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问题研究综述

2019-03-18刘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十九大新型城镇化社会保障

刘宇

摘要: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求人口迁移和居住地的变化,而且要求更加注重让农民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文化设施等。本文先叙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又描述了该背景下有关多层次社会保障的建立问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社会保障;十九大

中图分类号:D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037-02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国家发展的新征程,并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人民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成了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的时代背景,它决定了社会保障不仅关系到对基本民生的保障,更是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维系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制度安排。

一、作为社会保障的时代背景—新型城镇化

在80年代,胡焕庸学者提出把中国分为东西两侧,西北一侧占国土面积的64%,但人口数却仅占4%;东南一侧占据国土面积的36%,然而,人口却占据了总人口的96%。随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胡焕庸线之困”并没有得到解决。要想彻底改变这个两极分化的现象,就必然要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城镇化不仅是一个历史范围,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作为特定历史期间的产物有其合理性与需要性,国家发展需要经济增长作为强大动力,但是长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固然带来了经济增长与财富的快速积累,却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发展失衡和地区、群体、城乡之间的差异,最严重的是有的发展是以牺牲人民利益和美好的环境为代价。周干峙院士指出中国目前城镇化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存在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或者城镇化质量较差的状况。此外,中国在发展进程中有明显的“城市偏向政策”,从农业中获取残剩补贴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大量的生产要素和资本流向城市,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使得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大。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主要是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实践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来的。但是,也不能把新型城镇化等同于城市建设,而应该是围绕着以人为核心,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一系列由乡村到城镇的转变过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推进城镇化速度快,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把人口都集中在大中城市。所以,带动城乡发展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而发展的同时,要兼顾农民的权益,使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问题

1.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收不抵支的问题日益严重。例如,黑龙江省是我国养老基金支付最困难的一个省份,它的抚养比是1.3∶1,而广东省的抚养比竟高达9∶1,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并且在2018年5月通过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从我国的国情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建设出发,在不增加社会整体负担和不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基础上,均衡养老保险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并且在2017年提出中央调剂制度,以求合理均衡地区间养老负担。但中央调剂制度也只是全国统筹的第一步,作为“过渡”方案,中央调剂制度是各省社保基金向中央社保基金上交一定数量的“调剂金”,由中央政府以及人社部门在各地区之间调剂使用,从而起到互助共济的作用。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将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为养老保险更加公平、可持续地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基础,对于保障贫困人口和其他遭受意外事故导致生活不幸的人们起着至关重要的兜底作用。随着我国的发展进步,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但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统筹、不协调的问题依旧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救助法制化水平显著提升,低保规范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各项救助水平稳步提高,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优抚安置稳步推进。特别是201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使社会救助事业进展到一个新的时期。今后一个时期,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统筹发展,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完善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激发慈善主体发挥活力,规范慈善主体行为,完善监管体系;完善优待、抚恤、安置等基本制度。

3.完善統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医疗保障的严重滞后是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重要阻碍。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强调,“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虽然,我国已经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并且逐步完善了医保制度,但是看病难、看病贵、大病返贫,大病致贫的现象还屡有发生,“一个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这是许多患有大病的贫困人口不敢去医院看病的原因。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具有高度重视。所以,在完善基本医保的同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的方式等,并且扩大大病保险病种,通过发展“互联网+医疗”、“医联体”等,留下优质医疗资源,使更多贫困人口可以享受到同样的优质医疗资源。

4.全国统一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纽带就是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两者之间的联系直接影响到各项社会保险政策的实施效果。随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人们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以全国一体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和信息系统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以实体窗口、互联网平台、电话咨询、自助查询等多种方式为服务手段,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全网式、全流程的方便快捷服务,提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完善全国统一的“五级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实施“互联网+人社”行动,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的统一经办、业务协同、数据共享。

5.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在过去五年,我国新增6600多万城镇就业岗位,保持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就业和转岗职工再就业、复转军人再就业等仍然困难重重。与此同时,中国还有2.8亿农民工,他们在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起到力重要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而促进农民工就业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失业保险的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的作用愈加明显,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建立健全失业保险费率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机制,放宽申领条件,落实稳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政策,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6.完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完善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妇女儿童福利服务水平。把福利事业由过去的补缺型转为普惠性,扩大覆盖范围,使城镇居民同样受益。激发慈善主体发挥活力,规范慈善主体行为,完善监管体系。完善优待、抚恤、安置等基本制度。

三、结语

新型城镇化在于打破原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人为核心,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优势互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总的来说,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仍有不足。当前,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一客观要求,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民群众的需求,尤其是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空巢老人等部分群体的需求。多层次体系的建立是社会保障体系自身不断发展的要求,而社会保障覆盖率更是衡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尹蔚民.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N].人民日报,2018-01-09(007).

[2]张荣天,焦华富.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综述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01):59-66.

猜你喜欢

十九大新型城镇化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