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视角下英语习语的学习及课堂设计研究

2019-03-15韩倩茹

关键词:源域习语隐喻

韩倩茹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习语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1]。习语形式固定,寓意深刻,由于各个国家文化和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人们的脑海中,习语的意义通常委婉而隐蔽[2]。以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隐喻理论的工作机制,探讨日常习语的课堂讲解设计,提高课堂效率,为习语的讲解融入新的元素。

一、英语习语的定义

习语idiom,最早来源于希腊语“ idio”,意为“ 自己的、私有的、特定的”,是指某个民族或国家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固定结构,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都能独立运用的词组。英语习语是指英语中一些习惯搭配组成的短语或者短句,它们的用法不受语法结构的限制。

科林斯字典解释为:idiom refers to a group of words that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when they are used together from the one when they are used separately.由此,习语是一组单词的固定搭配,它们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意义不同于词汇单独使用的意义。习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习语包括成语(set phrase)、俗语(colloquialism)、格言(motto)、歇后语 (enigmatic folk simile)、谚语 (proverb)、俚语(slang)、行话(jargon)、典故(allusion)等。这些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各自民族的文化特征。从狭义上来看,习语反映的是某个民族或国家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宗教信仰等民族文化因素。

百度百科给出习语的定义如下:习语是指那些常在一起使用的、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而通常情况下,它们的意义不能从词组中每个单个词的意思叠加而得。英语习语通常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演变而成的,一般的英语习语都有其独特的来源。

二、隐喻的定义和工作机制

隐喻在学习和生活中随处可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认知行为和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抽象的事物。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阐述隐喻理论的基本观点:隐喻无处不在;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有系统性;隐喻是由一个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和一个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构成的;隐喻映射不是任意的,而是根植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在该书中,Lakoff和Johnson总体阐述了隐喻的本质是认知,是一种表达工具,被用来借助某一种事物来理解和解释另一相对应的事物[3]。由此,由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通过隐喻映射,同一事物可以用相关的不同语言形式来表达。隐喻映射是在不同域之间的相似性而建立的关联,即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同时,不同事物通过隐喻相似性映射形成网络系统,而共处同一体系,随着思维发展和变化,进行不同认知体验,从而影响人类的语言表达和交流。Lakoff还提出了源域(source domain) 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概念,源域和目标域是隐喻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要素[4]。 通常情况下,源域是比较具体、大家比较熟悉。与之相反,目标域就较抽象、较陌生。与此同时,二者之间又存在某种相似性。隐喻是不同认知域间的映射,是具体源域到抽象目标域的映射。隐喻映射是建立在不同域的概念相似性基础上,是词汇延伸的理据。

三、英语习语的来源及其认知语义理据

Lakoff认为,人类思维主要是隐喻的,隐喻是人类认知系统重要组成部分[5]。隐喻的工作机制就是把这些鲜明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映射到其它的抽象概念或者新事物中去,以便人们在这种认知关联的基础上理解新现象,表达新事物。

英语习语来自于人们日常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存环境的隐喻认知体验,蕴含了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例如,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指灾难、祸害的根源[6]。一个盒子怎么和灾难联系一起了呢?相传,在潘多拉打开盒子以前,人类的生活很宁静,因为所有的灾难病毒恶疾都在盒子里。正是由于潘多拉的好奇,她打开了盒子,灾难与瘟疫逃出来。从此人类饱受疾病瘟疫的疾苦。再比如,spill the beans,字面意思是“撒落豆子”,意思是泄漏了秘密。那么,豆子和秘密有什么关系呢?据说,古希腊用白、红豆子投票表达赞成和反对,投票都是秘密地,唱票前不知道结果。可是,如果瓶子被打翻了,豆子倒了出来,这样,“秘密”自然就泄漏了。

英国是一个岛国,位于西半球,属于海洋性气候。因此,春天到来时往往刮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Shelley)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对春之季节的讴歌。在历史上,英国的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因此英语习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就是从知识域water联系到规约义“水流量大,速度快”,运用到money另一知识域,该习语比喻义即为“过度浪费,花钱大手大脚”。同样,由boat,sea和water构成的习语,如burn one’s boat字面义“烧船”表征另一个抽象义“自断一切后路,义无反顾去做,破釜沉舟”。

四、课堂设计及分析

(一)课堂设计

1.Leading-in

简单讲解认知隐喻理论概念及其工作机制:隐喻有自身的“本体”和“喻体”,类似于比喻。但又不等同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隐喻是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从一个熟知的概念推导一个未知的或者全新的概念的过程。

2.Showing the learning contents

Rain cats and dogs;After clouds,calm weather;Tall trees catch much wind;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3.Translation step

让学生做英译汉。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有限,再加上他们是医学专业,对英语投入的精力少,即便是认识的单词也仅限于理解其最基本的含义。所以自己翻译过程中,直接给出单词相应汉语意思的学生占大多数,比如把big bag of wind译成“装满风的袋子”,把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译成“当太阳照耀时做干草”等。

4.Checking step

Rain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

After clouds,calm weather. 雨过天晴。

Tall trees catch much wind. 树大招风。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良机勿失。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燕不成夏。

对照参考答案,找出自己翻译的不足之处。很多学生比较自己的翻译时都感觉课本给出的译文比自己翻译的更合理更地道,欲追究其原因。

5.Explanation and analysis step

引导学生一起从认知隐喻角度分析英文原句和汉语译文。

(二)设计分析

第一个短语Rain cats and dogs,初次见到的学生难免会产生疑问,rain是“雨”,和cat(猫)、dog(狗)”联系到一起,“下雨下猫和狗”什么意思呢?学生自己也感觉逻辑上就讲不通,但又不知为何翻译是“倾盆大雨”。笔者在讲解中引用了一个可能的起源:在17世纪时,排水系统比较简陋,因此排水力度有限。在暴雨天气里,水满为患,污水横流,随污水排出来的不仅有各种垃圾,甚至还有小猫小狗的尸体。因此,猫和狗便和瓢泼大雨扯上了关系。联系同类的习语Helen of Troy和the Trojan horse,同样来自著名的特洛伊战争。战争中的女主人公Helen漂亮至极,但整个国家因她而遭殃,用这样一个富有战争意义的女人来整体代表一类人。Helen of Troy 就指“红颜祸水,倾国尤物”。把客观存在能直观看到的人和事物的特征投射到另一抽象概念,即可表示对应义。同样,特洛伊战争中用假战马来诱敌,由此the Trojan horse就代表“用以使敌方或对手上当误以为于自己有益的破坏性的”一类人或事物。在课堂上这样给学生讲,他们会印象深刻,很难忘记。

第二句After clouds,calm weather,该句中calm一词原本形容“人”的性格或状态指“平静、镇定”之意,映射到weather,指“风和日丽的天气”,体现了人们的认知思维模式的提升和发展,也延伸了calm的隐喻含义。第三句Tall trees catch much wind,翻译为“树大招风”,也喻指“人”出名后,容易招致非议,由表示物的“树木”源域来表达目的域“人”。第四句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直译“在有太阳的时候晒干草”,借助天时之力,所以对于“人”这一认知域来讲,也理解为“趁热打铁,良机勿失”。 第五句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一只燕子不能代表整个夏天”,喻指“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也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同一个道理。

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Application”中,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结合自身对隐喻相似性工作机制和映射原理的理解,自己试着分析了几句话中fish和cat的隐喻内涵,很快就找出了其对应的汉语表达。

笔者在课堂上讲解这些习语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给的汉语翻译,有针对性的讲解,运用认知隐喻理论详细分析每一句话中基础词汇的隐喻内涵。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隐喻思维,取得了预期的学期效果。

五、结语

习语是人类思维的载体之一,是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从隐喻的角度出发,利用联想、类比和探究文化底蕴等认知手段来组织教学,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学习瓶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习语表面结构下的思维模式和引申意义,从而提高语言水平。

猜你喜欢

源域习语隐喻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从映射理论视角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