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忐忑》的艺术创新和审美价值

2019-03-18文|

岭南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声唱词谱例

文|

《忐忑》是德国作曲家老锣(罗伯特·佐里奇)于2006年为著名歌唱家龚琳娜创作的音乐作品。龚琳娜第一次公开演唱《忐忑》是2010年2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新春音乐会上,这段演唱视频在央视官方网络平台上播出以后,有网友转载了它,这是网络上流传的《忐忑》最早的视频。①2010年12月31日,龚琳娜受邀参加湖南卫视跨年音乐会,这是面对全国观众直播的,龚琳娜在该音乐会上以夸张的造型演唱了《忐忑》,使观众们对《忐忑》的认知达到了顶峰状态,由于她的表演方式极度夸张,唱词的无实义颠覆常规,网友们纷纷称之为“神曲”。2018年10月19日,龚琳娜在星海音乐学院举办的“中国音乐之美”唱谈会上再次演唱了《忐忑》并发表了自己对这一作品的见解,提起了笔者对这首歌曲的研究兴趣。

《忐忑》以E宫五声调式为主,是带再现三段体与自由变奏相结合的综合型结构,乐曲开头有8小节的引子,呈示段是aabc的四句体,乐句长度相等,结构较为规整;发展段以自由变奏为主,乐句长度不一,其中包含两个伴奏乐器合奏的乐句;再现段在呈示段四句体的基础上进行了5个乐句的扩展,最后是7小节的尾声。《忐忑》在旋律、唱词、发声方式、表演形式和伴奏上打破了以往声乐作品的常规,它的创新是可圈可点的。

一、器乐化的唱词、旋律

《忐忑》的唱词不是我们以往印象中声乐作品的唱词,它的唱词完全打破常规,全篇都是无实义的语气词、叹词、拟声词等,它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模仿弹拨乐器发声的音色,如谱例1、2乐句中的唱词“哒咿哟咿”是在模仿弦乐器的弦被推、拉后发出的余韵,由于演唱速度快,造成了这种循环不断的音响。第二种是模仿戏曲中锣鼓经的唱词,如谱例3和谱例4乐句的唱词“呔哒咯”是在模仿锣鼓经里各种乐器的声响,“呔”模仿的是小锣的声响,“哒咯”模仿的是鼓点的声音。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谱例4

《忐忑》的旋律与人们印象中声乐化作品的旋律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器乐化的旋律,跳动的音程占据了全曲的大部分篇幅。比如呈示段及其再现的旋律,它的跳进还是穿插在级进之间,但是越来越频繁密集,从中听众很容易想象出主人公一开始大脑一片空白、说不出话,到后面心里在肯定自我和否定自我中纠结地斗争,说话结巴,声音发抖的形象。而发展段旋律以跳进为主,而且基本上运用跳音唱法,同谱例1中的乐句为例,整句中除了最后两小节出现了级进,其余的都是紧密相接的大跳,而且《忐忑》中的节奏虽然较为规整,但速度极快,使全曲听起来有一种紧凑、活跃的律动感。再同谱例2中乐句的旋律先是向上攀爬到最高点,再以密集的大跳逐渐回到主音——这种频繁紧密的跳进其实是在模仿弹拨乐器,比如中阮的空弦定弦是五度,在中阮上不断地拨动空弦,很轻松地就能奏出连续四度、五度的旋律。

其次,旋律中出现快速密集的同音反复也是在模仿弹拨乐器,同谱例3中的乐句,旋律以同音反复沿着五声音阶向上爬升,这种创作手法是弹拨乐器常用的,在弹拨乐器中演奏长音一般是运用轮指的技法,其实就是同音反复,耳熟能详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开头的旋律就使用了同音反复。这一句中都是清一色的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这样的节奏型,而且龚琳娜在演唱时音量从弱渐渐到强,使其听起来有马蹄声从远到近的感觉。这一乐句中旋律模仿弦乐器,唱词模仿锣鼓经,这样的“双重模仿”不仅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也体现出老锣创作此曲时的构思之巧妙。老锣通过这样器乐化的旋律和唱词将一个因内心忐忑而紧张得言语表达失常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非常贴切地表达出“忐忑”这一主题。

二、融合戏曲唱法的发声方式

龚琳娜在演唱《忐忑》时将各种民间唱法与戏曲唱法进行了大胆的结合,并且游刃有余地在各唱法之间转换,她对此曲的二度创作完全颠覆了别的歌唱家演唱常规声乐作品时固定用一种唱法的习惯,这样的演唱方式打破了以往固有的声乐作品演唱观念,挑战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式,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听到花旦、老旦、老生、黑头的音色的交织穿插。

比如在演唱呈示段和再现段旋律中的中高音区(如谱例4开头两小节)时运用了花旦的唱法,小嗓发音,发声部位较高,所用气流较细,这样的发声使得音色甜美、婉转而圆润,可以将女子娇柔细腻的声音特色表现出来。之所以要运用花旦的唱法是因为这一句在呈示段中属于高音区,而紧接在它后面的一句骤然降低了六度,运用了老旦的唱法,这样可以造成音色上的对比,进而造成所塑造人物情绪上的转变,巧妙地表现人物的“忐忑”心理。

再如演唱发展段中谱例1、谱例2的唱段时以大嗓(即是真声)发音,音色扁平而略带沙哑,糅合了老旦和老生的唱法,老生唱法的特点是用声以大嗓为主,高音时混入假声,音色兼具刚劲洪亮与含蓄内敛的特点,演唱中讲究四声、重视润腔技巧,追求苍劲而不失洒脱的韵味②;老旦唱法在发声上与老生一样,都是以大嗓为主,但调门比老生高,音域比老生要宽。之所以要在此段运用老生、老旦的唱法,是因为以这样的音色演唱模仿弹拨乐器的旋律和唱词更相得益彰,而且与后面的一句运用的黑头唱法衔接得更不露痕迹。

在演唱发展段中谱例5的乐句时龚琳娜运用了黑头的唱法,音色高亢响亮,传统的黑头发声方法叫“炸音腔”,它调门音区偏高,与旦角同腔同调,呼吸深沉,丹田托气,用假声炸音、脑后音演唱,音色声炸如雷,粗野狂放③。这一句是全曲的高潮,这种嘶吼似的演唱将情绪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使得音乐的感染力达到了顶峰。

在这么多不同的唱法之间,龚琳娜并不是刻意地切换,她的发声始终是连贯畅通的,衔接得不露痕迹,是她完全投入音乐后自然而然的表达。龚琳娜多年来对于民族、戏曲等不同唱法不断地深入研究,长年累月积攒下过硬的唱功,她对于民歌演唱是有独到见解的。在演唱《忐忑》时,龚琳娜每唱一遍都有自己的即兴发挥,不完全与乐谱相同——这种别出心裁的演唱方式和富有个性的二度创作为中国民歌演唱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案例。

谱例5

谱例6

三、夸张生动的表演

《忐忑》的表演突破了观众印象中歌唱家端庄严肃的表演形式。以令观众最印象深刻的湖南卫视跨年音乐会的版本为例,龚琳娜在脸上化着浓妆,穿着艳丽繁杂的服装,一出场就吸引了观众们的目光,眼影和口红的艳丽与底妆的煞白相对比、衣服不规则地叠了多层,描绘出了一个因为内心忐忑而胡乱装扮的人物形象。在演唱过程中,龚琳娜表情丰富,一开始先是睁大双目作惊讶状,唱了两句过后又眯起眼睛作陶醉状,再唱几句后突然变成洋洋得意的表情,这种迅速变化的表情与她多变的发声方法相辅相成,再加上龚琳娜时而摇头晃脑,时而扭腰,时而摊手,使得整个演出夸张、滑稽、生动有趣,而后面伴奏的民族乐器演奏者也是表情生动,演奏笙和笛子的两位表演者时而跟着龚琳娜摇头晃脑,时而眉飞色舞,时而陶醉地闭上眼睛,这种毫不掩饰个人感情流露的表演与中规中矩的传统表演形式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龚琳娜本人曾表示:“我唱歌不是为了展示自己高超的歌唱技巧,而是为了表现歌曲的精髓,让所有人都享受在音乐之中。”④《忐忑》的表演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自然的感情流露。

四、与人声相互交融的伴奏

《忐忑》的伴奏主旋律由笙、笛、扬琴和大提琴等乐器来演绎,上文中提到,在这首歌曲里人声演唱的旋律和唱词都是器乐化的,因此这些乐器与其说是在为人声伴奏,不如说它们与人声演唱相互交融。比如笙和扬琴在呈示部和再现部每个乐句中的二分音符后都以节奏密集的同音重复填补人声演唱的停顿;笛子则与人声演唱相互模仿,如谱例8中的旋律是用笛子重复人声演唱的主旋律,使人声和笛声有“如影随形”的感觉;大提琴主要负责演奏低音。此外在呈示部后的连接段(谱例6)由四件乐器合奏两句小的半音化模进、发展段中的两个无人声演唱的乐句(谱例7)以扬琴为主奏演奏出一系列不协和音程分解——这些不协和的音程跟人物“忐忑”的心理活动是相吻合的。在这首歌中,伴奏丰富了人声的音色表达,倘若二者缺其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性都会大打折扣。

谱例7

谱例8

五、结语

《忐忑》器乐化的旋律和唱词、融合戏曲唱法的多变的发声方法、夸张生动的表演形式等,使得它对演唱者的唱功有很大的考验,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将它唱好,但是这种器乐化的旋律、无实义但也同样器乐化的唱词与常规的声乐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会激发听众的好奇心理;它旋律中不断重复的乐汇、不协和的伴奏音响会令听众产生对此曲刻画的主人公紧张、“忐忑”行为的想象,从而在听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创作的角度上看,这首歌曲既难唱又令人印象深刻,这是网友们称它为“神曲”的根本原因,这种充满新意的创作为现今声乐作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典型的案例。

观看过龚琳娜表演的不同版本的视频,很轻易地就能发现在一些唱段中龚琳娜每次演唱都有着自己的即兴发挥(尤其是发展段中的旋律),对于表演者的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即兴创作,笔者认为,这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是以演奏活化为中心的,它不是以作曲家的固定文本为主轴,而是以表演家为主轴的。以江南丝竹为例,有的乐社穷尽一生只拉江南丝竹八大曲却毫无枯燥感,这是因为乐师每演奏一次都在创新,他们能在每一次的合奏中获得乐趣,在不同乐师的交往和互动中获得新鲜感,而观众在欣赏江南丝竹的表演时也会从表演者的不断创新中获得新鲜感。龚琳娜在演唱《忐忑》时的即兴发挥,使这首歌产生了一种变化莫测的魅力,这对于保持它的新鲜度和生命力是必不可缺的,这也给其他声乐作品的演唱者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示范。

龚琳娜运用戏曲中不同的发声方式对《忐忑》进行的二度创作是该曲审美价值的另一所在。现如今我们听到的民族声乐表演在音色都相对单一,“民族唱法”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化的发声方式,一种表演者必须遵循的规则,而事实上在我国民间,民歌、戏曲、说唱等的表演有非常丰富的音色变化,这些都是强大的素材库,可供表演者借鉴。《忐忑》的演唱对于不同音色的运用方面也提供了一个案例,也许对于其他声乐作品的演唱者会有一定的启发。

注释:

①《忐忑》百度百科.

②《张君秋在京剧旦角唱法中的地位及贡献》,吕一津.

③《豫剧黑头声腔唱法研究》王十庆.

④《从民族声乐角度看〈忐忑〉的音乐创新》,朱倩颖,朱艳红.

猜你喜欢

人声唱词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唱词(外一首)
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团的基本训练研究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爱乐之城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风流者——他将杂沓人声留在身后,张先生,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