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价模式探讨*

2019-03-19

光明中医 2019年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住院医师硕士

王 爽 辛 国 王 健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文件精神,2015年新入学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进入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即进行并轨培养。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既要完成培养方案的内容,同时必须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部内容。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2015]9号)指导下,制定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毕业时要实现四证合一的培养目标。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培养更要注重临床能力的考核,中医硕士培养,既要遵循中医人才的成才规律,又要体现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的过程中,按照国家及省级主管部门要求,落实好培养内容衔接、培养过程规范、培养结果同质,培养质量是关键[1]。执行专业学位培养中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与注重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并重的双向培养模式。对既往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2,3]。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是在中国特色的教育环境下、医教协同模式下,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中医学根植于中华大地,源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同于国外的医学研究生教育背景、培养模式,虽可借鉴国外高等院校在临床能力与临床思维方面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但必须融入中医学的思想与特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和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要特别注重临床能力的评价[4]。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率先在国内进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临床能力考核评价手段与方法的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其临床能力培养全过程的考核主要围绕轮转科室考核、年度考核、毕业考核3个部分开展[5,6]。既是国家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要求,又是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的具体实施。目前,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在毕业答辩前进行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考核,未能对临床能力培养全过程进行评价,也未建立完整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7]。笔者在借鉴先进经验和方法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于评价体系进行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内容的完善进行总结,借助实证研究,通过不断的实施与考核结果的反馈,对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从以下诸方面探讨建立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临床能力培养的客观科学、全过程、多角度的考核评价体系[8]。

1 建立标准的考核模式

以《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2015]9号)为考核标准制定基础,整合研究生培养方案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要求,制定多维考核的标准模式[9]。标准考核从建立标准题库、制定标准实践技能操作规范、形成固定的考核管理运行团队、培养具备同质考核素质的考官、招募优质的标准化病人团队,应用先进的现代教学辅助设备及模型,设置专用培训及考试用地,以达到同质的、标准的、严格的考核模式,以保障培养的成果。

2 实施连续的多阶段考核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核心目标是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必须区别面向基层医院和全科医生以及社会化住院医师培训的培养目标。提升考核的标准和形式势在必行。建立灵活的、实际的、高层次的考核模式,结合既往培养经验,在既往培养传统考核模式基础上,总结和创新以下考核形式。

2.1轮转科室考核按照国家教育部及上级管理部门培养大纲,设置不同科室的按期轮转,在区别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前提下,实行个性化轮转考核,打破轮转形式千篇一律的简单管理模式,摒弃以往轮转模式中培训内容至出科考核一成不变的模式。要求科室学科及住院医师管理培训人员,共同完成科室临床带教考核,形成多层次考核题库,建立同期同专业学员工作坊。依据学生专业研究方向与轮转科室专业的相关程度,开展科室基础理论考核、工作坊团队考核、个人实践能力考核,综合给予出科评价,科室相关管理人员将成绩录入个人成绩考核登记系统,由基地考核系统内自动权重赋分,通过以上创新形式,提升轮转科室考核客观性,由此打破考题多年不变,主观赋分出科的弊病[10]。

2.2网络平台考核网路平台考核模式是结合并轨培养新模式特点,依托技术公司,开发手机端和电脑端考核平台,嫁接现代移动设备和大数据分析终端,集中从出勤考核、中医经典学习考核、中医知识推送等方面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完成;出勤考核依托利用手机定位及平台签到,实行学生及带教人员双重签到模式,完成出勤考核,规范学生学习时间,全面严格考核;中医经典推送每日学习内容,结合学习内容由平台发送定时通知后发送考核内容,强化复习及检验短期学习效果,加强对既往本科阶段经典学习内容的复习和总结;网络平台考核是既往学习中不存在的方式,可以突破环境和组织集中考试受资源限制的弊端,虽然存在线下考核难以把控的通病,但其形式灵活,内容新颖,数据统计简单快捷,资源推送丰富等特点,明显受用于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需求,可加以广泛推广。

2.3专业研究方向考核结合培养经验,从培养广度和深度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方面都对以往培养方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问题。现行培养模式,是知识体系一致化的培养,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有自身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毕业后就业方向,就业方向也多偏向科研教学临床一体化的综合医院或研究型、学术型的工作岗位[11]。培养方案中最后一年学习为专业培养,不利于突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专业研究深度。因此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专业方向考核是必不可少的。拟从专业基础、专业临床能力、专业科研能力、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机制建设,制定年度考核进度和考核内容。建立循环考核模式,以学期为单位,按照题库内容随机抽取,完成考核内容制定;建立专业方向考核小组,开展客观考核评价专业培养效果。弥补了既往专业方向考核内容随意、形式单一、客观性、科学性欠佳的弊端。

2.4师承考核师承考核是中医药传统教育的主要模式,也是现代院校教育非常重视的教学模式,但一直以来师承教育的考核模式都是难以量化的[12]。综合文献并结合我院实际,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师承学习固定模式,以专业研究为导向,确定师承导师,固定跟师学习时间;其次开展导师组会制,分别以导师和学生为主导进行师承学习交流;再次,学生需要完成每次跟师期间所接诊病人的病例记录,定期由师承导师进行检查批阅;最后,学生在跟师期间要完成导师学术经验方面的学术论文,作为客观量化指标。综上考核模式,以促进中医师承教育在培养中发挥作用,提升中医传承能力和传承效果。

2.5管理部门考核和国家统一结业考核通过设置专门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统一掌握考核进度,统计轮转科室考核、中期考核、网络平台考核、医师资格考核、专业研究方向考核、师承考核的基础数据,权重各阶段考核成绩,确定是否可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待通过国家统一的专业理论考试后,参加实践技能考试,通过全部考核,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授予学位。

3 评价标准的提升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是我国中医药教育的新探索和新举措,但是存在的重考试轻评价的观念需要转变和修正。建立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针对现行培养模式,建立了以下评价原则。

3.1主客观评价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传统临床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即以研究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指标,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为中心的主观自我评价和客观评价的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在培训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被动的评价客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即学生知识、综合技能、态度等形成过程中检测学生的进步情况,监控学生知识与综合技能的提升,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最终以反馈的形式来使教师掌握信息,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13]。笔者认为,首先建立学生的主客观形成性评价体系,主观评价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完成情况,由管理部门综合统计主观评价结果。对照学生的考核数据及网路平台数据,形成阶段性评价报告,分析数据差异,督促学生提升主观学习能动性;其次建立学生客观评价体系,形成多维度客观评价,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对学习资源、培训内容、培养环境、教师团队满意度、管理部门服务内容等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数据,由培养基地管理部门集中反馈,并解决问题。由此建立常态的主客观形成性评价模式,提升评价模式的互动性,问题反馈的集中性,提升新形式并轨培养的培养成果。

3.2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实践能力评价胜任力,是临床医师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不具备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就无法满足毕业后适应复杂的临床实际工作的需求。并轨培养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笔者所在基地主要从专业基础知识、临床操作技能、人文素养方面重点开展[14]。在既往教学成果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实践能力评价路径。评价路径集中从建立模拟训练操作标准、中医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中医知识临床实践运用能力、患者对住院医师临床实践能力认可度等方面形成路径标准术语名词条目,形成了完善的评价路径登记表,管理部门和轮转科室共同完成评价。使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清晰呈现,保障了能力评价有标准可寻、有数据可依。

4 讨论

目前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3年的时间里,需要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学术训练等内容,还要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同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又实现了提前进入住院医师岗位的临床工作,学员面临压力较大,往往在各个科室轮转时,又由考核评价模式的不完备,导致并未真正完成同质的有效轮转,也并未培养出扎实的临床功底以及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理论和中医经典掌握与临床实际并未达到有效结合,导致学生临床能力参差不齐。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应区别于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和社会化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新型培养模式应该探索新的考核和评价模式。临床能力考核包括出科考核、阶段考核、中期考核和结业考核以及师承成果考核,贯穿于整个规范化培训过程,是保障培养质量的关键。科学全面、贯穿全程的考核评价体系,需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落实和实施,并经过不断的改进才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在医教协同模式下,保证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要求和条件。建立科学、客观、多维的考核和评价模式,让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无论从专业素质、医学理论知识还是临床技能方面,都能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住院医师硕士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