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语境下的在线课程资源共享价值分析

2019-03-15颜文明王佳竹

关键词:院校信息化资源

颜文明,王佳竹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信息化时代,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将成为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在线教学改革也变得迫在眉睫。高职院校的教学基于信息化技术,将改变传统教学形态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受众面变广,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教学场域环境从单一课堂变成多维度环境,丰富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1]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作为信息化教学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领域跨界融合的创新成果,构建起高职教育知识体系,对于教学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库建设、高职教育现代化转型和教学改革都起有极大推动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基于此种教学模式,高职教育课程资源被有效激活,授课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信息化教学改革步伐逐步加速,信息化教学制度得以完善,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信息,为分析学生学习习惯、探寻教育发展规律,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一、在线课程资源共享发展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技术领域高职人才培养必由之路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大力发展,对高职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要具备基本学习技能、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有效识别并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要在课程资源设施上强化信息化运用,搭建智能化教学环境。开设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教案设计优化资源,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并将这种信息能力传递给学生,提升他们媒介素养。

(二)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的有力保障

目前,院校之间的资源竞争较为激烈,人才培养压力巨大,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课程必须进行创新性探索,以便借助全新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人才有效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并实现技术能力提升。为此,推动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教育课程内容资源逐渐优化并实现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高职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高校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如火如荼,一批国家级、省级在线资源和共享课程出现,大学生MOOC平台、智慧云平台、SOPC平台各种在线职业教育APP纷纷上线。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在线教育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在线资源建设和在线课程设计的系统性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2]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课堂关系尚不融洽

尽管我国大学生MOOC教育和在线开放课程已经被提上日程,在信息化进程中有所突破。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高职院校的主流,信息技术条件下,在线课程对传统课程冲击较大。但是在教学上仍然重视传统教学资源开发,在线资源开发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成为信息化教学主流和关键。对于少数已经开设在线课程教育来说,存在着师生间沟通不顺畅、交流互动贫乏、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全面发展。

(二)在线课程理论研究不足创新不够

对于在线课程资源发展来说,2013年以后,包括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内的各大教育机构纷纷引入并建设在线教育课程。但到目前,我国在线教育课程的精品课共享课内容较少,在服务对象、组织方式及对于受众体验评价、过程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问题。尽管我们突出了在线教育课程的重要价值,但是当前的高职院校在线课程仍然缺乏针对性和特色性,大多沿用高等本科院校的建设方式,缺乏建设理念上的更新,对于如何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将高职教育课程与信息化课程建设更好融合,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开放课程管理制度相对固化,影响教学效果

受高职院校传统课程学分设置要求,传统授课方式大多是采用集中面试,以成绩为评价标准。在线课程则主要利用慕课、翻转课堂、微视频,微课等信息化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对课程进行教学,颠覆面对面交流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对利用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践操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开拓。但是,如何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管理上求得突破,仍然存在着一定瓶颈。比如,线上考核、学生选课、教师考核、学习数据及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仍然缺乏针对性建设。更有甚者,有部分在线课程的研发重点落实在商业化制作和推广运作上,缺乏对于高职院校实际教学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课程讨论。因此,对课程研发缺乏自主性、缺少专门研究团队,与课程实践教学融合上存在着隔阂。长此以往,就脱离了开发在线课程初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弱化了信息化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语境下的在线课程建设思路

高职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能力的可持续化发展,在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在线课程建设既要有信息化设计原则、又要符合高职院校课程特点,通过教学模式、管理机制、教师能力等方面提升,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在线课程的发展。

(一)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打造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之间要通过资源引进和理论探讨来加大在线课程研究力度,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基本路径。把较为成熟的课程合力打造成区域品牌在线课程,实现院校之间的课程资源交流和团队学术共享,提升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扩大在线课程在区域范围内的覆盖面和受众面。加大院校之间在线课程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的通力合作,打造出适合区域经济和人才培养的成熟在线课程平台,为广大受众提供优质学习平台,提升在线课程资源完善优化,提供优质资源和功能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服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营造新型教育形态,打造适应本校信息化教学方式,推广到区域院校。强调教师的主导性理念,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性。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的PC端、移动终端、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信息化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线上进行理论教学,线下进行实践操作的师生互动混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要注重发挥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和新媒体、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自媒体的应用优势,构建以门户网站为平台、多种媒体产品共同发力的“融媒体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给在线课程赋能,为新媒体时代高职在线课程发展注入传播“新动力”。

(二)加大在线课程团队和制度建设,创设灵活管理机制

要建设高水平的在线课程,必须有一支配合默契、业务水平强,技能水平高的在线课程开发队伍,加大课程统筹,合理规划在线课程的系统设计。既要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主的工作开展领导小组,也要整合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教育学等专业人士组成指导团队,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科学设计理念、正确指导方法、积极实践在线课程的开发建设。[3]在制度建设上,也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科研经费建设、用途、教学应用等环节有效对接,从而有效提高教师开放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在制度建设上,要强化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打造,对于学生学习时间、教师考核标准、工作量及课程设置进行有针对性调整,打破传统意义上学分管理制度,形成全新考核体系,打破单独授课的模式,形成团队授课的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灵活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互联网思维,以融媒体服务矩阵为基础,对教学内容、教学渠道、教学流程等进行全面优化,确保教学内容的鲜活与深度。要发挥融媒体优势,开发融媒体产品,向融媒体发展,关键在于发挥技术优势,以课堂为抓手,以教学的融媒体矩阵为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的全媒体融合升级。

(三)强化建设与应用,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在高职在线课程的开发中,要坚持共建共享、协作、开放理念,将各种精品课程和在线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在课程开发的时候应该充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平台搭建中增加学习讨论平台、信息反馈区域等,加强教师和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交流。要引入形成性测试理论,在作业互评、结果互证、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符合教学实际评价标准。要加强教学理念研究,实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既有传统教学模式的师生面对面,又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有效互动。[4]要借助在线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海量数据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强度及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有效调整。在新的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思维和信息化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树立院校资源共享共建原则,加大团队合作培训能力和教学水平能力提升。在课程设置、资源获取和信息教学中崭露头角。尤其是,要注重提高教师在视频制作、字幕处理、资源上传等方面技能;通过开设在线课程,切实提升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化的能力,促进院校全面开展信息化教学;强化区域内院校之间的在线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以官方学习平台,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类自媒体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5]借力不同平台的传播与展示优势,实现了内容传播的最佳效果。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形式不断丰富,依据不同媒体平台特点来传播信息,形成了多元化传播体系,奏响信息化传播聚合“最强音”。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发挥技术源动力,不仅是推进发展的基础,更是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要。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发展,在线课程作为信息化资源建设重点,既符合互联网时代教育特征,也符合院校的总体发展布局。在线课程能很好的促进师生线上线下学习能力提升,破除院校界限,使课程实现跨界融合,资源共享得到很好的实现,对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和院校合作共赢具有极强推动作用。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发展方面存在问题,要在学习平台资源、师资团队力量、课程内容设计、管理制度建设、院校合作机制等多方面再发力,切实有效改善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建设水平和实践推广意义,实现院校在线课程资源共享价值的最优化。[6]

猜你喜欢

院校信息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