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温疗法:突破生死界限

2019-03-16李冬青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9年1期
关键词:脑死亡氧气体温

李冬青

寒冷是人类最古老的敌人之一,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会使人体温过低,导致意识丧失、心脏骤停甚至是死亡。尽管我们设计的衣服越来越轻便保暖,每年仍有人因为天气过于寒冷而死亡。

不过,有些时候低温却可以用来拯救濒临死亡的生命,重新界定生命的边界。

低温也能救人

人的体温一般保持在36.5℃至37.5℃之间,体温过低就容易处于危险状态。当人的身体进入低温状态时,新陈代谢会减慢,心率降低,最终心脏会停止跳动。心脏骤停后的几分钟内,人体的氧气储备就耗尽了,细胞开始产生有毒的化学物质,很快便会对大脑脆弱的组织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即使是复苏成功,危险仍未结束,有高达30%的患者遭受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有的因血液回流造成伤害而死。

不过,在由极度寒冷引起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利于挽救患者的性命。体温的降低减少了大脑对氧气的需求,延迟氧气缺失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如果降温足够快,它可以帮助防止心脏停止时有毒化学物质的积累,并在氧合血液回流时继续保护大脑。

2017年12月,挪威的一名醉汉掉进水沟里,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水中。在路人发现他之前,他已经在冷水沟里待了将近1小时。医护人员到达后不久,他便失去知觉,心脏骤停,体温仅为25.5摄氏度,处于最严重的低温状态。经过几小时的抢救之后,他才慢慢苏醒过来,并且没有一点脑损伤的迹象。详细研究了这个案例之后,医护人员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极端的寒冷——这个最初导致他心脏病发作的东西,挽救了他的生命。极端的寒冷使他的新陈代谢率下降了60%到70%,他的氧气需求量可能只需要平常时期的四分之一。

低温疗法由来已久

20世纪20年代,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坦普尔·費伊对低温疗法进行了颇具争议的先驱性研究。他在实验室里使用了大量的冰块,不过冰块的融水导致实验室一直处于流水不止的状态,必须不断吸水。此外,他冷却房间的方法就是简单地把窗户打开,不仅病人会暴露在当地严寒的冬天里,医护人员也跟着遭殃。最关键的是,在没有合适的体温计的情况下无法准确测量病人的体温。他的实验揭示了人类不仅可以持续忍受数天的低于32℃的低温,而且病情能得到有效缓解。但是,他原始而又粗糙的研究方法引来医院人员的不满与批评,研究不得不停滞。

直到20世纪80年代,心肺复苏的创始人麻醉科医师彼得·沙法才再次对低温疗法进行实践。他利用狗作为医学模型,证实在心脏骤停之后,适度的大脑降温(33℃~36℃)可以显著改善大脑神经,避免大脑损伤。通过这些发现,彼得·沙法成功复兴了低温疗法研究。后来,冷水溺水幸存者的特殊案例也促进了低温疗法的研究。比如1999年实习医生安娜·博根霍姆在挪威北部滑雪时发生事故,心脏骤停。在冰层覆盖的冰水中待了80分钟,并且四小时没有脉搏之后,她的心脏又重新开始跳动,最终得以幸存。到了21世纪,被称为“冷冻医生”的约瑟夫·瓦隆就尝试低温疗法帮助病人避免心脏骤停、中风等引起的神经损伤,温度能低至32℃,持续时间长达11天。在2014年中风的时候,低温疗法甚至挽救了他的生命。

死亡的界限不断被突破

过去,人们曾经把死亡定义为“心脏死亡”,生与死的分隔不过是心跳的停止;后来,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认识到大脑还可以在脉搏消失之后存活一段时间,心脏骤停的人只要大脑还未死亡,就可以再抢救回来,因此,医学界又把死亡的定义改为“脑死亡”。现在,通过低温疗法,那些表现为心脏死亡和脑死亡的失温症患者也能被拯救回来。在美国,一名女性因服用镇静剂和防冻剂自杀,在送达医院时临床表现为脑死亡。医生对她进行了长达36小时的低温治疗,在恢复体温后的48小时内她便苏醒过来,并且状态良好。利用低温疗法可以把大脑活动水平降到极低,将心脏停止跳动之后的死亡时间往后推迟,再次突破了生命的界限。

目前低温疗法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如何使病人保持在最佳温度以及如何降低他们体温仍处在争论之中。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因此找出某种适用于任何人的方法是不可能的。稍不注意,低温疗法可能会造成受害者死亡。不过,科学家将继续探索低温疗法带来的益处,开发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造福人类。其道路可能会十分曲折,但也可能会有新的突破,让世人大跌眼镜。

猜你喜欢

脑死亡氧气体温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论采用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挑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脑死亡立法为时尚早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谈脑死亡
刍论中国脑死亡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