致的。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一)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有4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了阐释,众多学者也纷纷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扎实的研究、深入的探讨。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具体而言,共享发展理念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主体方面讲,共享是全民共享。全民既包括人数最多的汉族民众,也不能少了其他50多个少数民族民众;既包括城镇居民,也不能少了农村居民;既包括东中部地区的居民,也不能少了西部地区的居民;既包括高收入群体,也不能少了中低收入者。第二,从内容方面讲,共享是全面共享。在几何学中,面是相对于点和线的概念。在共享的语境中,全面既包括了住房、就业、医疗、养老这样的群众关注“点”,也包括了教育、交通、物流这样牵涉“点”比较多的“线”,还包括了包含经济“面”的全部“面”——政治“面”、文化“面”、社会“面”、生态“面”等。第三,从途径方面讲,共享是共建共享。数千年来的人类文明证明,英雄人物并不能决定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前进,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包含了各界的精英、优秀的人才、丰富的经验,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蓬勃的活力,因此发展也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众人拾柴火焰高”,共享发展理应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要素,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第四,从过程方面讲,共享是渐进共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中,人们已经尝过违背规律、脱离实际的苦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就出现过废除货币、公社食堂、平均主义等不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层次共享的做法和意识,这种好心办错事的情况是惨痛的教训。正如一步登不上泰山、一步也跨不到天边,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非常形象地指出:“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

(二)本质要求。通过对共享发展理念基本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共享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人民的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确立过程中形成的,而且是贯穿这五大发展理念的一条红线。新发展理念的确立,一是要回答为谁确立的问题,这就回归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因此,共享发展理念的确立是为了人民。二是要解决发展的动力从何而来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3],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是磅礴的,若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发展就无法顺利推进、开花结果,因此,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于人民。三是要考虑发展的成果由谁享有,在劳动成果产生之后就要考虑成果分配的问题,也就是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是应该只有少数人能够分得果实还是应该由大多数人分享成果呢,资本主义社会的成果大多数都被资产阶级所瓜分,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广大的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处于主体地位,发展成果也应当由人民共同享有。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共享发展理念的关联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根源在实践,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又能促进实践的发展。产生于实践中的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属于认识,共享发展理念也属于认识,一个是对于实践中问题的正确认识,一个是对于解决实践中问题的正确认识,都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之上。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所反映的现实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应当属于认识范畴、属于社会意识,但社会主要矛盾所反映的现实状况应当属于实践范畴、属于社会实践。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所反映的现实状况有:经济总量可观,但一部分人拥有较多财富同时仍有数千万贫困人口;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显著增加但集中在发达地区、城市地区、少数学校和医院,而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多数学校和医院布局不足;粗放、低质量的发展推动社会生产进步的同时损害到了生态环境并已让人类尝到苦果;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但文化成果惠及的地区和人群差异较大、程度不一……这些都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现实状况,都是社会问题的表现,集中地反映为社会主要矛盾。而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在清醒认识、客观反思这些现象的基础上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体现了问题导向、科学思维,体现了执政党和党的领导核心对客观存在、对社会实践的充分了解、精准把握和深刻思考。

(二)共享发展理念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思想指引。从共享发展理念本身而言,其初衷和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国家的发展进步中,共同获得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共同享有发展所产生的成果,可以说是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精准制导”、“靶向治疗”,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遵循。以共享经济为例,其“使用而非拥有”的模式,秉持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享思想,既为需求者解决了问题、提供了便利、满足了需要,又为提供者收获了回报、带来了收益、创造了财富,还为社会减少了能耗、降低了污染、提高了效能,结果是一举多得、多方共赢的皆大欢喜局面。从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而言,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产的目的不是只为了把产品当作展览品供观赏,也不是只为了把产品当作收藏品而储存,而是为了用于人们的消费、满足人们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才能产生满足人民需要的成果,进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猜你喜欢

理念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