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结构创新

2019-03-19李增福

广东蚕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心校教学点信息技术

李增福

基于信息技术的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结构创新

李增福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湖南衡阳421002)

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农村教学点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效促进农村教学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文章分析了农村教学点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阐述了在信息技术助力下的农村教学点同步互动课堂的教学结构优化方式。

信息技术;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教学结构

1 概述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引发了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平衡,乡村地区教学点很难拥有与城市学校基本相同的教学资源。具体而言,农村地区主要为义务制教育阶段学校,受限于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其义务制教育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流动和沟通交流的时空限制,各种信息都可以依托互联网实时传输。借助该类技术,可以把优秀的教学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有力地提升乡村地区教学点教育资源的质量。

2 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教育的全面性亟需提升

农村地区教学点相较于城市学校而言,在师资力量配置方面严重不足,影响了其课程教育的全面性。课程教育全面性不足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点:其一,农村教学点教师专业配置不全面。由于农村地区教学点学生人数较少,特别是在较为贫困、人口较少地区的农村教学点,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的数量仍然普遍偏少。学生数量较少的现状也就必然使教师配置数量减少。因此,在对已有教师的专业配置方面,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者需要优先保障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的教师配置。在各类辅助性课程的专业教师配置方面则明显不足。因此,在部分农村地区教学点直接取消了辅助性课程的教学活动,导致课程教学的全面性严重缺失。其二,全面性课程教育的连续性、完整性不足。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配置不全面的问题,各地方的教育部门陆续采取了类似“特岗教师”等解决方案对该问题予以优化。但是,农村教学点课程全面性提升应当是一项长期性、完整性工作,“特岗教师”计划等解决方式只能解决短期内的教师资源缺乏的问题,并不能长期性的解决农村教学点课程开展不全面的问题。

2.2 农村教学点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效果有待提高

在提升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方面,目前增进农村教学点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方式为教师集中培训。诚然,对农村教学点专业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是提升其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集中培训的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农村教学点的教学工作不同于城市学校。各地城市学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具有趋同性的特征,因此通常情况下对城市学校教师进行集中的教学能力培养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农村地区教学点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即使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农村地区的教学点在教学实践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存在不同的难点问题。因此,对农村地区教学点的教师进行统一化、标准化、集中化的教学能力培训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其专业水准的增进也极为有限。

3 优化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结构的路径

在优化教学结构的过程中,要对教学结构中的要素进行综合考量,把握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城市地区的课堂教育结构中将包含以下四大要素:专业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上述四大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有机统一,并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教学结构。但是,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农村教学点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具备六大要素:中心校教师、学生、教学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数字学校的教学环境。上述要素之间都存在两两相关的关系。

3.1 中心校与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教学结构创新

在该种课堂结构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同步与互动是两个关键要素。具体而言,教育过程中的同步是指处于不同环境中的师生群体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做到同步进行。其中的混合特征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农村地区中心校的课堂与农村教学点的远程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两地课程教育的一体化进行。在该种教学结构的创新中,要将上述两个特征高度凸显,以教学协同发展理论为依托,实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该种课堂教学结构的主要构建如下:以课程位置的不同作为区分,将课堂分为本地课堂和异地课堂。位于中心校的教学点作为本地课堂,农村教学点为异地课堂。中心校教师与教学点教师之间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共同完成备课、研课和教学反思工作。中心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中心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中心校教师可以对中心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知识讲授,通过情景创建的方式提升中心校学生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中心校教师还要通过信息技术渠道向农村教学点的学生群体进行知识讲授。与此同时,农村教学点教师群体需要承担起对农村教学点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农村教学点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组织和管理,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考评,在课后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在中心校学生与教学点学生的互动与协作方面,多地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无障碍沟通、互动与协作。上述内容即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两地协同教学的具体教学结构。该种教学结构可以解决农村教学点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全面性不足的问题。

3.2 以农村教学点为核心的同步互动传递教学结构

中心校的教学实际与农村教学点仍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将中心校的课程体系生搬硬套至农村教学点,会由于教学情况的差异性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因此,必须对教学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促使农村教学点教育活动效果进一步提升。此处所阐述的教学结构与同步互动的教学结构之间的差异在于“传递”。其内涵为中心校的一部分教师不针对中心校的学生进行教学,专门依托农村教学点的实际情况,运用远程交互技术对农村教学点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此举有利于使农村教学点的教学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4 小结

农村教学点教学质量的提升关乎到城乡教育水平协同化提升与一体发展。在教育资源仍无法保障平衡分配的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平衡教育资源,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本文中所探讨的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结构创新,其主要思路为将中心校教育与教学点教育进行协同,使农村教学点能够充分利用中心校的教学资源,促进其课程教育的全面化、优质化。

[1]吴秀圆.信息化促进教学点质量提升与师生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付卫东,王继新,左明章.信息化助推农村教学点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05):146-155.

[3]黄瑜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教学点发展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高蒙.技术促进农村教学点开齐开好课的教学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

李增福(1986- ),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信息系统管理与数据安全。

G434

A

2095-1205(2019)11-127-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11.75

猜你喜欢

中心校教学点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Module6 Unit 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快乐书画坊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中心校书画展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