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情评语,构筑学生走上真写作的桥梁

2019-03-18刘舒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写作

刘舒

摘 要: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引导者,其准确而独到评价则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量。所以,教师的评价必须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抱着欣赏而非挑剔的态度,并考虑到对学生将来的影响:是否会有对本次习作的努力感到满意,是否会影响学生作文的信心,是否会使学生逐渐地对作文产生兴趣。这样,即使是批评,也会让学生觉得教师一直在关注着自己,从而产生成就感。反之,教师如果居高临下从理论层面作技术分析,如立意是否深刻,选材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完整,布局是否巧妙,表达是否准确、生动等,就显得空泛,既无针对性,又无具体指导,这样的套话只会让学生觉得作文深奥难写,如果否定性评语还可能使学生产生莫名其妙的挫折感。

关键词:真情评语;写作;评阅

学生需要老师怎样与他们交流呢?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你希望老師怎样评阅你的作文?”反馈回来的内容可归纳成七项:(1)93%的学生希望真诚地与他们交流,评语要写出老师自己的“真实情感”,甚至要对他们表达的感情“心领神会”;(2)92%的学生希望老师认真细致地评阅,要求指出不足,肯定精彩的地方;(3)92%的学生希望从老师的评阅中获得新的知识;(4)88%的学生希望老师公正公平,不带任何偏见;(5)80%的学生希望老师带着愉快的心情宽容地评阅,写出幽默、风趣的评语;(6)62%的学生希望老师写支持肯定、鼓励表扬的评语;(7)73%的学生不希望老师写连笔字。

从以上七组内容中,我认识到过去在评阅学生作文时,对学生的需求太缺乏了解。七项不同的内容反映了个体不同的需求,而且需求还不是单一的,是多项的,是理智的。学生普遍重视自己作为“人”劳动后渴望得到认同,渴望从教师的评阅中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认识事物的态度、习作中的价值和习作本身的价值在“权威”的教师眼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有人说“习作是学生的精神家园”,的确,调查中学生表达的各种需求确实是他们的精神需求的反映。

习作教学强调“以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真实的自我。学生的习作,不仅是文字符号运用得是否准确的文字群,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学生一颗颗鲜活、真诚的心,内含学生敏感心灵与世界万物发生碰撞、摩擦产生的火花,它虽然幼稚,却是饱含个性的生命独白。面对承载着生命质量的学生习作,我没有理由不以心换心,没有理由不怀着真诚去和他们交流。

那么,怎样让这些已有一定生活积累的学生能通过作文发自内心地与老师交流,谈论他们最关心的事,自由地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喜怒哀乐呢?这就需要人文关怀,这种关怀要触动学生的灵魂,震撼他们的心灵,引发他们的共鸣。为了满足学生这方面的精神需求,在习作评阅、讲评中,我常常告诉他们:我是你们最忠实的读者,因为我总是怀着迫切的、兴奋的心情等待你们的作文,老师谢谢你们。比如,在《第一次感受生命所在》这篇习作里,我是这样评阅的:“太出人意料了,也太让我惊喜了。一个十岁的孩子居然思考起生命的意义、生命对人的重要、生命在于奋斗这些严肃的问题,而且还思考得这么深刻,记得我是二十几岁的时候才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你真了不起!”类似的评语都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老师确实是在认真、真诚地阅读学生的习作,老师就是你们最忠实的读者。所以,当调查“你最喜欢的评语是什么?”时,学生都摘录了以上的话语。带着发展观念评阅学生习作后,效果是出人意料的,基础扎实的学生进步很快,他们已经张扬起了风帆,兴奋地航行在海洋里。喜欢习作的学生,主动把自己的日记、平时写的札记拿来修改;不爱习作的学生也跃跃欲试,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习作大胆地拿到班上让同学们评说,并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修改。

学生习作内容开始倾向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喜怒哀乐和独特的感受,看到这样的变化,我发自内心地喜悦,再深入思考自己说过的“老师是你们最忠实的读者”这句话里包含的意义,它至少传达出三方面的信息:

首先,喜欢与认可。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无形中缩短了,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喜欢与尊重而更乐于习作、勤于习作、精于习作。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的承认,就是班级中不可小视的一员。自信由此而生,便会更加严肃地对待每一次习作练习。所以,教师认可习作者,即尊重他们的劳动,学生会因此更加尊重教师,最终转而尊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自尊的人格魅力就形成了。

其次,角色大转换。学生历来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只做别人文章的读者。现在一向控制学生的老师成为学生的读者,而总是诚惶诚恐地等待评判的学生一下成了拥有读者的写作者,而这个读者又是那么让人喜欢或敬畏甚至崇拜,这种心理换位使学生一下子获得了肯定。它激发学生从一个角落里走出来,让他们在豁然开朗而自由的空间里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最后,需要与满足。学生的习作老师喜欢读,得到了老师、同学的尊重,老师也成了学生的读者,这些无疑会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需要是个体发展能力的动因”,评阅学生习作不能不考虑学生的需要。

习作评阅这一环节是师生心灵互碰的最佳时机,教师应抓住机会去感受鲜活生命的真实表达,并在评价中满足其精神需求,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写作
走出高中作文教学的误区
小学生求真写作初探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