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师承教育*

2019-03-19高宗跃

光明中医 2019年1期
关键词:师承院校教育学术思想

高宗跃

中医师承教育是自岐黄以来我国民间医学传承的基本形式,这种模式历史悠久,正史记载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1],长桑君传授医学给秦越人,秦越人带徒(子阳、子豹等)行医[2]。中医师承教育主要通过临床跟师、抄方学习、口传面授的方式来继承老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其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的中医底蕴,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符合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在历代都影响颇深,特别是近年来中医药法的实施,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中医师承教育特定的支持,其优势愈加明显。然而相对于现代中医院校教育而言,中医师承教育规模有限,其以临床实践教学为主,缺乏系统的中医理论学习,部分老师的中医观点有待进一步考证,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作为一名出身中医世家的临床大夫,自幼至今一直学习中医药知识,还长期担任中医院校本科生的教学工作,现对中医师承教育感触颇深,以下做简要探讨,以飨同道。

1 中医师承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中医师承教育是根据中医药人才培养传统和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 在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 以拜师学习、临床实践为主要学习形式, 加强中医药文化素养和医德修养, 继承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并在继承的基础上, 传承中医药学术经验和培养中医药精英人才的中医特色教育[3]。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可谓波澜起伏,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 中医师承教育在西医学的冲击下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医师承教育受到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关于开展中医带徒弟工作的指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及《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等颁布与实施,中医师承教育迎来了光明的春天。2016年12月25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提出师承人员只要通过相关部门组织的考核即可获得师承中医执业的资格,并于201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中医师承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壮大。

2 中医师承教育的成果

2.1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中医师徒传承是千百年来民间自发组织的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学日益发展的主要传播方式。在近几千年中,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如20世纪初中国就有中医80万人,远远超过现在以院校教育为主培养的27万中医师人数[4]。另外有95%的临床主任医师认为,最好的中医传承方式是“一对一跟师学习”,他们中有77.5%的人认为师承跟师学习的最佳时间段是“从事一段时间中医临床工作后”[5]。

2.2中医师承教育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播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我国几千年的中医学术思想与诊疗理念,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可以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师承教育作为民间中医药发展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另外,诸多民间中医大夫对部分疑难杂症及相关专科疾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的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如果这些临床经验得以很好的继承,不失为对中医药文化的完美发展。

2.3中医师承教育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中医院校教育是中医药发展的主流,然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完美结合,各发挥其优势,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是当前中医教育蓬勃发展的关键。天津中医药大学探索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结合,实行课程、实训、临床相结合的模式[6],这种模式已经传承3个年级,实践表明中医师承对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对中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值得广大中医药院校在中医师承教育方面借鉴[7]。

3 中医师承教育存在的问题

3.1中医理论知识有待夯实,临床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不可否认,一部分参加中医师承学习的人员非中医世家出身,未受到中医药知识的熏陶,这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继承人中医理论欠扎实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继承人对中医辨证能力不足、中药功用认识欠佳、方歌记忆不深入等,另外还有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诵读程度不够,对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理解不全面,不能将所有临床症状给予综合把握,不能通过现象看到疾病的本质,这直接影响了中医师承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3.2老师单一,个人经验色彩浓厚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医师承教育的老师往往较少,其学习的形式也往往是定时跟随师出门诊,抄药方,通过大量的病例、验案对老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进行总结,而别无其他途径,这样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不可避免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和陷入个人经验主义的错误,且多数经验总结难以得到众多同行老师的认可,与当前中医院校宣讲的内容不相符合。

3.3管理体制不健全,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中医师承的管理在不断加强,但因现实条件的限制,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层次不齐,究竟什么样的老师可以作为指导老师,什么样的学生有资格去报名参加中医师承教育,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去解决。另外,就现已取得带教资格的老师也是遍布祖国各地,多数老师的坐诊时间与坐诊地点较为零散,这样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中医师承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评审、技能考核、病案抽查、跟诊记录、跟师时间及跟师心得的撰写情况等,其以程序化、形式化为主,很难对跟师者的所学经验和掌握的医疗技术进行量化,这样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不能对师承教育的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

4 展望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中医师承教育是指整个中医中药学术体系的代代相传,不断延续、传承和发展[8],其形式很多,但莫过于以下四类:政府主导的师承教育、中医医疗机构的师承教育、高等中医药院校师承教育及民间自发组织的师承教育。其中前三种更多的是对名医经验继承的研究,忽略了师承教育本身的内涵与意义,而民间自发组织的师承教育类似于古代传统的师承教育,这种师承教育不仅继承了老师的学术经验,还培养了中医思维与临床辨证能力。

在当今现实条件下,中医师承教育要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更侧重于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技术特长的学习,但同时也要兼顾中医药文献、学术流派的学习,因为这些都是中医学的魂宝,是众多老中医们长期研读经典、临床实践而摸索总结出来的,是他们毕生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医学传承中最为核心和最有价值的部分。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应围绕此点来进行设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师承院校教育学术思想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传统音乐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浅谈Mooc对我军院校教育的影响
浅谈预防医学在中医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
建立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架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