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性学分制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厦门工学院为例

2019-03-19杨令叶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工学院学分制民办高校

□杨令叶

一、厦门工学从“弹性学分制”出发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所谓弹性学分制,是介于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之间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修满要求的学分即可毕业,学制一般是四年,允许提前或推后毕业。弹性学分制冲破传统学年学分制学习年限的限制,在教学管理上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更具有伸缩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各高等学校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厦门工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近年来不断探索和实践弹性学分制。立足校情,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理念引导、制度建设、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方面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效。

二、弹性学分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助推

(一)制度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保证。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课程修读安排,允许优秀学生提前毕业,允许学习有困难的以及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延迟毕业。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指出:“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并实施灵活的学习制度,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休学批准程序”,这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该规定还指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在此背景下厦门工学院也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厦门工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修订)》《厦门工学院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厦门工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管理办法》《厦门工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试行)》等。由于学校有了健全的制度,为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该校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弹性学分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弹性学分制有效地转换了学生和教师的主导角色,从“学”为主,“教”为辅的培养方式出发,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往往是以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去培养千差万别的学生,只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功能而忽视了其个体性功能。弹性学分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对条件各异、千差万别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体现出个性化发展与社会性功能的相辅相成;尊重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学习的权利,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合理安排学习年限、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为此,厦门工学院制订了《厦门工学院学生重新选择专业实施办法》。数据对比显示,《办法》实施后转专业的人数逐年减少。当完全释放学生的自主权后,学生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需求,在选择上会更加慎重,这种自主的导向性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本前提。

随着我国确立“创新国家”的目标,创新、创业人才就成为市场所急需的宠儿。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就成为我国高校的首要使命,尤其是民办高校,就必须充分发挥其机制的灵活性,适应市场需要的课程结构,满足市场需要的专业设置。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大学毕业生的素质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三、弹性学分制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探索实施弹性学分制以来,厦门工学院充分利用弹性学分制“以人为本”的特点,积极探索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以看出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断提高,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比率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生整体的创业意识还很薄弱。大多数学生的意识形态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学分制管理上,没有冲破固定大学四年制培养模式,学习思路和时间的安排较为传统,只要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就浅尝辄止。2017~2018学年,主动申请提前修读并且符合条件的学生仅有1名,相当部分同学缺乏弹性学分意识,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自主创业意愿也不强烈。通过对2018届毕业生毕业去向的调查,仅有6名的毕业生登记了自主创业;而在创业意识方面,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并不多。近几年学校大学生创业激情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大学生真正投入到自主创业工作中的人数依然很低,而最终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则少之又少,这说明学生理想中的创业与真正行动上的创业相差太大。由此可见,加大学校在创新创业政策上的宣传非常重要,同时还应该加强创新创业的课堂教学,增强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的突破,激发学生内在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工作激情。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学校现有教学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创新学分认定等)、创客坊(负责项目孵化)、学生处(负责创业大赛、就业工作)、各学院(专任导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但各部门的工作相对独立,部门之间的配合较为困难,缺少一个统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专属机构。同时民办高校的这种设置大多是参照,或是完全照搬公办高校的机构设置而来的,没有形成民办高校自有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如何利用其体制灵活性来弥补高校创新创业机构设置无序的现状,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是需要民办高校进行探讨和实践的。

(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较陈旧。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为基础理论课程,同时穿插创新创业选修课程。由于该类课程可供学生选择的数量有限,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需要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开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必修课,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体系中;打破传统课程设置,建立多层次的通识类课程,弥补文理不相融的情况,避免培养出技能单一、知识面过窄的毕业生。当前大学生以及大学毕业生创业最大的缺陷就是实践能力,这一缺陷反映了当前课程设置重知识传授,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创业教育师资比较欠缺。目前学校创业教育师资主要依赖承担公共课、选修课和学科竞赛等相关课程的在校教师,相对于专业课程教育,师资力量总体较弱,而该类课程的教师基本上没有创业经验,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比较欠缺。现阶段各高校大多没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机制,学校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具有“双创”经验的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需求,削弱了学生的兴趣,这个也是目前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更快更好发展的最大瓶颈。

四、弹性学分制背景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构建民办高校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民办高校带来“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弹性学分制管理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灵活的平台。学校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充分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各职能部门协作共建、共同管理,形成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成立工程坊,下设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训中心、创新实践中心和工程文化馆,统一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创新实践,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实践平台。成立创客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平台,承担大学生创业的辅导工作,并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对接提供服务。

(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了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完善,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目标。在开设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拓适应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专项课程,如《创新创业导论》《创新创业实践》等。此外,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学校跟超星尔雅数据平台合作,引入一批优质在线网络课程,如《网络创业理论与实践》《大学生创业基础》等10余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另外,学校加强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的结合,增加创业实践课程,如开设了《创业教育及专业素质能力实践》《软件工程创新实践》《机电创新设计》等。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类的比赛,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可提交申请,转换创新创业课程学分或进行创新创业成绩加分认定。

(三)引入创业导师制,全面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引入了创新创业导师团队,聘任校内外优秀专家、学者、企业家、海归人士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工作。目前学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共26人,其中16人为校外专家,校内创业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创业启蒙,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校外的创业导师主要帮助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将相对成功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孵化。通过校内外创业导师针对性的指导,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落到实处,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工学院学分制民办高校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