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伊犁地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群体改良效果评价分析

2019-03-19闫向民闫向民李红波袁理星周振勇

草食家畜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尺哈萨克屠宰

闫向民,闫向民,李 娜,李红波,高 亮,袁理星,周振勇,张 杨

(1.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1;2.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新疆褐牛是我国育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食家畜优良新品种之一,是以我国古老的地方黄牛品种哈萨克牛为母本,以引进国外的瑞士褐牛和含瑞士褐牛血统的阿拉塔乌牛、科斯特罗姆牛为父本,培育而成的乳肉兼用品种,其具有放牧性能好、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性强、肉质好、遗传品质稳定等特点,是新疆肉牛产业的主导品种。近年来,随着地方品种牛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脚步的加快,为了充分利用好地方品种牛肉质细嫩多汁、鲜美适口、营养丰富等优良特性,开展了从品种繁育、营养调控、肉质评价、产品研发等全产业链的生产技术模式的研究,努力打造地方牛肉品牌。本文以新疆褐牛、哈萨克牛为研究对象,对新疆褐牛、哈萨克牛群体的体型结构、体尺指标、体重、产肉性能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产肉性能、肉质评价提供数据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的选择

1.1.1 群体生产试验动物

本研究数据来自2016-2017 年在伊犁地区随机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符合品种特征的新疆褐牛、哈萨克牛成年母牛群体进行了体尺、体重等性状的调查,共鉴定542 头,其中哈萨克牛162 头、新疆褐牛380头,测定了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各项指标。

1.1.2 群体屠宰试验动物

本研究数据来自2016-2017 年伊犁地区伊犁巴口香公司、伊新养殖合作社屠宰场,选择符合品种特征、1.5~3 岁的新疆褐牛、哈萨克牛公牛进行屠宰调查,屠宰操作按照《DB65/T3274-2011 肉用牛屠宰技术规范》执行,共测定105 头,其中哈萨克牛45 头、新疆褐牛60 头,进行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等屠宰性状指标的数据测量工作。

1.2 体尺、体重指标的测定

体重:用1 000 kg 的地磅称量,获得牛的实际重量。

体高:为鬐甲部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测杖测量)。

体斜长:由肩端(即肱骨突)前端至同侧坐骨结节后缘间的距离(测杖测量)。

胸围:肩胛骨后缘围体躯的周径,松紧度以能插入食指和中指为准(卷尺测量)。

管围:前肢掌骨上1/3 处(最细处)的周径(卷尺测量)。

1.3 体尺指数指标的测算

体长指数(%)=体斜长/体高×100%

体躯指数(%)=胸围/体斜长×100%

胸围指数(%)=胸围/体高×100%

管围指数(%)=管围/体高×100%

1.4 屠宰性状指标的测定

宰前活重:停止饮食12 h 后的体重,用磅秤称量。

胴体重:肉牛经屠宰、放血后除去皮毛、内脏(肾、板油保留)、头尾、蹄(腕及关节以下)后的躯体部分质量。

眼肌面积:用硫酸纸将第十二肋骨后缘最长肌横切面的面积扫描(两次),用求积仪或方格透明卡片(每格1 cm)计算眼肌面积。

屠宰率:排酸前胴体重与屠宰前活体重的比值。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均采用Excel(2017)和SPSS 21.0 进行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采用Duncan 及Tukey 作多重比较,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以P<0.05 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体间体尺、体重性状对比分析

由表1、图1 可知,成年新疆褐牛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达到了121.21±5.50 cm、151.31±10.06 cm、165.73±10.24 cm、17.58±0.94 cm、434.46±71.22 kg, 高于成年哈萨克牛4.57 cm、14.70 cm、8.10 cm、1.06 cm、82.82 kg,比成年哈萨克牛提高了3.91%、11.60%、5.14%、6.41%、23.55%,且各项指标与成年哈萨克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培育后的新疆褐牛在体尺、体重指标上均优于改良前的哈萨克牛。

表1 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成年母牛群体水平体尺、体重对比分析

图1 群体水平体尺、体重分析

由表2、图2 可知,成年新疆褐牛体长指数、管围指数、胸围指数、体躯指数比成年哈萨克牛提高了10.47%、0.35%、1.42%、-8.77%,且成年新疆褐牛体长指数、管围指数、体躯指数与成年哈萨克牛差异极显著(P<0.01),成年新疆褐牛胸围指数与成年哈萨克牛差异显著(P<0.05),说明改良前的哈萨克牛体型短小,培育后的新疆褐牛体型、胸部结构发育好于哈萨克牛。

表2 成年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母牛群体水平体尺指数对比分析

图2 群体水平体尺指数分析

2.2 群体间屠宰性状对比分析

由表3、图3 可知,新疆褐牛公牛活重、胴体重达到了523.12±66.38 kg、267.93±38.84 kg,高于哈萨克牛公牛75.72 kg、40.52 kg,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屠宰率、眼肌面积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新疆褐牛公牛产肉性能优于哈萨克牛公牛。

表3 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公牛屠宰性状指标对比分析

图3 屠宰性状指标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人们认识到影响反刍动物胴体和肉质的因素与动物的品种和养殖环境直接相关[1],但其品种是最重要的,是影响牛生长发育、产肉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2],其体尺、体重指标差异表明同一饲养环境条件下肉牛养殖投入产出比,以及针对某个性状进行的杂交繁育及品种选育,然而杂交育种作为提高牛肉产量的经济适用方式,大大地提高了种间杂交优势的利用率,且准确了解品种组成对杂交育种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也对评估杂交种对特定生产环境的适应性至关重要[3]。Bunning 等[4]研究发现性状和品种组合对杂种优势大小有显著影响(P<0.001,P=0.044), 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繁育表现出从中度9.95±4.53%至高度19.53±3.62%的杂种优势,而同一品种间无显著性杂种优势;Leal 等[5]研究发现杂交牛体重等生产性能优于纯种牛,品种和杂种优势效应可以预测生产性能,并推断出哪种品种和杂交品种在杂交育种系统中表现出更好的生产性能;Puppel 等[6]研究发现杂交对荷兰-弗里西亚奶牛(Holstein-Friesian,HF)与其他奶牛或杂交品种公牛的F1 杂交牛的性能参数和技术质量有较大影响, 且F1 奶牛往往比纯种荷斯坦奶牛(pure breed Holsteins,PHF)表现出更好的功能性特征,其杂交动物间遗传距离越远,杂种优势效应越大,效果越好,而Clasen 等[7]研究发现荷斯坦牛与北欧红牛F1 杂种牛在繁殖、死胎、存活率等方面表现优于纯种荷斯坦牛,且杂交种性能的提高与畜群生产水平无关。 Zhou 等[8]研究发现西门塔尔牛和利木赞牛与中国黄牛杂交繁育能显著提高本地黄牛的生产性能和胴体性状;Faucitano 等[9]、Ludden 等[10]、Warren 等[11]研究发现安格斯牛与荷斯坦牛、德国黄牛、利木赞牛杂交繁育后,利用营养调控手段能显著改善其生产性能。 而本试验中研究发现成年新疆褐牛体尺、体重、体尺生长指数显著高于成年哈萨克牛,新疆褐牛公牛屠宰性状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公牛,说明培育后的新疆褐牛在体尺、体重性状、屠宰性状等指标上均优于哈萨克牛,新疆褐牛是以本地黄牛哈萨克牛为母本、以瑞士褐牛和含瑞士褐牛血统的阿拉塔乌牛和科斯特罗姆牛为父本培育出的地方乳肉兼用品种牛,表明通过特定的品种可以提高本地牛的生产性能,与Waritthitham 等[12]的研究结论一致,且杂交选育后代能表现出更好的肥育能力[13,14]。

4 小 结

基于伊犁地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群体间体型体尺指标、产肉性能评价分析发现,哈萨克牛体型短小,经导入外血培育后的新疆褐牛在体尺与体重指标、屠宰性状指标、体型与胸部结构发育均好于哈萨克牛。

猜你喜欢

体尺哈萨克屠宰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天马双翼(一):托忒文在哈萨克与清朝交往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高原型藏系羊初生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马站红鸡生长与繁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